字词 | 五经博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经博士官名。❶秦及西汉初,太常寺属官有博士,文帝又增设专书博士及儒家专经博士。建元五年(前136)始置五经博士。除原有议政、制礼、藏书、顾问应对等事外,又增学官职能,掌策试官吏,在太学中教授儒家经典,各置弟子员。以后历朝虽置其官,但已专司教授经学。三国时魏沿置。南朝梁天监四年(505)建国学,开五馆,置五经博士五员,各主一馆。五馆生皆引寒门俊才,由官府供应饩廪,学满考试及格即可为吏。北朝、隋不置。唐大和七年(833)复置于国子监,每经各一员,后增加为各二员,以五经教国子生。宋以后不置。明复置,隶国子监博士厅,共五员,分别教授五经,按时考课。 五经博士 五经博士学官名。汉代始置。掌教《五经》。《汉书·武帝纪》: “置五经博士。” 《旧唐书·职官志三》: “《五经》博士各1人,(五品下)。” ☚ 五威将帅 五利将军 ☛ 五经博士见“博士”。 五经博士 五经博士汉武帝建元五年所置。《五经》是:《尚书》:欧阳《尚书》;《易经》:田何《易》;《诗经》:鲁诗(申培公)、齐诗(辕固生)、《韩诗》(韩婴);《礼》:后苍《礼》;《春秋》:董仲舒、胡母生。均今文经学。 ☚ 五经正义 五德终始 ☛ 五经博士wǔ jīng bó shì学官名,汉置,掌教授五经,或校定五经、诸子等书。《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宣帝黄龙元年稍增员十二人。"《后汉书·孝安帝纪》:"诏谒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 五经指儒家的经典《诗》、《书》、《易》、《礼》、《春秋》五书。在汉朝,传《诗》的有《齐诗》、《鲁诗》、《韩诗》三家。《书》又称《尚书》,讲《尚书》的也有三家,即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讲《易》的有施、孟、梁丘、京氏四家。《礼》有大戴、小戴。《春秋》有严、颜,共十四家。三国魏置十九人,五品。东晋和南朝宋、齐改置太学博士。梁复置五经博士,开五馆,各主一馆。明翰林院属官有五经博士五员,各掌专经。 五经博士官名。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始置《易》、《诗》、《书》、《礼》、《春秋》五经博士,以传授儒学经典为职责,秩比六百石。至宣帝甘露二年(前51)石渠阁会议,当时研究五经的十四个学派全部立为博士。十四个学派是: 鲁诗学、齐诗学、韩诗学、尚书欧阳学、尚书大夏侯学、尚书小夏侯学、大戴礼学、小戴礼学、施氏易学、孟氏易学、梁丘氏易学、京氏易学、颜氏公羊春秋学、严氏公羊春秋学。一说无京氏易学,有庆氏礼学。这十四个学派全部属于今文经学。王莽时曾设《周官》、《春秋左氏传》、《毛诗》、《逸礼》、《古文尚书》五家古文经学博士,王莽政权灭亡后即被取消。 五经博士学官名。汉武帝时始置,各以其家法传授于弟子。《周易》、《尚书》、《毛诗》、《左氏春秋》、《礼记》为五经,每经不止一家,故有博士十四人之多,总领于太常寺。东汉沿置。魏晋至南朝宋齐惟置国子博士,无五经博士之称。梁武帝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春复诏置五经博士,广开馆宇,招纳后进•博士各主一馆。每馆有数百学生,供给 五经博士《春秋》博士、《礼记》博士、《毛诗》博士、《尚书》博士、《周易》博士合称。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始置五经博士(《汉书·百官表》上)。宋初沿唐制,存其名,在宋初合班之制中,五经博士位在国子博士之下、都水监使者之上(《宋史·职官志》8《建隆以后合班之制》)。太宗淳化二年十一月杨徽之、仁宗天禧十月王琪先后上奏置国子学五经博士,但未见除授(《长编》卷32庚戌、《太平宝训》卷2《仁宗皇帝》上)。其职事,实由国子监直讲(元丰三年改为太学博士)所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