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于肃愍公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于肃愍公集

于肃愍公集

诗文别集。八卷,附录一卷,其中诗六卷。明于谦撰。于谦诗文撰著颇多,蒙冤受戮后,稿多零落。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其子于冕上疏申诉父冤,得以平反,遂拾掇谦所遗诗文旧稿,于成化十二年刊成不分卷的《节庵存稿》。此编成书仓促,疏漏颇多。世宗嘉靖(1522—1566)初,陈舜江为河南巡按,考虑到于谦久宦河南,命重编于集。后简霄继任,方编讫此集,分为八卷。河南按察司副使王应鹏所撰后序云:“公宦斯土久,民德公之深,祠之。且于公只字片语,亦知宝之。应鹏所得公诗文,盖访之民间云。”此编于嘉靖六年丁亥(1527)梓于大梁书院,书前有简霄序,前有明宪宗之祭文,附录皆为有关谦之传记资料,并附有礼部为于谦请谥之奏文及皇帝之批复。此本为于集中录诗最多者,凡六百馀首。熹宗天启(1621—1627)初所刊《于忠肃公集》十三卷,卷数虽多,录诗却少,仅一卷。《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此外,神宗万历(1573—1620)间所刊、标明为李卓吾批点者《三异人集》中的《于节闇集》七卷,则与大梁书院本相近。后世之《乾坤正气集》本,出自《于忠肃集》;《武林往哲遗编》本则出自大梁书院本。

☚ 薛文清集   石田诗选 ☛

于肃愍公集

参见《于忠肃公集》。

于肃愍公集

《于肃愍公集》

8卷,拾遗1卷,附录1卷。《武林往哲遗箸后编》本。

☚ 于忠肃公集   李卓吾评于节庵集 ☛

于肃愍公集

八卷。明于谦(1398—1457)撰。于谦为明代诗文作家。字廷益,号节庵。钱塘(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 (1421)进士。宣德初授御史,以才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前后在任达十九年之久,饶有政绩。卒谥肃愍,万历中改忠肃。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具有较为通达的诗学观,主张作诗要创造,反对拘泥声律,一味模仿古人的作法。同时也注重在诗歌创作中表现人情,事理,情趣这几个方面。他的诗歌,就内容而言,能真切地抒发自己的情怀,也能面对现实生活,关心人民的疾苦,鞭挞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盘剥。就艺术而言,其诗写得朴素自然,且有韵味。如《村舍桃花》:“野水萦行石径斜,筚门蓬户两三家。短墙不解遮春意,露出绯桃半树花。”意态自然,俊爽可诵。于谦一生著述甚多,但经祸变之后,多已散佚。传世各本,多为后人辑录,故卷数多寡不一。《四库全书》著录本,是从明天启年间杭州知府孙昌裔辑刻本录出,此即《明史·艺文志》载李宾所编之本。计奏议十卷,分为北伐南征离行三类。后又得于谦诗一卷,杂文一卷,加之孙昌裔辑刻本之奏议十卷,共十二卷。今存《于肃愍公集》八卷,乃嘉靖年间河南大梁书院刻本,其中诗六卷,文二卷。此本有诗文而无奏议。前有监察御史简霄所作序文。版心下方有大梁书院四个字。以此本与四库本对照,二本中诗文次序互异,且此本所载篇计明显多于四库本。如卷一之首的《上元观灯赋》四库本中未载。又如,此本所载祭文有十一首,而四库本中仅有《祭亡妻淑人董氏》一首。其余的 《五七祭文》《寒食祭文》《七夕祭文》《祭河神文》《祭虾蟆石文》《祈两丹城文》《祭赵尚书文》《祭土地庙列位神祇文》等十篇,四库本中均未载。这是此本优于他本之处。但因其所作诗文散佚太多,故不能无一遗漏。如 《山西通志》中所收 《复大同守御疏》《烈石祠祷雨感应碑记》等篇,此本及四库本均未收,这说明此本虽较四库本为优,但也不能将其文全数搜集。与嘉靖刻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