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五台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五台山

五台山

佛教名山之一。与普陀山、九华山、峨眉山合称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因为夏季山上清凉无炎暑,因而佛教又称之为“清凉山”。山在山西省东北部,长约一百多公里,其主峰为北台。山上佛寺极多,主要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象寺等,还有唐代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被誉为佛教圣地。

☚ 郎君子弟   五花度牒 ☛
五台山

五台山

一作《五郎出家》、《五郎为僧》。《春台班戏目》载有《五台》剧目,当即指此。甘肃靖远清嘉庆古钟铸目亦载此。清道光间《灵台小补》有“早《五台》、晚《三气》”之说。本事参见《杨家将演义》第十七回及《昭代箫韶》。上党梆子有此剧目。叙演宋太宗赖杨继业父子保驾,得自幽州遁脱,逃往五台山。太宗垂念杨氏一门忠烈,录其功绩并追赠死者。五郎延德独薄皇家之寡于情义,拒绝富贵,毅然削发为僧。

☚ 金沙滩   李陵碑 ☛

五台山

 

(元)顾瑛

海涌如来室①, 清凉即五台②。
 春风山顶雪, 飞度雁门来③。


 
【题解】
 此诗把五台山与雁门关联系起来写,颇有气韵。
 【作者】
 顾瑛(1310—1369),字仲瑛,别字德辉, 自称金粟道人,昆山(今属江苏)人。元时曾官会稽教谕,元末削发为僧,有《玉山璞稿》。
 【注释】
 ①海涌:形容山峦起伏,如海潮之涌动。如来室:相传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文殊传》:“五台山,即五方如来之座也。”如来,佛的别称。②清凉:五台山的别称。③雁门:雁门关,在山西代县城西雁门山腰,居五台山西。

五台山wǔ tái shān

山名,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北,五峰耸出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佛道两家都把五台山当作圣地:举眼看看,谁不是儿女,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不成! (二二·485)按,上五台山,讳语,指死。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聖地石窟部 > 聖地 > 五臺山
五臺山  wǔtáishān

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座落於山西五臺縣東北。山中五峰聳峙,峰頂平坦如臺,故稱。漢永明年間,印度僧人傳教於此,建大孚靈鷲寺。後歷代興建,重修寺院,山上佛寺相望,遂爲佛教中心,有文殊道場之稱。方圓約五百餘里,最高峰高九百餘丈,現存寺院四十七處。其中五大禪處爲顯通寺,塔院寺、羅睺寺、殊像寺、菩薩頂。此外尚有碧山寺、佛光寺、金閣寺等。參見本類“顯通寺”、“羅睺寺”、“碧山寺”、佛光寺”、“金閣寺”各條。參閱乾隆《大清一統志·代州·山川》、清光緒《山西通志·古蹟考八·寺觀》。

五台山【同义】总目录


清凉山五台山

五台山

中国佛教名山。位于山西省东北五台、繁峙2县境内。周250 km,环绕5峰,最高峰北台海拔3061.1 m。北齐时山区扩建寺院200余所。713~741年,有大寺12所,保存有敦煌莫高窟第61窟壁画《五台山图》。1796~1820年各代皇帝所建寺院逐渐衰颓。20世纪50年代,有寺庙100余处,雕塑、碑刻、墓塔、佛经等颇有艺术价值。

五台山

五台山

五台山坐落于“华北屋脊”上,位于山西忻州地区,距太原市230公里。整座山系由五座顶如平台的山峰组成,形如手指,其中北台峰顶海拔3058米,是华北地区最高的山峰。这里峰峦连绵,山岳交错,形如虎踞,势如龙蟠,纵横绵亘100余公里,绕周长度250公里,整个五台山面积为2837平方公里。五台山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
五台山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五峰之内称台内,五峰之外称台外。因有东、西、南、北、中五座山峰峰顶平坦得像台面一样而得名。
五台山气候奇特诱人,最冷的地方,每年岁结坚冰;较冷的地方,9月积雪,翌年4月解冻。最暖处,冻不封河,常年无霜。整个五台山温差很大。由于五台山五峰耸秀,海拔高,盛夏气候凉爽,所以五台山又有“清凉山”之称。
五台山有奇险的峰崖,有森严挺拔的古松劲柏,有弥漫沉浮的云山雾海,有金碧辉煌的殿宇楼台。盛夏登临北台,台顶极目远眺,千嶂竞秀,云海翻腾。有时,还会出现难得的奇景,或者山下大雨倾盆,山上红日摩顶;或者春风吹绿沟壑盆地,绿柳泛翠,桃杏争春,五台山峰顶却冰雪封盖。五台山“宝光”是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在五台山参观游览时,如果遇上风晴日朗的天气,便可以看到一个五彩缤纷、色泽鲜艳的半个蛋圆形光圈,它高约3米,宽过2米,由红、橙、黄、绿、青、兰、紫等色带组成。在这个光圈里,还会映出观者的影子、动作。这就是被气象学上命名的“峨眉宝光”。
五台山上的主要景点有:五个台顶、规模最大的寺庙显通寺、因寺内有大白塔而得名的塔院寺、位于塔院寺之南的万佛阁、位于台怀镇北1公里的碧山寺、台怀镇北2公里的南山寺、台怀镇南4公里的龙泉寺和位于台怀镇西南15公里,坐落在南台顶与中台顶之间的金阁岭上的金阁寺等。五台山附近的台怀镇,几乎所有的宾馆都有歌舞厅,其中部分宾馆有卡拉OK包间、台球、棋牌室等娱乐设施。

☚ 风景名胜/度假区   文殊道场 ☛
五台山

065 五台山

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五台县东北。五座山峰环抱,峰顶如台,故称五台山。北台最高,海拔3058米,是华北最高峰。因盛夏气候凉爽,又称清凉山。五台山在佛教史上地位显赫,据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东汉永平年间,始修建大孚灵鹫寺,唐代全盛时寺庙多达360多座。现存寺院47处,名刹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等,集中于台怀镇。寺的白色舍利塔,被视为五台山的象征。

☚ 壶口瀑布   恒山 ☛
五台山

五台山Wutaishan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又称清凉山。在山西省东北部,东北—西南走向,长约百余里。主要由古老的结晶岩组成,北部切割深峻,峰顶平缓如台。因有五个宛如巨石垒成的平台形成的台面,故名“五台”。五台分别为:东台望海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碧岩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秀峰,海拔一般在3 000米上下,其中北台最高,海拔达到3 058米,素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台山由于地势高峻,山顶年平均气温为-4.2℃,气候与大兴安岭地区相似。在这种高山气候作用下,山顶上发育了一系列冰缘地貌,著名的有热融湖、冻胀丘、龙蟠石、石海、雪融洼地等。早在1913年,德国学者舒密特赫纳教授考察五台山后,就曾写文章阐述五台山东南高坡上一系列贮有黄土母质的冰斗。五台山平缓开阔的台顶,均为几级高夷平面。原来在距今7 000万年以前,这里是一个很大的剥蚀平原。进入新生代后,强烈的地壳运动使五台山地块抬升,以后经过强烈的流水切割,形成了峻岭深谷,只有台顶附近地区没有受到大的切割,保留了古平原面。五台山的夏天,气候非常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在北台和中台之间的阴坡上,常可看到终夏不消的“万年冰”。佛教界利用这一清凉幽静条件,从汉代起开始在山上和五峰内外一带,修建了众多的寺庙建筑群。其中以台内为最集中,在香火鼎盛的唐代,寺庙已达几百座,迄今还保存有四五十座。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喉寺以及外围的南禅寺、佛光寺等。

五台山旅游区路线示意图

☚ 各拉丹冬雪峰   太白山 ☛
五台山

五台山

位于市西部,清凉山东。山峦不高,却是历史名胜之地。东晋宰相谢安常与大书法家王羲之来此登高眺望,山上有谢公墩。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曾在五台山一带辟建“随园”:“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就势立景,当时共有24处,惜早已无存。近年于此陆续修起了大型露天体育场、现代化的体育馆和游泳池等大型建筑,成为江苏省的体育运动中心。

☚ 傅抱石纪念馆   清凉山 ☛

五台山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有文物宝库五台山之称。山体由五座峰顶似平台式的山峰(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所组成,故名。山峰海拔都在2500米以上,其中北台最高(3000多米),是华北最高的山峰。五台山风景雄伟绮丽,气候凉爽。寺庙成群,据历史记载,从1900多年前的汉朝明帝时期,在此修建大孚灵鹫寺以来,历史上寺院最多时曾达200多处。五台山生物资源和矿藏资源丰富,被称为“万宝山”。参见“旅游学”中的“五台山”。


五台山

位于山西五台县东北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由五座山峰组成,峰顶皆如平台,故名。五峰是望海峰(东台)、挂月峰(西台)、锦绣峰(南台)、叶斗峰(北台)、翠岩峰(中台)。其中以北台最高,海拔3058米,是华北最高峰。风景雄伟奇丽,寺院林立,大多集中在台怀镇,有佛光寺、显通寺、塔院寺、南山寺、罗睺寺、文殊殿、龙泉寺、殊像寺等。塔院寺内的舍利塔,显通寺内的铜殿、铜塔,是著名的古迹。寺院建筑壮丽,雕饰精美,彩画塑像遍及各寺庙。参见“地理”中的“五台山”。

五台山

五台山

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方圆约250余公里,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主峰叶头峰,海拔3000多米。据明《清凉山志》载,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演教处所。现存寺庙47座,主要有佛光寺、显通寺、塔院寺、南山寺、罗侯寺、文殊殿、龙泉寺、殊像寺、九龙岗寺等。其中佛光寺为建筑年代较久、而又保管得较好的一座寺庙。五台山景色优美壮观,非常奇特。每年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 恒山   成吉思汗陵 ☛

五台山wǔ tái shān

《本草纲目》菜部第28卷天花蕈(5)。古地名。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隅。

五台山

五台山

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山西五台县东北,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周围250公里,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好象土台,故称五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五台各有其名: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北台最高,海拔3058米,素称华北屋脊。山中气候寒冷,每年4月解冻,9月积雪。夏季气候凉爽,又称清凉山。
五台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东汉永平年间,已有寺庙建筑。相传台怀镇西侧山峰与古印度灵鹫山相似,所以五台山的第一座寺庙名大孚灵鹫寺 (今名显通寺)。五台山内有五大禅处: 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睺寺。台外则以南禅寺和佛光寺最为著名。
显通寺在台怀镇北侧,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武则天时改称大华严寺,明太祖时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清代又重修,形成今天的规模。寺宇面积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中轴线上有七座大殿,有文殊殿、大雄殿、无量殿等。中轴线后部高坎上有一座铜殿,面阔三间,高不足5米,小巧精致,铸于明万历年间。殿内四壁有铜铸小佛像万尊,中间台上有大铜佛。建筑结构造型及装饰均为仿木构建筑物,铸造精巧,衬托在白石雕栏和白色石砌无梁殿之间,颇有气魄。殿前原有铜塔五座,也是万历年间建造,现仅存两座,每座高8米。门前钟楼上有一口重达万斤的铜钟,敲击时声音传遍全山。
塔院寺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时独立为寺,寺内以舍利塔为主,是一座藏式白塔,高50米,全用米浆拌和石灰砌筑而成,塔刹、露盘、宝珠均为铜铸,塔腰和露盘四周都悬着风铎,共252枚, 风来叮𪡀作响。 塔的墓志上记载着妙峰禅师的故事。此塔位于台怀诸寺之前,高大醒目,一向被看作五台山的标志。
菩萨顶在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五台山相传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据说文殊菩萨就住在菩萨顶,所以也叫真容院,又称大文殊寺。寺位于山顶,门前有一百零八级石阶,石级上有牌坊三间。山门内天王殿、钟鼓楼、菩萨顶、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依次排列,规模完整。全部建筑都用三彩琉璃瓦覆盖,几百年来色泽如新,其中孔雀蓝色最为耀眼。
殊像寺是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始建于唐,元重建,毁于火,明成化年间再建。正中有文殊阁,宽五间,深四间。佛坛宽大,文殊骑在金毛猴上,高约9米,彩塑金饰,十分富丽,塑成于弘治年间。佛龛的背面塑三世佛,即药师、释迦、弥陀三佛。三佛居于文殊背面倒座上,不合一般寺院惯例,颇为特殊,两侧还有五百罗汉。
罗睺寺在显通寺东,是一座喇嘛庙,唐时初创,明弘治年重建。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特别推崇喇嘛教,又予以多次修饰,各殿房院落均齐备无损,保存完好。罗睺寺有一大奇观: 后殿中心有一座活动莲台,是一个木制圆形佛坛,坛上周围雕有波涛和十八罗汉过江,当中荷蒂上有木制大型莲花瓣,内雕方形佛龛,四方佛分坐在佛龛中,莲台设有中轴和轮盘,操纵机关时,莲台旋转,莲花一开一合,四方佛时隐时现,这叫做 “开花现佛”。
台外佛光寺是我国著名的古寺院,位于五台县东北佛光山腰,初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隋唐时寺名远播,直到长安、敦煌,乃至日本。由于佛光寺保存了北魏、唐代、金元以及明清的各朝建筑,因而在我国以及世界建筑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 普陀山   九华山 ☛
五台山

五台山

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山西五台县东北,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周围250公里,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好像土台,故称五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五台各有其名: 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北台最高,海拔3058米,素称华北屋脊。山中气候寒冷,每年4月解冻,9月积雪。夏季气候凉爽,又称清凉山。
五台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东汉永平年间,已有寺庙建筑。相传台怀镇西侧山峰与古印度灵鹫山相似,所以五台山的第一座寺庙名大孚灵鹫寺 (今名显通寺)。五台山内有五大禅处: 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睺寺。台外则以南禅寺和佛光寺最为著名。
显通寺在台怀镇北侧,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武则天时改称大华严寺,明太祖时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清代又重修,形成今天的规模。寺宇面积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中轴线上有七座大殿,有文殊殿、大雄殿、无量殿等。中轴线后部高坎上有一座钢殿,面阔三间,高不足5米,小巧精致,铸于明万历年间。殿内四壁有铜铸小佛像万尊,中间台上有大铜佛。建筑结构造型及装饰均为仿木构建筑物,铸造精巧,衬托在白石雕栏和白色石砌无梁殿之间,颇有气魄。殿前原有铜塔五座,也是万历年间建造,现仅存两座,每座高8米。门前钟楼上有一口重达万斤的铜钟,敲击时声音传遍全山。
塔院寺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时独立为寺,寺内以舍利塔为主,是一座藏式白塔,高50米,全用米浆拌和石灰砌筑而成,塔刹、露盘、宝珠均为铜铸,塔腰和露盘四周都悬着风铎,共252枚,风来叮哨作响。塔的墓志上记载着妙峰禅师的故事。此塔位于台怀诸寺之前,高大醒目,一向被看作五台山的标志。
菩萨顶在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五台山相传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据说文殊菩萨就住在菩萨顶,所以也叫真容院,又称大文殊寺。寺位于山顶,门前有一百零八级石阶,石级上有牌坊三间。山门内天王殿、钟鼓楼、菩萨顶、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依次排列,规模完整。全部建筑都用三彩琉璃瓦覆盖,几百年来色泽如新,其中孔雀蓝色最为耀眼。
殊像寺是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始建于唐,元重建,毁于火,明成化年间再建。正中有文殊阁,宽五间,深四间。佛坛宽大,文殊骑在金毛猴上,高约9米,彩塑金饰,十分富丽,塑成于弘治年间。佛龛的背面塑三世佛,即药师、释迦、弥陀三佛。三佛居于文殊背面倒座上,不合一般寺院惯例,颇为特殊,两侧还有五百罗汉。
罗睺寺在显通寺东,是一座喇嘛庙,唐时初创,明弘治年重建。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特别推崇喇嘛教,又予以多次修饰,各殿房院落均齐备无损,保存完好。罗睺寺有一大奇观:后殿中心有一座活动莲台,是一个木制圆形佛坛,坛上周围雕有波涛和十八罗汉过江,当中荷蒂上有木制大型莲花瓣,内雕方形佛龛,四方佛分坐在佛龛中,莲台设有中轴和轮盘,操纵机关时,莲台旋转,莲花一开一合,四方佛时隐时现,这叫做 “开花现佛”。
台外佛光寺是我国著名的古寺院,位于五台县东北佛光山腰,初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隋唐时寺名远播,直到长安、敦煌,乃至日本。由于佛光寺保存了北魏、唐代、金元以及明清的各朝建筑,因而在我国以及世界建筑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 普陀山   九华山 ☛

五台山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传为文殊师利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位于山西省五台、繁峙县境内。属太行山一个支脉。绕周250千米,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故称五台。东为望海峰、西是挂月峰、南叫锦绣峰、北称叶斗峰、中为翠岩峰。其中叶斗峰最高3058米。五台之外称外台,之内称内台。内台以台怀镇(距五台县城东北60千米)为中心。北魏时(386年~534年)始建佛寺。北齐时扩建。隋文帝下诏五顶上各立1寺,并遣使在山顶设斋立碑。唐开元年间以后寺院进入极盛期,寺庙达360处之多。唐代有狮子(今斯里兰卡)、罽宾(今克什米尔)、南天竺(今印度南部)、日本等国僧人来此巡礼朝拜。此后宋、元、明和清初,各代皇帝均曾勅建。现存寺庙47处,其中内台39座,外台8座,以显通寺、南禅寺、佛光寺等最为著名。
显通寺 位于台怀镇北侧。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面积8万平方米。东汉永平年间建,名为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赐名花园寺。唐武则天时更名为大华严寺。明洪武年间重修时匾额题“大显通寺” 。今日规模乃为清代修建。门前有雄伟壮观的钟楼,内悬一重达5吨的铜钟。铜殿3间,高8米的铜塔两座。还有无量殿、大雄宝殿、华严经字塔及各种供器。其中无量殿面阔7间、进深4间,用雕刻精致的砖砌成,内供无量寿佛。显通寺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禅寺 位于五台县东治镇东北6500米李家庄西北的土岗上。寺坐北向南,有山门、龙王殿、菩萨殿和大佛殿。大佛殿为正殿,面阔进深均为3间,略呈方形,单檐歇山顶,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殿前有宽敞的月台。殿内有一宽8.4米、高0.7米的佛坛,上有唐代彩塑。释迦为主像,两侧及前面有17尊塑造精巧的唐代彩塑,基本上保持原貌。南禅寺大殿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光寺 位于五台县城东北32千米的佛光山腰。坐东面西,东北南三面环山。寺内主要建筑有东大殿,殿前有唐大中十二年(857年)建的八角形石幢,束腰须弥座,上立幢身,上刻《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顶部为宝盖及幢刹。大殿建在高的台基上,面阔7间,进深4间,殿内佛坛阔及5间,每间有一主像,分别为释迦、弥勒、弥陀、普贤、文殊菩萨。主像前和两侧各有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及侍者牵狮像,这35尊塑像系唐代作品。金刚侍立于佛坛两角,500罗汉为明代补塑。坛上还有施主宁公遇坐像和负责修建的愿诚和尚像。祖师塔在东大殿南侧,是北魏孝文帝时创建佛光寺的初祖禅师塔。平面六角形,高约8米,系青砖砌成。这是佛光寺创建时留下的实物,保存至今。佛光寺前院当中有唐乾符四年(877年)造平面八角形石幢1座,基座束腰须弥式,上立幢身,刻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顶部为宝盖及幢刹。前院北侧还有文殊殿,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建,面阔7间,进深4间,殿内佛坛上有面部丰满的文殊菩萨及侍者塑像6尊,为金代佳作。明宣德年间,在殿内四壁下部绘500罗汉。佛光寺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wu tai shan

【佛教】Mount Watai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5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