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农村文化名人
霍满生 (1897—1975年)著名农民诗人,辽宁省海城市人。他7岁开始给地主放猪,受其母亲影响,善唱民间小调。一次,他见警长打了一个穷人,便写了一首诗: “自从成立臭满州,天愁地愁人更愁,天愁有云不下雨,地愁死骨没人收”,把它贴在村头的大庙门前。海城解放后,他被村民选为农会副会长,在宣传婚姻法、移风易俗等活动中自编自演节目,深受农民爱戴。《霍满生诗选》 197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于廷 (1923—1994年)辽宁省阜新县人。他从50年代开始从事业余文艺创作,到60年代便以优异的创作成果与霍满生、金玉廷齐名,被誉为辽宁农民作家 “三老”。70年代初开始担任阜新县勿欢池镇文化站站长,精心培育业余作者,先后使20多名农民走上文坛。1981年被评为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于廷一生发表诗歌、曲艺、戏剧、故事等作品500余篇,百余万字,其中 《两个社会两重天》 《王潮爱羊》、《夜修青石梁》、《二毛楞拜师》、《破除迷信》、《雨夜挖壕》等由春风文艺出版社收入 《农民曲艺集》。
金玉廷 (1928—1970年)著名农民诗人,辽宁省法库县人。他刻苦自学,在县文化馆辅导下创作发表了歌颂新社会的诗歌百余篇。1962年光荣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他的三本诗集: 《我是人民宣传员》、《搬来泰山筑长堤》、《金玉廷诗选》。
陈培檀 1937年10月生于大连市金州区。现任大连市金州区大魏家镇文化站站长,副研究馆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大连市文联委员、大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他自幼酷爱音乐,常用罐头盒、蛤蟆皮自制二胡习乐,田间劳动之余自学作曲。1958年开始不断有作品问世。40多年来共创作词、曲2 500余首,其代表作有 《俺家唱起一台戏》、《一群鸡换回一窝 “机”》、《戴红花》等。1984年中国华侨出版公司为他出版了歌曲专集 《执着的爱》,收入歌曲101首。
赵朝勋 1935年生于辽宁省海城市。1995年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岗位上退休,副研究馆员。1955年开始从事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先后发表了 《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馆使命》、《农民民间绘画现代意识》等理论文章,创作发表文艺作品180余篇(幅),其中摄影 《满族新娘》被 《民族团结》 杂志作为封面,《丫丫》、《山乡秀水》 等作品赴国外展出。他对搜集整理满族民间艺术和农民摄影、美术创作等,倾注了大量心血,成就突出。1990年,赵朝勋被文化部授予 “优秀文化馆长”称号。
宗华 1935年生于山东省黄县。现任北宁市文化馆馆长,副研究馆员。1955年开始从事舞台美术工作,1968年调入文化馆,他热心于群众文化事业,尤其致力于群众美术创作活动的组织辅导,使北宁市国画创作队伍不断壮大,成立了 “闾山画会”,1990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专题片 《古镇画迷多》,他本人和骨干作者的作品多次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北宁市被文化部命名为 “全国书画之乡”,宗华被文化部命名为 “全国优秀文化馆长”。
韩琢 1938年5月生于辽宁省凌源市河东乡。现任辽宁省凌源市文化馆馆长,副研究馆员。1956年参加文化工作,创建了朝阳地区第一个受到国家表彰的文化乡。70年代,他培植出朝阳地区第一个剧目新、唱腔新、舞美设计新的示范皮影队。他能演能导、能吹能拉,在业余文艺骨干和民间艺人中威望颇高。他致力于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和皮影艺术的搜集、整理和研究,1984年出版了14万字的皮影艺术研究专著。搜集整理皮影戏文字脚本3 000余卷近200万字。1990年,韩琢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优秀文化馆长”。
侯永信 1942年4月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现任大连市金州区石河满族自治镇文化站长,副研究馆员,大连市音乐家协会理事。16岁开始钻研歌曲创作,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共有歌曲、舞曲、歌剧曲、广播剧曲及电视片主题曲等近千首。其中《丰收歌儿飞满山》、《金色太阳永不落》、《前进吧共青团员们》、《美好青春要珍惜》、《咱为彭大将军干一杯》等20余个作品获各级奖励,被评为全国优秀作品,并制作了唱片、电教片,在全国广为流传。1976年,他以农民身份应邀去北京参加全国征歌评选工作,1981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