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农业发展前景
重庆农业的发展,已经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和尝试,逐步走上了正轨。
(1)农业基础地位已形成共识。重庆的基本特点是:大城市、大农村,大工业、大农业。正是这个基本市情特征,决定了若是1 100多万农民不富,全市就富不起来;若是农业搞不上去,整个经济就得不到健康发展。因此,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必须统一规划,互相依存,互为市场,才能实现共同发展。这已经成为全市各级各方面以至社会各界的共识,正在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
(2)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总结过去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今后重庆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继续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完善市场机制为动力、“三大工程”为基础、乡镇企业为重点、科技进步作支撑、社会化服务为保证,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不断攀登农业的新台阶。今后的主要目标是:农业总产值1995年达到180亿元以上,在199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乡镇企业总产值1995年突破400亿元,力争达到500亿元,到20世纪末在1990年的基础上翻三番,达到800亿元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28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农民人均纯收入20世纪末达到1 300-1 500元,基本实现小康。
(3)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业发展。主要有:
❶种养加相结合,积极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深度加工,实现多层次增值;
❷农工商相结合,把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协调起来,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
❸内外贸相结合,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挥农村劳动力丰富,价格便宜、生产成本低廉等优势,发展对外贸易,促进资源转化;
❹农科教相结合,按照服务体系网络化、服务内容系列化、服务组织实体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和提高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健全村一级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❺深化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把农产品全面推向市场。在农村尽快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调节农产品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方面的积极作用;
❻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广辟农业生产门路和农村劳动力就业门路,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❼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创汇农业,建立农业开放开发区,大力引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发展资金和科学管理方式,努力推进农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坚持建设好农业“三大工程”,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