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际劳务合作
1989年以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新西伯利亚州农业代表团多次来川访问,与四川省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较长期的农业劳务合作。从此,四川省农业对外劳务输出,由四川省农牧厅牵头,以四川省华西企业公司为窗口,向俄罗斯输出从事蔬菜生产的劳动力747人,承包土地1 893.66公顷,交售蔬菜30 000多吨,换回化肥1 000多吨、农药“九二○”250公斤和其他商品,折人民币1 110多万元,收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信誉。
1989年,四川省首次向车里雅宾斯克州派出试种蔬菜工人15人,考察了当地种植蔬菜的自然条件,搜集了当地社会经济及市场信息方面的资料,并进行蔬菜试验性栽培,为以后大规模劳务输出打下了基础。1990年,根据中俄双方签订的劳务合同,由四川省德阳、中江、广汉、青川4个县(市),向车里雅宾斯克州派出劳务人员210名,承包俄方3个农场土地359.1公顷,交售各种蔬菜9 686.95吨,劳务收入换回化肥氯化钾46 700吨,价值人民币300多万元,人均月创产值2 500多元。1991年,劳务规模扩大,除原德阳、中江、广汉、青川4县市外,增加了盐边、平昌、彭山、蓬溪共8个县市,应派出劳务人员670人,因俄方发生自然灾害,实际派出劳务人员259名,承包俄方3个农场上地592.2公顷,交售各种蔬菜12 008.49吨,劳务收入换回化肥氯化钾6 040吨,价值人民币450多万元,人均月创产值近3 500元。1992年,仍由原8个县市派出劳务人员263名,承包俄方6个农场土地942.36公顷,交售各种蔬菜19 187.88吨,劳务收入换回摩托车143辆、推土机4台和其他物资,为劳务输出县市增加了财富。
在与车里雅宾斯克州开展劳务合作的同时,四川省又对新西伯利亚州开展了温室种菜劳务合作。1989—1992年,由全省农广校系统的毕业生中,分三期先后选派出农民技术员87名,赴新西伯利亚州执行温室种菜劳务合同。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较高,既有一定的生产理论知识,又有生产实践经验,不仅夺得了蔬菜丰收,劳务(扣除生活消费外)人均月收入280卢布,而且给俄罗斯的官员和人民群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目前,俄罗斯政府实行高额关税政策,限制原料出口,使俄方用以支付劳务报酬的物资品种稀少,加之物价上涨,卢布贬值,也给我方劳务输出带来了困难,现已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