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与评价
湖南省农村产业结构经过调整, 已逐步趋向合理, 但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动态过程, 调整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劳永逸, 一定时期的结构只能适应一定时期市场的需求, 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目前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后的现状看, 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种植业结构渐趋合理, 但品种结构、品类结构还不尽合理。品种结构方面, 主要是优质品种发展太慢, 品类方面, 如粮食作物主要是旱粮, 特别是玉米发展速度慢。水果上也是这个问题, 90%以上是柑橘, 柑橘中80%左右是蜜橘,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市场开拓和种植业效益的提高。
(2)农业内部结构正在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农、林、牧、副、渔业综合发展, 而且发展的速度较快,但总的来说, 林、牧、副、渔业的发展还不适应市场需求要求, 且内部结构还不尽合理, 从而影响了整体结构调整的进程。如畜牧业, 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改善, 人们对畜产品的质量需求越来越高, 而我们的生产结构调整滞后, 这样往往导致“卖猪难”、“卖鸡难”现象的发生。从品类结构上来说, 90%以上仍然是生猪, 草食畜成品虽有发展,但由于种苗和技术上的约束, 发展仍然滞后。
(3) 整个农村产业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农村二、三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全国沿海发达地区比较, 差距仍然很大。而且在目前, 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 乡镇企业的发展又面临新的挑战。
(4)农村劳动力正在由种植业向林、牧、副、渔业转移, 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 但绝大多数劳动力, 仍集中在有限的耕地上。湖南农村2 700多万劳动力, 1/3转移到乡镇企业, 1/3劳务输出, 1/3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一方面农村新增劳动力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 原有劳动力素质的制约, 限制了转移的领域和速度。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成本越来越高,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约束条件越来越多, 困难越来越大, 这将是一个跨世纪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