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五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五积

病证名。五脏积证之总称。《难经·五十六难》载五脏之积: 肝之积名曰肥气,心之积名曰伏梁,脾之积名曰痞气,肺之积名曰息贲,肾之积名曰贲豚。后世称为五积(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详各该条。

五积

《难经·五十六难》指五种气血郁积的病。肝积叫 “肥气” ,心积叫“伏梁” ,脾积叫“痞气” ,肺积叫 “息贲” ,肾积叫 “奔豚” 。

五积

五积

中医病症名。是指胸腹腔内有肿块的一类病症。古人根据它的发病病机、部位和形态等用五脏来归类。如心之积名伏梁,肝之积名肥气,脾之积名痞气,肺之积名息贲,肾之积名奔豚,合称五积。伏梁,是指心下至脐部周围有包块形成的病症。肥气,是指左胁下有肿块突起,状如覆杯,相应于脾脏肿大的疾病。痞气,是指右胃脘部位有肿块突起,形状像覆着的盘子一样,日久不愈。息贲,是指右胁下有包块,形状像覆着的杯子,伴有胸背痛、吐血、咳嗽、呼吸急迫短促的病症。奔豚,豚即小猪,是指一种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烦躁不安,发作后如常,因发作时胸腹好像有小猪在奔闯,故名。根据前人的描述,五积可能包括西医的肝脾肿大、胸腹腔的肿瘤、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病变。治疗应根据全身情况,辨证施治。

☚ 虫积   奔豚 ☛

五积wǔjī

五脏积症之总称。见《难经·五十六难》。多指胸腹腔内有形块的一些病症。《难经》根据其发病病机、部位、形态等用五脏来区分。如心之积名伏梁, 肝之积名肥气, 脾之积名痞气, 肺之积名息贲, 肾之积名奔豚, 合称五积。根据前人对五积所描述的症状, 可能包括肝脾肿大, 胸腹腔的肿块、积液、脓肿等病变。参见心积、肝积、脾积、肺积、肾积条。

五积

五积

五积是指五脏积聚病证。包括肥气、伏梁、痞气、息贲、贲豚。五积名称出《难经》。其《五十六难》曰:“肝之积,名曰肥气”;“心之积、名曰伏梁”;“脾之积、名曰痞气”;“肺之积,名曰息贲”;“肾之积,名曰贲豚”。此五积中,既有积,也有聚,实概属积聚范畴。现分述如下:
(1)肥气:出《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肝脉急甚者为恶言,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难经》中肝积为病属五积之一。症见积气结于左胁下,如复杯,或可有头足,如龟鳖状,久不愈,咳嗽,呕逆,痎疟,连岁不已,脉象弦细。由正气不足,脏腑亏损,忧结伤肝,肝气郁积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认为:“皆肝家气血两虚,肝气不和,逆气与瘀血相并而成。方用肥气丸。方中当归、三棱、莪术活血行瘀散结; 青皮疏肝理气。或用增损五积丸。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莪术、皂角、昆布活血软坚散结;人参、茯苓健脾补气扶正;黄连、干姜、川乌寒热并用,对正虚邪实,寒热错杂者宜之。
(2)伏梁: 出《内经》。伏梁的含义有二。一是指“内痈”,如《素问·腹中论》所描述:“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又“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鬲,侠胃脘内痈。”《儒门事亲》也说,“此伏梁义同肚痈”。 二是指心之积病, 如《难经·五十六难》说:“心之积,名曰伏梁,起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烦心。”现分述如下:
内痈:出《素问》。《儒门事亲》称肚痈。症见腹内肿块,隐之较深,固定有根,重按则痛剧,下脓血,或见环脐疼痛,或时吐血。由劳倦内伤,饮食失节,导致脏腑气血郁滞,郁而成痈,深伏于脏腑。治宜活血软坚,消痈散积。可用川山甲散。方以甲片、麝香、鳖甲、干漆等消痈散结;桂枝、归尾、川芎、赤芍以活血祛瘀;可加乳香、没药、皂刺、败酱草等消痈散肿解毒。
心积: 出《难经》。症见积块于脐上, 大如臂,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烦心,腹热面赤,咽干食少,甚则吐血,脉沉而芤。由正气素虚,情怀不舒,致心气郁结,络脉瘀滞,积于心下。治宜活血散积。方用伏梁丸。《太平圣惠方·积聚论》载:“治伏梁气,心下硬急满闷,不能食,胸背疼痛,宜半夏散方。”方中半夏、木香、槟榔、橘皮理气散结;三棱、当归、鳖甲活血软坚;大黄疏积导滞,对本证较为适宜。
(3)痞气: 出《难经》。其曰:“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复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本证辨治可参见“痞气”条。
(4)息贲: 出《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肺脉,……滑甚为息贲上气。”《素问·奇病论》所说的“息积”,其证候表现与息贲相类似。息贲在《难经》中属五积之一。症见右胁下,大如复杯,喘息而嗽,气逆背痛,洒淅寒热,少气喜忘,皮中时痛,如针刺,甚则并发肺痈。由于正气素虚,外感寒邪,致肺气壅塞不宣。《杂病源流犀烛·肺病源流》:“皆由肺气虚,痰热壅结也,当以降气清热,开痰散结为主。”方用息贲丸或调息丸。前方用紫菀、桔梗宣肺止咳;川连、天冬、巴豆霜泻肺热;青皮、厚朴理气化痰;三棱活血散积;人参、茯苓健脾补气以扶正。后方用桑白皮、海浮石、旋覆花、泻肺热;紫菀、射干、桔梗宣肺化痰陈皮、蔻仁理气化浊。《圣济总录纂要》载:“枳实汤治肺积,息贲、上气冲胸满咳逆。”方中枳实、木香、槟榔理气散积;葶苈、杏仁泻肺气;吴茱萸降逆气。如并发肺痈者,其辨证施治可参见“肺痈”条。
(5) 贲豚: 出《难经》。症以积气发于少腹,气上冲胸为特征。其曰:“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下无时,久不已,今人喘逆,骨痿少气。”《灵枢》称“奔豚”。《金匮要略》称“奔豚病”、“奔㹠气”。《诸病源候论》称“贲㹠”。贲豚的病因是由于惊恐伤肾, 肾气内动;或肝郁化火,气火上逆;或肾气素虚,乘外寒而动;或发汗后心气不足,肾气挟水乘之,而致肾气上冲心胸。疾病常在夏日得之。症见少腹急痛,气上冲心胸、咽喉,惊悸多梦,喜怒无常,或有腹痛,寒热往来,病延日久,可见咳逆,少气,骨痿。本证的治疗,若由肾虚阴寒之气上逆所致者,宜温散寒邪,降逆平冲。方用桂枝加桂汤。方中桂枝散外寒,以降冲逆;芍药止腹痛;甘草、大枣和中,以缓急迫;生姜散寒降逆。若肾虚挟水饮上乘所致者,治宜通阳利水降逆。方选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中桂枝通阳气以平冲; 茯苓利水;甘草、大枣和中缓急。若由肝经郁火,气逆上冲所致者,治宜清肝降逆止痛。方用奔豚汤。方中黄芩、生葛、甘李根白皮清热;生姜、半夏降逆;当归、芍药、川芎和血止痛;甘草和中缓急。

☚ 积聚   癥瘕 ☛

五积wǔ jī

five kinds of accumulation;five kinds of abdominal mas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5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