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保wǔbǎo保吃、保穿、保教(儿童和少年)、保葬、保烧(燃料)。是我国农村实现了合作化以后,对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老、弱、孤、寡、病残人员实行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例如:“我国多数地区的许多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实行了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的‘五保’制度。”(《人民日报》1957. 2. 9)“1957年3月,党支部和社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把‘五保’社员组织起来,进行一些生产,统一地、更好地安排他们的生活。”(《红旗》1958.6.35页) 五保 五保wǔbǎo对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的农民实行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 ☚ 五爱 五笔字型 ☛ 五保为使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包干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建设项目主管部门一般应提供以下几个主要条件,作为建设保证: (1)保建设资金。按确定的建设总进度和包干投资总额,保证连续建设所需资金能及时供应。(2)保设备、材料。按主要物资用量清单和建设进度,在包干指标的范围内组织资源,保证供应,或委托物资配套承包公司和设备成套公司承包单位,也可把物资分配指标划转给包建单位,由包建单位订货采购。(3)保外部配套条件。妥善安排供电、供水、通讯、交通运输等外部配套条件。(4)保生产定员配备。按设计定员和生产准备进度,及时申请该拨生产人员劳动指标。(5)保工业项目投料试车所需的原料、燃料供应等。 五保即五保供养。指对农村无依无靠的老、弱、孤、寡、残疾人员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的制度。最早在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提出,当时是指保证吃、穿、烧柴、教育、安葬五个方面。经过30多年实践,五保的内容不断完善。内容有:(1)保吃。保证主副食品、食油、燃料和零用钱;(2)保穿。保证衣服、鞋帽、被褥和生活必需品;(3) 保住。保证住房安全牢固,室内有必要的家具; (4) 保医。保证患病及时得到治疗,生活不能自理时有人照料; (5) 保葬。保证妥善处理丧事; 此外还有保教,即保证未成年孤儿受到良好的义务教育和道德教育。五保的物资和资金来源: (1) 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主要靠集体经济来承担;(2)实行联产责任制以后,不少地方实行“五保统筹”,由农民和社会力量分担; (3) 对于灾区和贫困区,国家也给予适当救济。截止到1989年初,中国已有云南、河北、广东、山西、北京、天津、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山东、江苏、宁夏、浙江、陕西、辽宁、吉林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或人民政府颁布了五保工作地方法规。多数县、市也发布了五保工作法规或实施细则,使各地的五保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律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五保 五保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对象为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或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内容是保吃、保穿、保烧 (燃料)、保教 (少年和儿童)、保葬。接受五保的社员或农户称为“五保户”。通过五保,使这些社员或农户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保障。 ☚ 社员家庭副业 少数民族经济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