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五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五硬

病证名。
❶《古今医统》指“头硬不能俯视,气壅胸膈,手足心冷如冰而硬,名曰五硬”。多因禀赋不足,真阳大虚所致。急用六君子汤加炮姜、肉桂、柴胡、升麻以复其真气。
❷《幼科铁镜》指肝受风邪,头颈手足强直的病证。
❸《幼幼集成》指手硬、脚硬、腰硬、肉硬、颈硬。

五硬

五硬

指小儿头项硬、口硬、手硬、足硬和肌肉硬,其临床特征与五软相反,好发生于寒冷季节。本病多因小儿禀赋不足,尤以早产体弱或伴有其他疾患之婴儿为风寒所袭,以致阳气不得宣通,肌肤失其温煦而成。本证必须及早服药治疗,并配合复温保暖等措施,可使病情渐趋好转。严重者面青发搐,心腹硬急,常能危及患儿生命。辨证论治:
❶阳气虚弱者,全身冰冷,气息微弱,僵硬少动,仰头取气,关节不利,头身难以动摇,局部皮肤板硬,硬肿范围广泛,唇舌淡白,脉象沉弱。以参附汤加味(人参、附子、黄芪、茯苓、桂枝、乌药、炙草)益气温阳。
❷寒凝血涩者,四肢发凉,全身欠温,皮肤僵硬,患处皮肤色暗发紫如冻伤,面色晦暗,唇舌暗红。以当归四逆汤(当归、熟地、防风、川芎、细辛、黄芪、桂枝、茯苓、赤芍、白芍)温经通络。针灸、外治法:
❶外治,可用热水袋等包被温暖,或由人贴肉抱患于儿怀中,使患儿体温上升。有条件者可用暖箱,自26℃开始,4—6小时逐渐升至30℃—32℃,不宜升温过快。针灸,以风府、身柱、关元、足三里、阳陵泉为主穴。头项硬加百会、天柱、后溪;口硬加颊车、水沟、合谷;手硬加合谷、后溪、十二井穴;足硬加太冲、束骨、冲阳;肌肉硬加三阴交。针刺补法。调护:
❶加强婴儿的护理,避免风寒侵袭。
❷新生儿沐浴时,不可将胎脂拭得太净,否则,胎脂失去保暖作用。
❸对于病儿要及时治疗,经常进行病变部位的按摩,以疏通气血,舒经活络。要多晒太阳,增加营养。

☚ 五迟   小儿痴呆 ☛

五硬

指头项、手、足、肌肉、口唇五部强硬不灵、强直痉挛的现象。项硬头不能转动,手足硬四肢强直,肌肉硬表情呆滞、呼吸困难,口唇硬吮乳困难。

五硬

五硬wuying

五硬为新生儿常见病之一。因体弱受寒和阳气不运所致。指身肢冷凉、头项硬、口硬、手硬、肌肉硬。临床表现以局部或全身肌肉板硬如木或强直不能转动为特征。多发于初生儿。《古今医统》:“五硬证,头硬不能俯视,气壅胸膈,手足心冷如冰而硬,名曰五硬。”其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气血未充,真阳不振或感风寒,寒暖不能自调,肌肤肿亮,苍白不温。一旦调护失宜,气血凝滞,阳气不得散布,以致头项、胸膈、四肢等缺乏气血濡养,板硬不灵,难以屈伸俯仰。治宜:祛风散寒,兼调气血。可用小续命汤加减。常用药:党参,麻黄,川芎,炙甘草,官桂,制附子,干姜,当归,大枣。若患儿全身欠温,四肢发凉,皮肤僵硬,肤色发紫;或如冻伤,面色晦暗,唇舌暗红,宜温经通脉。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若全身冰冷,僵卧少动,气息微弱,皮肤板硬,哭声低怯,关节不利,苍白肿亮,唇舌淡白。宜益气温阳。可用参附汤加黄芪、桂枝、茯苓。

☚ 五软   痴呆 ☛

五硬

病症名。1.《古今医统》:“五硬证,头硬不能俯视,气壅胸膈,手足心冷如冰而硬,名曰五硬。”好发于早产体弱之初生儿。因禀赋不足,或生后受寒,真阳不振,失于温煦所致。治当益气温阳通络,并保暖加温。2.《幼科铁镜》指肝风,头颈手足强直的病证。3.《幼幼集成》指手硬、脚硬、腰硬、肉硬、颈硬。

五硬

五硬

五硬是指小儿头项硬、口硬、手硬、足硬和肌肉硬。临床以局部或全身肌肉板硬如木或强直不能转动为特征。好发于初生儿。《古今医统》:“五硬证,头硬不能俯视,气壅胸膈,手足心冷如冰而硬,名曰五硬。”其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真阳不振或感风寒,气血凝滞,阳气不得散布,以致头项四肢等缺乏气血濡养而成。治宜祛风散寒,调理气血为主。可用小续命汤。若全身冰冷,气息微弱,仰头取气,哭声低怯,关节不利,指纹淡红或隐伏。宜益气温阳。可用参附汤加黄芪、桂枝、茯苓。若患儿全身欠温,四肢发凉且硬,皮肤紫黯,指纹青紫。宜温经通脉。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若肝木乘脾土,以致脾气不荣于四末。症见食少气弱者,宜温运脾阳。可用加味六君子汤。

☚ 五软   痴呆 ☛

五硬wǔ yìng

five kinds of stiffness;five kinds of sclerosi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