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感染double infection系指在治疗某种感染时又发生新的感染而言。此种感染多因用药不当而引起,如治疗某些细菌性感染,长期、大量应用抗细菌性药物而导致消化道、呼吸、皮肤与粘膜正常菌群失调而发生真菌性肺炎、肠炎、口腔炎等;亦可发生某些条件性致病感染等。防治:合理、科学应用抗生素;发生二重感染立即停止原抗生素,改用有效药物。 二重感染见“菌群失调”。 二重感染suprainfection亦称菌群失调症。指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尤其是应用大剂量广谱抗菌药物后,敏感菌受到抑制,打破了菌群间相互制约的平衡,未被抑制的细菌可乘机繁殖而出现新的感染。临床较多见者为霉菌性肺部和尿路感染、败血症、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等。应停用原用的抗菌药物,选用对感染敏感的药物及对症处理。 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是在应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发生的新感染。致病菌大多数是耐青霉素G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和真菌。它可发生在原来的感染处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发生率为2~3%,一般出现在使用抗生素的20日内。在二重感染的病人中,发病前单用一种抗生素者约占10%,联合应用二种或三种抗生素者,约占35%和50%。说明多种抗生素的应用容易引起二重感染。 人体防御功能减弱和应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应用抗生素后发生菌群失调是诱发二重感染的重要因素。平时,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生殖系统等处寄殖的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和一些腐物寄生菌,是在相互拮抗制约下维持平衡状态的。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体内菌群受到不同的制菌作用而发生平衡上的变化,未被抑制者可乘机繁殖,外来耐药细菌也可乘虚侵入。由于病人的抵抗力因原发疾病或应用药物已有削弱,以及呼吸道、肠道等处缺少细菌竞争对象,这些具有耐药性并有致病性的细菌遂大量繁殖或侵入人体而引起二重感染。故婴儿、老年人、衰弱者、有严重疾病者、进行腹部手术者,以及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抗代谢药物治疗的器官移植后病人和恶性肿瘤病人等容易发生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常表现为消化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常见的消化道感染是鹅口疮和肠炎。鹅口疮主要由真菌引起。肠炎可由真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前者表现为水样便或粘液便,无明显腹痛,后者即为伪膜性肠炎,有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粪便呈蛋花或米汤样,有时尚带有粘膜。病情严重,病人可以很快出现休克。肺炎的临床表现因年龄和致病菌而有不同。小儿有明显的中毒症状和呼吸困难,病情发展迅速; 成人表现为持续不退的发热,伴有咯脓血性痰,肺部有多发性炎症改变、空洞或蜂窝形成等。真菌性肺炎的发热一般不高,可有咳嗽、咯痰、咯血;肺部有少量罗音;X线检查肺部可有阴影。尿路感染主要由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引起,常表现为发热,但尿频、尿急不明显; 尿液镜检脓细胞较多。 要重视二重感染的预防。在容易发生二重感染的病人中,当需要抗生素治疗时,应尽可能采用有效的窄谱抗生素,慎重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应用抗生素。如确需用,则应警惕二重感染的发生。如出现鹅口疮、肠炎、肺炎或尿路感染的一些症状时,即应定期送咽拭子、尿、粪、痰等作涂片和培养(真菌和细菌)。必要时,尚应作血和骨髓等培养。如病情许可,停用抗生素或改用其他抗生素,有时可以防止二重感染的继续发展。由于真菌主要来自消化道,在需要较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时,间隙地短期(3~5日)口服制霉菌素或曲古霉素,可以抑制肠道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对预防真菌二重感染有一定效果。全身真菌病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应采用二性霉素B,或(和)5-氟胞嘧啶同用。也可口服酮康唑。革兰染色阴性杆菌二重感染可根据菌种及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多粘菌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等,或2~3种抗生素联合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二重感染可采用较少用的抗生素如苯唑青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林可霉素、杆菌肽、万古霉素等。此外,还应注意机体抵抗力的提高,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持,以及中毒性休克的抢救等。 ☚ 混合感染 坏死 ☛ 00015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