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近现代江西农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近现代江西农业

二、近现代江西农业

中英鸦片战争发生以后的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 3月24日,江西布政使张集馨与英国饮差大臣签订《九江租地约》,允许英国在九江租地据点,九江正式开埠通商,江西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从此,外国侵略者通过九江口岸大肆掠夺江西的物产,烟草、芝麻、大豆、棉花、夏布、纸张、蓝靛等土特产品,成为他们随意的猎物。外国资本主义在廉价掠走农产品的同时,又疯狂地将其商品倾销内地,单纯、分散的小农经济遇到外国大工业生产产品的冲击,便很快陷入困境,出现衰退。如修水、铜鼓、武宁、婺源等地的茶叶,开始外销英国、西欧、俄国时,九江的茶行多至二三百家,而至19世纪末,印度、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进入国际市场,同江西茶叶竞争买主,迫使江西茶叶生产日趋衰退,输出数量迅速减少,茶叶生产陷入萎缩。特别是作为最基本的粮食生产,显出很不景气的趋向,产量下降,输出大减。棉农、土布生产者处境艰难;茶叶、蓝靛为外国侵略者挤压,销路不畅;赣南糖业“销路阻滞,制糖种蔗之户均渐次减少”。广丰、瑞金所产烟叶几乎全为外国商人贩去做烟卷。“外人不过运至上海、汉口等处之纸烟公司,制成烟卷后复又运往各地销售,一转手之间,其利不止十倍”。江西农业生产遭受打击,农村经济跌入停滞之中,农民变得更加贫困,“终年碌碌而负担累累,不能饱暖者,殆居十之四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江西农业生产、农村经济更加衰退,青山绿水枉自叹息,穷乡僻壤更加荒芜,广大农民濒于破落,贫困潦倒难于容生,一片凄凉悲惨!
民国时期的近40年间,江西的农业同以往比较,虽然有某些进步与发展,如设科学院,研究、推广良种等,但农业技术和耕作方法几乎完全沿袭清朝末代,没有多少改进,而且由于大多数时间处于战争的环境而遭受重大损失,造成粮食产量下降。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在江西这块土地上兴起以后,国民党从军事上向革命根据地发动大举进攻与“围剿”,从经济上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使农村经济受到很大的摧残,特别是工农红军离开江西北上抗日以后,国民党实行惨无人道的“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的疯狂报复,江西有70多个县的人民遭到屠杀,人口死亡率很高,青壮年劳动力剧减,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破坏。在1937—1949年的10多年间,相继发生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虽然主要战场在华北,但南方地区要向国民党提供军队征兵征粮之需,而江西又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的省份之一。1937年后的几年内,蒋经国在赣南地区主政时,在其推行的新政纲领中,也主张耕者有其田,搞过一些垦荒与兴修水利,以及运用金融力量谋求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该地区一些县乡的农业生产有所恢复;但是,一则好景不长,速速告终,二则仅限于极小范围的局部地区,对江西全省的影响甚微,农业经济并未得到大的发展。抗战时期,江西曾有中南沿海甲等粮省之一之称,为国家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粮食,但也使农民不堪重负,加上日本军队侵占江西以后,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江西人民再次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农村经济更加风雨飘摇。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又发动内战,抓丁派款, 民不聊生。到1949年, 中国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全都崩溃。在这样的大灾难环境中, 江西人口再次大幅度下降, 由清末的2461多万人减少到1 314多万人; 农业总产值仅9.88亿元, 粮食产量仅387.65万吨, 人均占有粮食仅100千克, 其他农作物均比1936年大幅度减少。

☚ 一、古代江西   三、江西苏区的农业 ☛
000329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