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五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五山

刘仪,字翰俶,号五山,清武进人。嘉庆年间举人。官长兴知县。著有《五山文稿》。

五山wǔ shān

(号)见翰俶。

五山

五山又号五山秀才

见“张四维”条

☚ 未裁   五峰 ☛
五山

五山wu shan

指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东莱山。魏·曹植《吁嗟篇》:“飘飘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 五情   兀傲 ☛

五山

 【出典】 见“蓬莱”条。
 【释义】 五山即传说中的东海五座仙山,诗文中常用以泛指仙境。
 【例句】 簸顿五山踣,流漂八维蹉。(韩愈《读东方朔杂事》3835)这里的“五山”指海外仙山。诗以仙山倒翻暗讽佞幸宵小弄权,导致国家日非,难以收拾。

五山

(一) 五座山。1、《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州,五曰蓬莱。”2、《史记·孝武本纪》:“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三国魏曹植《曹子建集》六《吁嗟篇》:“飘飘周八泽,连翩历五山。”3、即“五岳”。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后汉书 ·冯衍传》:“疆理九野,经营五山。”李贤注:“五山即五岳也。”《全唐诗》三四二韩愈《读东方朔杂事》:“簸顿五山踣,流飘八维蹉。” (二) 指五大佛寺。即杭州径山兴盛万寿寺、北山景德灵隐寺、南山净慈报恩光孝寺、宁波阿衣王山鄮峰广利寺、太白山天童景德寺,皆建于南宋时期。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山部 > 名山 > 五嶽 > 五山
五山  wǔshān

亦稱“五鎮”。即五岳。《後漢書·馮衍傳》:“疆理九野,經營五山。”李賢注:“五山即五岳也。”《周禮·春官·大司樂》“四鎮五岳崩”唐·賈公彦疏:“五州五鎮得入岳名。”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異域部 > 山川 > 五山
五山  wǔshān

傳說中的五座仙山,位于渤海之東極遠處無底大海上,即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每座山高下周圍三萬里,其頂平地九千里,山山相距七萬里。山上臺觀皆以金玉築造,鳥獸皆純白色,珍珠寳石之樹叢生,花果味美,食之不老不死。山上所居之人皆仙聖,朝夕飛翔往來,其多不可勝數。五山根基無海底相連,山隨潮波起伏顛簸,來回飄蕩,不得片時安固。仙聖們對此十分苦惱,告於天帝,天帝恐此五山漂流到西極,致使群仙聖失去居處,便命海神禺强派十五只巨鼇舉頭以頂五山。十五巨鼇分爲三班輪值,六萬年换班一次。於是五山得以安固。然而,龍伯之國有位巨人抬腿幾步便來到五山所在之處,下釣一次,便釣得六只巨鼇,並把它們一起背到龍伯國,灼鼇甲以占卜。於是岱輿、員嶠二山便漂到北極,沉於大海,無數仙聖流離迁徙。海上只剩方壺、瀛洲、蓬萊二座仙山。天帝大怒,對龍伯國人進行了懲罰。事見《列子·湯問》。五山之說是由“三神山”傳說演化和派生出來的。唐·韓愈《讀東方朔雜事》詩:“簸頓五山踣,流漂八維蹉。”宋·陸游《神山歌》:“吾聞海中五神山,其根戴以十五鼇。一朝六鼇被釣去,岱輿員嶠沉洪濤。尚餘三山巋然在,當時不没爭秋毫。”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