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民间曲调名。又称《叹五更》。一般五叠,每叠十句四十八字。其源甚古,唐代敦煌曲子中即有《五更转》或《十二时》。用调亦甚广。现在有些曲种收为曲牌。
民间曲调名。又名“叹五更”。起源较早,用调亦甚广。朱自清《中国歌谣》云:南朝“《从军五更转》是〔五更调〕的祖祢”。唐五代的敦煌曲中亦有《叹五更》。正格一般五叠,每叠十句四十八字。清道光以后的俗曲集《京都小曲钞》、《南京调词》、《万曲选锦》等,皆选有〔五更调〕,其中《尼姑五更》、《哭妻房》、《小童生》等堪称佳作。由于其曲调迭叠延宕,故多表现相思叹息的内容和情怀。
又称“叹五更”、“五更曲”、“五更转”。民间小调的一种。起源很早,流传甚广,适于抒情、叙事,歌词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上共五迭,自一更至五更递转咏唱,每迭歌词有四句五言、四句七言、八句七言等多种类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