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于光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于光远

站在改革前列的经济学家
中国经济学家——于光远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简介:于光远
齐翔延
马家驹
人民日报1983年8月10日
世界经济导报1981年3月26日
经济学动态1981年6期
勇于探索的经济学家于光远马家驹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第1集第1页

于光远

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董辅礽经济学周报1986年12月28日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于光远
于光远与科学家
中国自然辩证法和科学学研究的倡导者——于
光远
苏绍智
陈益升
龚育之
经济学周报1986年12月28日
科学学研究1986年4期
科学学研究1986年4期
于光远传略
百科全书式的经济学家于光远
延安六年
我这个“老上海”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于光远80岁诞辰从事理论
工作60周年
齐翔延
周为
于光远
于光远
李维民主编
晋阳学刊1986年6期
中国企业家1986年11期
群言1987年12期,散文世界1988年1期
上海滩1992年4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6)第7页
科教精英:经济学家于光远当选世界生产率科
学院院士
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247页
勇于探索的经济科学家于光远
于光远
马家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办公室编
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第一集)第1页
中国社会科学家自述第86页
餐桌上谈“过渡”——毛泽东与于光远
一个“不悔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自述
陈微
于光远
毛泽东与文化界名流第11页
我与中国二十世纪第363页
于光远

于光远1915~Yu Guangyuan

中国当代著名理论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曾用名郁钟正。1915年7月5日出生于上海。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参加了 “一二·九” 学生运动,同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后成为该组织领导人之一。1936年夏在上海参加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自然科学团体——自然科学研究会,开始从事理论研究工作,193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1937年初到1939年5月,他先后在北平、太原、广州、武汉、粤北等地从事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1939年7月到1945年11月在延安从事党的青年工作、文化教育工作和对陕甘宁边区经济的研究工作。在延安期间,他曾兼任中山图书馆主任,在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和延安大学讲授马克思主义。在中共中央西北调查研究局任研究员期间,他与柴树藩、彭平合写了 《绥德、米脂土地问题初步研究》(此书后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延安期间他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并翻译了德文版的恩格斯的 《自然辩证法》。1946年被中共中央派往北平创办 《解放》 (三日刊),并任编委。国共谈判破裂后,他又回到延安,担任 《解放日报》 言论部副主编。1947年3月参加中央土改工作团。1948年他调到中宣部工作,直到1975年,曾任理论教育处副处长、科学处处长等职。与此同时,他还兼任 《学习》 杂志主编,撰写了若干社会科学理论读物,他主持编写的 《政治经济学》 教科书在国内曾产生了广泛影响。从1956年起,他还兼管国家科学规划工作,担任过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秘书长,并兼任过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1958年起曾为中央科学小组成员。1964年起任国家科委副主任。“文革” 中他受到迫害,后下放宁夏“五·七” 干校劳动。到1975年邓小平重新主持中央工作时,他才正式恢复工作,任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1977年他重新被任命为国家科委副主任。同时,他受国务院委托筹建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并兼第一任所长。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组建,他任副院长,并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此外,他还担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委员。1982~1987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十三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于光远是一位资深学者。他是1955年遴选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是一些著名高等院校的教授、名誉教授。目前他还担任中国太平洋学会会长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生产力经济研究会、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等学术团体的名誉会长、顾问等职。
于光远从事学术活动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学术界,他以思想敏锐、学识渊博、勤奋多产著称。许多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都是他率先或较早提出的。他不仅自己进行深入研究写出论著,还发起组织学术界进行讨论,以促使学术研究的成果影响于社会。
50年代,他在中国率先发起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并将这一学科定名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在这一领域中,他至今已进行了40余年的研究,出版了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 1~6卷,共计250多万字。
从50年代末期起,他倡导并着手经济效果理论的研究(出版了 《论社会主义生产中的经济效果》 一书)。他提出的以个人使用价值(或个人需要的满足) 为基础的社会经济效果观与当时流行的那种将政府目标等同于全社会目标的观念有着根本不同的理论基础。可以说,他正是从这一深层的价值理念上逐步认识到中国改革之必要的。这种社会经济效果观(或社会经济效益观) 和用政府目标,特别是政府的政治目标取代社会经济效益目标的矛盾,是引导出70年代末80年代初生产目的讨论的一个较深层的根源。
他还提出要重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为此1956年他与薛暮桥、孙冶方同志组织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双周座谈会,团结和吸引了许多经济学界人士共同研讨经济理论问题。这一座谈会召开近百次,由他们三人轮流主持。1959年他在上海组织召开经济理论讨论会,针对当时否定商品经济的思潮,讨论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等问题。
1961年他与孙冶方同志一起组织讨论社会主义再生产、经济效果和经济核算等问题,从理论上总结大跃进中的一些经验教训。他不满于当时国内经济学完全脱离定量分析的状况,力图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学研究中,他认为不仅经济学需要利用数学,数学也很可能会因为经济学的发展而得到发展。60年代初期,他倡导经济学家和数学家的合作,并身体力行,成为中国数理经济学研究的先驱人物之一。60年代,他从哲学的角度提出要研究规律的客观性(出版了 《关于规律客观性质的几个问题》 一书),并建议在中国开展生产力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研究。
70年代末,针对“文革” 理论和 “四人帮” 的影响,他提出对“批判 ‘唯生产力论’”的批判,发起组织了五次全国性的按劳分配理论座谈会(撰写了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按劳分配问题》 一书)、两次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的讨论。在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按劳分配的理论研究中,充分体现了他对个人价值,包括发挥个人积极性的重视。
关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起,他就将注意力集中到所有制形式和结构的改革上,并认为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近年来他还撰写了 《于氏简明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辞典》,系统阐述了他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的观点。
80年代,他提出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出版了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战略学与地区战略》、《论地区战略》 等著作),并亲自发起组织了 “经济学活动周”,每两个月举行一次,在1989年前连续不间断地举办了50多次,对各地区各部门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他是较早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学者之一。1988年他出版了专著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他也是较早主张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学者之一。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前夕,他出版了论文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札记)》,以后又出版了 《我的市场经济观》 一书。1992年以后,他亲自发起首都经济学界举办市场经济论坛,至今已举办了50次。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时,他提出对当前时代特征的认识。他认为20世纪后半叶以及21世纪的相当长时期,是世界历史大调整的时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在调整,需要开展世界历史大调整时期的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学术研究。
于光远的主要学术研究方向是哲学和经济学,但他还涉猎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生态学、辞书学、图书馆学等诸多学科,近年来他还写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因此被誉为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于光远是一个将学术研究和学术社会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学者。他发起、推动成立了许多群众学术团体。他为推动中国自70年代后期以来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事业,为推动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以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黄达   陈岱孙 ☛
0000065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