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典故·云和
【出典】 《周礼·春官·大司乐》:“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蔟为徵,姑洗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东汉·郑玄注:“云和、空桑、龙门皆山名。”
【释义】 云和山生产适合作琴瑟的木材,古人用这里的木材所作的琴瑟最为著名。后因以云和作为琴瑟等乐器的通称。
【例句】 ①堪叹云和挂壁,弦半绝、鼠啮龙池。(洪适《满庭芳·再作》1388)这里是感叹琴瑟闲置,遭鼠啃咬。②有飘摇长袖,工持月斧;寂寥遗韵,妙鼓云和。(黄机《沁园春·送徐孟坚秩满还朝》2529)这里是称美徐氏善于弹奏琴瑟。
本为山名,以盛产琴瑟而著称。《周礼·大司乐》:“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后世因以之为琴瑟琵琶等乐器的通称。唐李白《李太白全集》二五《寄远》 一:“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按,又为琵琶之一称,称云和琵琶,如筝,用十二弦施柱,弹之足黄钟一均而倍六声。其首为云象,因以名之,非《周礼》云和琴瑟之制。参见《文献通考·乐考·丝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