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公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公祠中国古建筑。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与琼山县(今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之间。清光绪十五年(1889),为纪念被贬来海南岛的唐宋5位爱国志士(唐代宰相李德裕、宋代宰相李纲、赵鼎、李光、胡铨)而修建的两层木结构建筑,是海南最早的楼房,故称海南第一楼。现五公祠还包括琼园、苏公祠。琼园为一公园,包括浮粟泉、粟泉亭、伏波祠等景点。浮粟泉相传为苏东坡开凿的二泉之一。苏公祠为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建,主要是纪念宋代著名诗人苏轼(东坡),也纪念他的弟弟苏辙,故又称二苏祠。 五公祠 五公祠五公祠位于海口市海府大道东端,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为纪念唐宋五位受贬大臣李德裕、李纲、李光、赵鼎和胡铨而设。五公祠是一组建筑,另外还有观稼堂、学圃堂、东斋和西斋,并与拜亭、洗心轩、苏公祠、伏波祠等古迹联成一体,是海口市的主要景区之一。 ☚ 青云塔 海瑞墓 ☛ 五公祠 204 五公祠在海口市东南郊,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是一座两层红色楼阁。为纪念唐、宋两代贬谪到海南的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李光五位名臣而建,称五公祠。内有5人立体塑像,正气浩然。大殿前一副对联:“唐嗟未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仁人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斯楼中。”祠内卵石铺路,古木参天,环境幽雅。 ☚ 海南省 天涯海角 ☛ 五公祠 289 五公祠纪念唐时被贬的李德裕、李纲、李光、赵鼎、胡铨的祠堂。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和琼山县之间。原为金粟庵。北宋文豪苏轼被贬海南,在此居住20余日。他在海南生活共计三年之久,对海南开发和文化教育事业有所贡献。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群众在金粟庵旧址建立苏公祠,并祀苏辙,故称二苏祠。清光绪十五年(1889)又在此建海南第一楼,为五公祠。1914年,改楼旁的昭忠祠为二伏波祠,纪念两汉路博德和马援。这些建筑总称五公祠。1949年以后,把二伏波祠改为祭祀明代清官海瑞和理学家邱浚的二公祠。五公祠系一座两层红色楼阁,左边为苏公祠和东坡书院。苏公祠左前方有井一口,名“浮粟泉”,传说苏轼带人在此挖井以救旱灾,泉水涌出,上浮粟米,故名。后立碑于井旁,上书 “浮粟泉”三字,系郡守叶汝兰书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井边还有洞酌亭,建于宋元符三年(1100)。祠中藏有汉代大铜鼓和明代铜钟等珍贵文物。 ☚ 杜甫草堂 铜官窑遗址 ☛ 五公祠 五公祠在海南岛海口市,为纪念我国唐宋时被贬到海南的李德裕、李纲、李光、赵鼎、胡铨五位历史人物而建。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经多次修葺。祠楼两层。左边有元代兴建的苏公祠、东坡书院。有井名 “浮粟泉”。井边有洞酌亭,建于宋代。祠中珍藏有汉代大铜鼓。 ☚ 文天祥祠 戚公祠 ☛ 五公祠 五公祠位于市东南5公里处,邻近琼山县府城。为纪念唐卫国公李德裕、宋忠定公李纲、忠正德公赵鼎、庄简公李光、忠简公胡铨贬谪海南而建。此地曾为苏轼谪儋过琼暂居处,后于此建天庆观、天南寺,皆圮,尚留有宋徽宗《神霄玉清万寿宫碑》,为宋徽宗瘦金体书法珍贵碑刻。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建苏公祠。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建五贤祠。光绪十五年(1889),建楼祀李德裕等五人,始有五公祠之名。祠楼有“海南第一楼”之称,楹柱刻有琼崖道台朱采所书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此楼。”祠园中原有双泉(井),为苏轼暂住时所凿,宋李光有“曾是双泉旧主人”之语。元符三年(1100)郡守陆某于泉旁建洞酌亭(已毁)。至明代,双泉仅存浮(金)粟泉,黄士俊《金粟泉记》详记其事。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郡守叶汝兰书刻“浮粟泉”碑于泉侧。今新修粟泉亭、重建泂酌亭,与五公祠楼、伏波祠、苏公祠等构成园林建筑群落。其间有曲池流水,遍植奇花异木,景色清美。 ☚ 丘浚墓 2. 琼山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