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于阗文文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于阗文文献 于阗文文献指在今和田、敦煌等地发现的古代于阗文文书。是用中亚婆罗米字母书写的塞语方言之一,故又称于阗塞语文书。其使用年代约从公元300年至1000年。其中书于4—6世纪者为早期于阗语形式,字体规范,语法严谨,大部分抄写的是佛教经典,多出土于和田附近; 书于7—10世纪者为晚期于阗语形式,字体由规整变得潦草。晚期于阗语文献保存较多,其中敦煌莫高窟发现的于阗塞语文书总数在120卷以上,分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伦敦英国图书馆和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现已刊布的一百多卷敦煌于阗语写卷中,有宗教文献,也有爱情诗、药方、双语词汇表、地理行纪和使臣报告等世俗文书,其数量和史料价值仅次于汉文、藏文材料。此外,和田地区达玛沟(Domoko )、哈达里克(Khadalik )、巴拉瓦斯特(Balawaste)、丹丹乌里克(Dandan—oilik)及麻扎塔格(Mazar tagh)等古代遗址中,也出土了100余件相当于唐代吐蕃占领和田以前的于阗语文书,现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人种学博物馆和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其内容有诏令、帐簿、契约、书信等,为研究于阗史的宝贵资料。1951年英国学者贝利出版了《于阗语佛教文献集》;1945—1967年,出版了《于阗语文书集》第1—6集,刊布了一大批于阗语写卷;1976年德莱斯顿发表了他编写的《于阗(塞语)写卷草目》,把已刊布的于阗语文献编了一个索引; 1979年,恩默瑞克出版了《于阗文献指南》,补充了德莱斯顿编目以后新刊或待刊的论著,以及其它语言中的参照文献。1993年,张广达、荣新江发表了《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敦煌于阗语写卷目录初稿》。 ☚ 伯希和3407号背回鹘文写本 于阗使臣 ☛ 于阗文文献 于阗文文献指在今和田、敦煌等地发现的古代于阗文文书。是用中亚婆罗米字母书写的塞语方言之一,故又称于阗塞语文书。其使用年代约从公元300年至1000年。其中书于4—6世纪者为早期于阗语形式,字体规范,语法严谨,大部分抄写的是佛教经典,多出土于和田附近; 书于7—10世纪者为晚期于阗语形式,字体由规整变得潦草。晚期于阗语文献保存较多,其中敦煌莫高窟发现的于阗塞语文书总数在120卷以上,分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伦敦英国图书馆和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现已刊布的一百多卷敦煌于阗语写卷中,有宗教文献,也有爱情诗、药方、双语词汇表、地理行纪和使臣报告等世俗文书,其数量和史料价值仅次于汉文、藏文材料。此外,和田地区达玛沟(Domoko )、哈达里克(Khadalik )、巴拉瓦斯特(Balawaste)、丹丹乌里克(Dandan—oilik)及麻扎塔格(Mazar tagh)等古代遗址中,也出土了100余件相当于唐代吐蕃占领和田以前的于阗语文书,现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人种学博物馆和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其内容有诏令、帐簿、契约、书信等,为研究于阗史的宝贵资料。1951年英国学者贝利出版了《于阗语佛教文献集》;1945—1967年,出版了《于阗语文书集》第1—6集,刊布了一大批于阗语写卷;1976年德莱斯顿发表了他编写的《于阗(塞语)写卷草目》,把已刊布的于阗语文献编了一个索引; 1979年,恩默瑞克出版了《于阗文献指南》,补充了德莱斯顿编目以后新刊或待刊的论著,以及其它语言中的参照文献。1993年,张广达、荣新江发表了《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敦煌于阗语写卷目录初稿》。 ☚ 伯希和3407号背回鹘文写本 于阗使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