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农业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五、农业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五、农业环境质量变化趋势1. 耕地资源预测。全省总面积176 128平方公里,折合1761.27万公顷,其中,耕地324.07万公顷(按航测推算,水田134.6万公顷,旱地189.47万公顷)。耕地中低产田土有252.73万公顷,占78%。受各种污染59.53万公顷,占18.4%。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能源、交通、水利、城乡建设占地及水土流失等原因,平均每年减少耕地2.53万公顷,增减相抵,净减少1.27万公顷。按发展趋势预测,到2000年,约有33.33万公顷大于25°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加上其他占地,全省耕地面积将继续下降到300万公顷以下(表1-5-1)。 表1-5-1 贵州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注 根据1957—1983年全省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建立模型,预测到2000年的耕地面积为: 2. 森林面积和蓄积量预测。目前,全省每年森林采伐面积2.53万公顷,迹地更新面积0.66万公顷,仅占采伐面积的28%。森林火灾平均年受灾面积5.72万公顷,成灾3.13万公顷,年生长量低于年消耗量的30%。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从1975年以来每年平均减少3.73万公顷和226万立方米。据森林专题预测,到2000年全省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与蓄积量还将逐年下降(表1-5-2)。 3. 水土流失预测。贵州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侵蚀以面蚀为主。总的趋势是从东到西,逐渐加剧。1957—1964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由3.13万平方公里增加到3.5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20%,年平均悬移质侵蚀模数为376吨/平方公里,年流出泥沙量6 625万吨。据有关资料统计,约相当于2.67万公顷耕地的耕作层。 表1-5-2 森林面积、覆盖率、蓄积量趋势预测(根据航测推算)
近20年来,全省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 247平方公里,还远远小于新增水土流失面积。据1983年估计,全省水土流失面积4.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28%。全省有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耕地2 219万亩,占全省耕地的46%。1983年全省平均悬移质侵蚀模数为569吨/平方公里,全省河流输沙量10 022万吨,流失区平均侵蚀模数高达1 100吨/平方公里,悬移质输沙量为5390万吨。按指数增长曲线推得2000年水上流失的趋势预测值如表1-5-3。 表1-5-3 水土流失趋势预测值(根据航测推算)
照目前趋势发展,到2000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将达65 000平方公里,每年将流出泥沙量7 150万吨。 4. 自然保护区发展预测。贵州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但自然生态系统不稳定,人类活动破坏严重。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促进自然保护有重要意义。目前,全省已建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27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57%,人均自然保护区面积0.05亩。 根据自然保护区预测,到2000年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可达35. 53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02%,人均占有面积达0.01公顷,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5.农药污染趋势预测。贵州省使用农药已有30多年历史。自1975年以来,年均使用量为5 460吨,1983年高达8 522吨。1983年以前主要使用农药有666、滴滴涕、敌敌畏、敌百虫等20多种,其中,有机氯农药使用量占8%,全省约有15万亩农田受其污染。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情况是不容乐观的(表1-5-4)。 表1-5-4 部分土壤中农药残留量
据省防疫站1984年对食品中有机氯残留量调查,1980年全省有2亿公斤大米,6万公斤玉米有机氯超标,1983年有7.85亿公斤粮食有机氯超标。有机氯农药污染的趋势预测: 用1975—1983年全省使用农药量及施用面积,分别计算各年进入土壤中的平均输入量,采用公式Q=CKt计算各年土壤和粮食中有机氯的残留量(见表1-5-5)。 表1-5-5 贵州有机氯农药使用量及污染状况趋势预测
到2000年,施用有机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将超过5ppm,粮食中的平均残留量也将接近0.2ppm的国际限值。 上述预测揭示:到本世纪末,若照此趋势发展,其结果是自然生态将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功能将进一步降低。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损失严重,有发生一场生态危机的可能。但若采取有效对策及措施,也有可能控制自然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使之趋于稳定。 ☚ 四、农业环境质量分析评价 六、农业环境保护对策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