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味酸、苦、甘、辛、鹹。東方朔《非有先生論》:“故伊尹蒙恥辱負鼎俎和五味以干湯。” 五味〈隐〉明清江湖诸行指盐。见《新刻江湖切要·饮馔类》。因盐之咸味为五味(咸、酸、甜、苦、辣)之首,故以此代称。 五味wǔwèi〈名〉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也泛指各种味道或各种美食:五味俱全│打翻了五味瓶。 五味佛教中用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五种某旨比喻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 五时之教,称五味,清龚自珍 《总正历代所译一切经》: “释迦既没,阿难结集释迦一代五时之教,五味从判,三藏以位,十二部以分,经之名以起。” 五味醯、酒、飴蜜、薑、鹽之屬。《周禮·天官·疾醫》: “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 鄭玄注: “五味,醯、酒、飴蜜、薑、鹽之屬。”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落葉木本 > 菋 > 五味 五味 wǔwèi 即菋。 五味wǔ wèi明清江湖社会谓盐。《新刻江湖切要·饮馔类》:“盐: 五味。” 五味wǔ wèi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1)。《鲁共公择言》:和调五味而进之。——把各种味道调好后进献给桓公。 五味五种滋味,即酸、辛、甘、苦、咸。《吕氏春秋·本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三材:指水、木、火。)泛指各种味道。《老子》:“~令人口爽。” 味道 味道味(菜~;饭~;药~;馊~;异~;五~) 滋(滋味) 另见:食物 舌头 尝味 ☚ 味道 各种味道 ☛ 五味five kinds of flavour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our, bitter, sweet,acrid and salty辛、酸, 甘、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中药基本理论之一。五味可通过味觉来辨别, 或根据药物的作用而确定, 成为药物性能的标志之一。五味的不同作用, 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归纳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而后世医家又有发展和补充, 即辛能散、能行, 甘能补、能和, 苦能燥、能泻, 酸能收、能涩, 咸能软, 能下。凡辛味能发散、行气, 如麻黄、桂枝发散表邪, 陈皮、木香行气宽中,红花、川芎行血破瘀; 酸味能收敛固涩, 如乌梅、诃子治泻泄、脱肛; 甘味能补养、缓和, 如黄芪、党参益气补中, 熟地、阿胶补血、养血, 甘草、大枣和中急; 苦味能燥湿、泻下, 如黄连、黄柏燥湿泻火, 大黄、牵牛泻下除热; 咸味能软坚、润下, 如牡蛎、海藻软坚消痰, 芒硝、肉苁蓉润下通便。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淡味能渗、能利, 如茯苓、通草渗湿而利小便; 涩味有止泻、止血、涩精、固脱、止汗的作用, 如龙骨、牡蛎、赤石脂、芡实等。淡附于甘,涩归于酸, 仍称五味, 不称六味或七味。 五味❶即辛、酸、甘、苦、咸。药物以味不同,作用便不相同。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近人认为药物味的不同,与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如辛味的多含挥发油,酸味的多含有机酸,甘味的多含醣类,苦味的则可能含生物碱、苷类或苦味质等。 五味指药物有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前人认为: 五味 五味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中医认为药物的味不同,其治疗作用也就不同。酸味药物具有收敛固涩的功效。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酸味,因此酸味药多用于治疗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月经过多,白带不止等病症。比如山茱萸收敛虚汗,五倍子涩肠止泻等。苦味药物具有燥湿泄泻的作用。凡能清热泻火,降气平喘,止呕止呃,通利大便,燥湿坚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因此苦味药常用于治疗热证、火证、气逆喘咳、呕吐呃逆、大便秘结等病症。如大黄泻火通便,苍术燥湿等。甘味药物有补益和缓的功能。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止痛的药物多具甘味,故甘味药多用来治疗正气虚弱,身体诸痛以及调和药性、解救中毒等。如黄芪补气,甘草缓解挛急、调和药性等。辛味药物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解表药、行气药和活血药多具有辛味,因此辛味药主要治疗外感表证以及气滞血瘀等病症。比如荆芥散风寒,川芎活血。咸味药物可以软坚润下。凡泻下或润下通便以及软坚散结的药物多具有咸味,故咸味药物多用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癥瘕痞块等病症。如牡蛎、海藻治瘰疬、芒硝润下通便等。此外还有淡味,淡味可以渗湿利小便,如通草、茯苓等治疗小便不利。中医习惯上仍称五味,而无六味之说。 ☚ 四气 气味 ☛ 五味wǔ wèi❶泛指饮食的五种味道。即酸、苦、甘、辛、咸。《素问·生气通天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 五味wǔwèi即辛、酸、甘、苦、咸。药物以味不同, 作用便不相同。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 甘味能补能缓, 苦味能泻能燥, 咸味能软坚润下。近人认为, 药味的不同与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如辛味的多含挥发油, 酸味的多含有机酸, 甘味的多含糖类, 味苦的则可能含生物碱、苷类或苦味质等。 五味wu weifive flavours—sweet,sour,bitter,pungent and salty 五味wǔ wèifive kinds of taste; fivekinds of flavour (sour,bitter,sweet,pungent and salty) 五味酸、苦、甘、辛、咸。《老子》上篇:“五味令人口爽。”《庄子·天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成玄英疏:“五味,谓酸、辛、甘、苦、咸也。”《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味:醯、酒、饴蜜、姜、盐之属。”贾公彦疏:“醯则酸也,酒则苦也,饴蜜即甘也,姜即辛也,盐即咸也。”《招魂》:“大苦咸酸,辛甘行些。” 五味指五种味道或五种调味品。《礼记·礼运》记: 酸、苦、辛、咸、甜,指五种味道。《周礼·天官·疾医》郑玄《注》记: 醯、酒、饴蜜、姜、盐为五味,指五种调味品。《吕氏春秋·本味》载: 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亦属前者。另外,佛家还有五味,指乳、酪、生酥、熟酥、醍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