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于黑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于黑丁1914—

山东即墨人
作家。曾任中南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全国文联委员等职。著有《农村的故事》、《母子》、《炭窑》等。
原名:于敏道
笔名:黑丁、于雁、于𣿰

于黑丁

于黑丁的足迹
于黑丁
戴传林
蒋心焕 朱德发
新文学史料1985年3期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6页
于黑丁

于黑丁1914—2001

小说家、文艺评论家。原名敏道,笔名于雁。山东即墨人。1933年参加“左联”和中国共产党。此后,一直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八一三”事变后,从上海转赴延安,任延安文艺界抗敌协会秘书长。1945年任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常委、理事兼编辑主任。1948年任郑州《中原日报》编辑部副主任、中原全国文艺界协会副主席。次年随军进武汉,先后担任中南局宣传部文艺处长、中南文联副主席、中南作协主席及《长江文艺》主编,同时写小说和文艺评论等。1963年调至河南,任省文联主席、文化局副局长。曾为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著有小说集《农村的故事》《母子》《炭窑》,文艺论文集《文艺工作者论集》《作家、阶级、时代》等。

☚ 叶君健   鲁藜 ☛
于黑丁

于黑丁1915.2.10—

原名于敏道。笔名有黑丁、于雁、于濬等。山东即墨人。生于贫农家庭。幼读私塾。因生活所迫,十四岁随父闯关东。以后考入青岛市立中学,受到王统照的指点,1930年在上海《中学生》杂志发表处女作,1932年主编《青岛民报》副刊。其间与臧克家、萧军等作家过从颇密。1933年加入青岛“左联”小组。1935年秋到上海,在茅盾的指导下,完成短篇小说《站长》、中篇小说《山海的深情》。这时期先后写出短篇小说《路》、《北荒之夜》等,散见于《作家》、《文学》、《申报·自由谈》、《良友画报》等报刊。抗战爆发后,到河南汜水与魏伯、碧野等人创办汜水剧团,深入农村宣传抗日。剧团解散后,参加一八一师宣传队,去前线主编《战地报》。1938年3月到武汉,与臧克家组织文化工作团,这是最早出现在抗日战地上的一支文艺兵。1939年初到重庆,担任东北救亡总会《反攻》杂志编委,并在《抗战文艺》、《文学月报》、《大公报》、《新蜀报》、《文艺阵地》、《东方杂志》等报刊发表作品。1940年先后在香港海燕出版社和上海大路出版公司出版短篇小说集《北荒之夜》和《火场》。他的小说在当时文坛上颇受关注,其中《回家》和《泌河岸上》发表后不久,即被译成俄文载于苏联刊物。1940年后奔赴延安,任全国“文协”延安分会秘书长、《谷雨》月刊编委。抗战胜利后抵晋冀鲁豫边区,任边区文联常务理事兼编辑部主任。在深入土地斗争中,创作了许多反映斗争现实的短篇小说,如《斗争》、《母子》、《农会主任》、《区委书记》等,受到读者的好评。1948年到郑州,任中原局《中原日报》编辑部副主任、中原文协副主席。建国后历任中南局宣传部文艺处长、湖北省文联主席等职。出版了小说集《农村的故事》、《母子》(均1951年)、《炭窑》(1957年),论文集《作家、阶级、时代》(1958年)等多种著作。

☚ 于在春   万曼 ☛
0000448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