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莫桑比克农业援助项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莫桑比克农业援助项目

二、莫桑比克农业援助项目

莫桑比克于1975年宣布独立,同年11月中、莫两国政府签订了两个农业援助项目。根据我国经贸部和农业部的安排,四川省于1976年8月派出农技组,对该国的莫安巴和尼亚萨(又名玛塔玛)两个农场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1982年又派出蔬菜农技组,对莫首都马普托市绿色区进行技术指导。10年来,四川省援莫派出农业专家120多人次,在双方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莫方好评。
莫桑比克在葡萄牙人遗弃的土地上重点新建的尼亚萨农场,共有耕地4 000多公顷,职工1 300人,其中干部55人、技术人员40多人、机手112人。1976年以来,四川省先后派出农业技术专家54人次,对该农场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恢复生产,当年指导种植玉米283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由过去的0.5吨提高到3.75吨。以后面积逐年扩大,作物种类增多,产量大幅度上升。3年时间,生产面积由建场时的160公顷扩大到2 396公顷,作物增加到6个品种。平均每公顷品种产量为:小麦150吨、马铃薯445.9吨、四季豆43.1吨,向日葵11.7吨、黄豆8.9吨。同时,利用场外水源,修建了一条引水渠,控灌耕地500公顷,改变了灌溉区的作物结构和耕作制度,使灌区粮食、蔬菜连年获得高产;利用荒山草坡兴建了一个梨、苹果园,面积5公顷;种果树1 500株,年产梨、苹果1 000多公斤;兴建了一个香蕉园,面积7公顷,年产果14 186公斤。
莫桑比克重点新建的另一个农场——莫安巴农场,也是由四川省派出农业专家组进行指导帮助。1976年建场时,种植马铃薯、蔬菜47公顷;1980年开垦土地1 962公顷;1983年扩大到2 121.4公顷。同时,改造旧水利设施,新建水利工程,发挥抽水站、蓄水池、输水渠道的作用,控灌面积达633公顷,对提高作物产量起到了保证作用。先后试种的玉米、小麦、马铃薯、蔬菜、花生、向日葵等作物,都获得成功,生产粮食5 855.7吨,刷新了该场最高纪录。在四川省农业专家组的指导下,还狠抓了畜牧业生产,3年时间发展奶牛551头、肉牛1 296头、幼畜481头,产奶量519.8万公斤,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1983年9月,四川省又派出26名农技人员,组成两个技术组,对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市绿色区的茵福莱纳、马陆圭两个农场和马尼萨农场的蔬菜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并参与农场的经营管理。次年,河水泛滥,农场被淹没,莫方无力修复,我方又提供无息贷款和机械设备,补充农田水利人员,对渠道进行改造,当年生产蔬菜47吨、猪肉1万多公斤、鸡蛋17万多公斤。
由于我方援莫项目成绩显著,萨莫拉总统多次赞扬:“中国人在短短时间内,为莫发展了生产,提高了产量,把尼亚萨农场建成了面包房。中国人的经验,很适合莫桑比克国情”。莫总统曾两次去尼亚萨农场视察,并号召各省领导都要分期分批到中国人所在农场学习,先后有20多名莫党政领导人去农场参观,还把尼亚萨农场的生产、建设拍成电影《希望的大地》在全国放映。1982年,驻莫各国使节一行40多人,在莫外交部长的陪同下,访问了尼亚萨农场;前往参观的还有津巴布韦总统、斯威士兰总理、古巴党政代表团、圣普政治局代表团等。他们对我方援助取得的成就十分满意,给予高度赞扬。在莫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尼亚萨农场被誉为“全国的先进典型”,“农业战线上的红旗”。中国专家也受到嘉奖。后因莫政局动荡,兵匪骚扰,无法正常生产。经莫方同意暂时终止援建项目,我方专家组于1984年和1985年先后撤离回国。

☚ 一、索马里水稻援助项目   三、贝宁农业援助项目 ☛
0000508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1: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