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十、和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十、和县

二十、和县

和县地处安徽东部,滨临长江,上连芜湖市,下靠南京市,与马鞍山市隔江相望。全县辖21个乡镇,土地面积1 412平方公里,耕地52千公顷,总人口60万,其中农业人口52万,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和县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因素。全县年均气温15.7℃,年均日照时数2 126小时,无霜期232天,常年降水1 000毫米左右,境内长江岸线长达65公里,有7条内河东注长江,水网交错。沿江为冲积平原,土质多为灰沙泥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为蔬菜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土壤、灌溉和气候条件。便利的交通枢纽又为蔬菜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流通渠道。而传统的种植习惯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更为蔬菜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使蔬菜生产成为和县农业的一大特色。
和县农民历来有种植蔬菜的习惯,具有一定的种植经验,但在80年代初期,仍延续自种自吃的小农经济模式。1984年,全省粮食丰收,出现了“卖粮难”,而一些城市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供应紧缺,菜价猛涨。和县紧紧抓住机遇,从实际出发,面向南京、芜湖、马鞍山3个城市,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全县农村经济的突破口,走“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路子。1985年,腾出一部分粮田,改种以蔬菜、瓜果为主的多种经济作物,共安排种植“经济田”10千公顷,约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1/5。通过宣传、引进、推广,全县蔬菜生产逐渐形成以和城为中心,以城南乡为龙头逐步向外辐射的趋势。到1988年,已扩展到沈巷、姥桥、联合、乌江、香泉等地。特别是城南乡基本是区域化、专业化生产。1984年,全乡只有蔬菜种植面积233.3公顷,到1988年已发展到933.3公顷(大棚蔬菜353.3公顷),占耕地面积44%,蔬菜收入已达到1 450万元。但在当时,由于缺乏市场经济的经验,忽视了流通,农民的蔬菜生产基本是自产自销,经济损失非常大。蔬菜生产总体上处于信息反馈不畅,贮运手段不多,吞吐市场不大的局面。鉴于上述情况,城南乡、沈巷镇建成两座冷冻库,提高蔬菜生产的贮藏和集散能力。和县人民政府设立了蔬菜技术推广中心,建立一些蔬菜市场,以满足广大菜农的要求。至1994年,全县沿交通干线、主要产区共建立国营、集体或民办的各种大小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购销点24个,年交易额1.5亿元左右。同时,注意发挥个体运输户、经纪人、中间商的作用,鼓励长途贩运,使和县每年几十万吨的鲜菜远销上海、南京、武汉等全国11个省市的100多个大中城市。
和县发展蔬菜生产的主要成就如下:
(1)经济效益持续上升。1992年,全县蔬菜总产量25.5万吨,其中外销16万吨,蔬菜总产值1.4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占农业总产值的21.5%,农民人均仅蔬菜一项就可以增收138元。1994年,全县蔬菜总产量30.7万吨,总产值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2%,农民人均种蔬菜收入200元。
(2)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94年,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9.33千公顷,比1993年增加667.7公顷,其中大棚蔬菜面积3.44千公顷,比1984年增长5倍多,比1993年增加1.1倍。
(3)蔬菜品种日益增多。蔬菜品种,在80年代初期,只有辣椒、蕃茄、白菜等10多个品种。10多年来,通过引进、自繁、自育、推广,已发展到16大类30多个主要品种。
(4)种植模式日趋先进。蔬菜生产初期只是以一季辣椒、一季蕃茄等露地生产为主。通过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已发展为露地与保护地相结合,春提前、夏覆网、秋延后、冬加温相配套的优化模式。在种植结构和茬口安排上,由过去的一茬变为二茬、多茬,由地面种植变为立体种植,由菜菜连作,发展为粮、油、经结合的生产模式。
(5)生产布局日臻完善。全县蔬菜生产已形成几个各具特色、初具规模、布局合理的产区。南自雍镇,北至乌江的长江沿线,和沈路、柘乌路两条公路干线两侧,长达65公里的拥有4千公顷大棚、6千公顷露地栽培的沿江蔬菜生产地带;
❷地处沿江第二阶梯,以张家集、沈巷两个外贸冷冻厂为中心的466.7公顷早苔蒜、青刀豆、荷仁豆、白毛豆等出口蔬菜原料生产基地;
❸地处沿江第三阶梯的西北片丘陵地带,以善厚为中心的600公顷菠菜、青菜、萝卜等常规蔬菜良种繁育基地;
❹以善厚、石杨为中心的333.33公顷秋熟红椒生产基地;
❺以绰庙、功桥为中心的200公顷莲藕、荸荠和茭白等水生菜生产基地。

☚ 十九、巢湖市   二十一、贵池市 ☛
0000309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