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艰难前进阶段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上海郊区社队工业受到冲击,处境艰难。1970年贯彻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的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精神,在发展“五小”工业,农机“大修不出公社,中修不出大队”的口号下,不少社队先后办起了农机修造厂或设立农机修理车间。同时,也有一些社、队办起了与农业机械有关的小工厂。由于社、队办的农业机械厂和农机修配厂,大多数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出现微利、无利或亏损现象,因而兼搞加工业务,以加工业来养农机;加上郊区农村廉价劳动力,适宜于城市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的转移。由于城乡和工农双方的需要,尽管社队工业经常受到责难,被指责为“以工挤农”、“脱轨转向”、“资本主义倾向”等,郊区社队工业还是有所发展。1976年,郊区社队工业企业发展到5 055家,务工社员有42.3万人,年工业总产值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