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毛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毛子èrmáozi泛指中俄混血儿,引申为旧时给鬼子和沙俄办事的人:哈尔滨有很多白俄的后裔,被称为“老毛子”,还有许多中俄混血儿,被称为“~”、“三毛子”。(丁一夫《东北人是咋样的》)∣韩通事要领俄国兵再打三界沟以报前仇,杜立三决定来个先下手为强……预备明晚领人来收拾这个~。(成玄《张作霖演义》) 二毛子èrmáozi旧时对为外国人做事或依附其势者的恶称。〔例〕他很想问明白,钱家是不是“二毛子”,信洋教。(文四183)∣我把财神和灶王的龛——我亲手糊的——都烧了。亲友中很有些人说我成了二毛子的。什么二毛子三毛子的,我再不给谁磕头。(选二107)∣相亲相爱才是“德谟克拉西”的精神,不然,我可要叫你“布耳扎维克”了,“布耳扎维克”就是“二毛子”的另一名词!哈哈!(文一305) 二毛子er4 mao2 zi3(名)二等*毛子,指半通不通的人:大家读报纸读得厌了,就谈昨晚上的牌局,哪两个人打伙抬哪个~的轿子。(当代79.1.77) ![]() ![]() ![]() ![]() ![]() ![]() ![]() ![]() ![]() 二毛子èr máo zi旧时指信洋教或为洋人办事的中国人。如:他是不是“~”信洋教? 二毛子èrmáozi清末称信奉天主教或为洋人办事的中国人。老舍《我这一辈子》:“在他们眼中,没有辫子便是~,该杀。”|刘绍棠《水边人的哀乐故事》:“败家子拜过黄毛绿眼的洋人为师,满腹洋书一肚子洋墨水,皮里肉外都是假洋鬼子作风~习气。” 二毛子èr máo·zi旧时江湖医药行谓儿童。《切口·妇人卖药者》:“二毛子: 小孩也。” 二毛子 二毛子地痞、无赖、流氓。 ☚ 地头蛇 红胡子 ☛ 二毛子清代义和团对基督徒的蔑称,推及对一切搞洋务、入洋学堂的人。黑龙江土语:羊一岁为库尔布子,二岁为二毛子。洋、羊同音, 因以呼之。八国联军入侵时,有“洋人进中国,二毛直起腰”的歌谣。 二毛子指以信教为名,勾结、倚仗外国教会中的恶势力欺压百姓者。义和团时,对于当时信仰洋教,服装洋化以及主张维新的人称为~。晚清顽固派也称维新派为“二毛子”。《邻女语》二: 哪里晓得这些陈大人、张大人的溃勇,一见不磨是个南方打扮的,便指着他同自家伙里说道:“你看,你看,那个杀不尽的~,他又来了。”《官场维新记》二: 我所买的书,尽是洋版,因为怕义和团见了,把我当做~,所以被我一概烧掉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