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综合农业分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综合农业分区

二、综合农业分区

福建综合农业分区是在初步查清了全省农业资源,尤其是土、水、气、生物四大自然资源和农村经济状况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基本相似,农业生产特点、发展方向、建设途径和措施等相对一致,以及保持县一级行政界线完整等原则,从大范围来看,全省可分为地域分异最明显的两大片,即闽东南的南亚热带与闽西北的中亚热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全省划分为6个一级综合农业区和15个二级农业区。
南亚热带,包括厦门市、漳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大部分(除德化县)以及福州市的长乐、福清、平潭,共24个县(市、区)。面积2.8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3.78%。南亚热带地处热带边缘,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热等自然资源,而且背山面海,侨区特区兼俱,交通方便,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劳力充裕,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是全省鱼、果之乡和重要的综合性商品生产基地。
中亚热带,包括三明市、南平市、宁德地区、龙岩地区全部,福州市的大部(除长乐、福清、平潭)以及泉州市的德化县,共44个县(市、区)。土地面积9.2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76.22%。中亚热带地处省内诸大水系上游,山地广阔,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自然资源,尤其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因地制宜地搞好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念好“山海经”,加强山海协作,对于加速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6个一级综合农业区为:
❶闽西北山地丘陵盆谷粮林茶果区;
❷闽东北中低山林茶粮区;
❸闽东、闽中山地丘陵平原渔粮茶果牧区;
❹闽西南低山丘陵盆谷粮林烟果区;
❺闽东南平原丘陵经作粮果茶渔牧区;
❻闽南丘陵平原经作果粮渔牧区。除

❻两区属南亚热带外,其余各区属中亚热带。

☚ 一、发展历程   (一)闽西北山地丘陵盆谷粮林茶果区 ☛

二、综合农业分区

二、综合农业分区

天津市土地面积11 917.7平方千米,经纬度地带性差异不明显,大部分地区为一马平川,农业生产特点有相当大的一致性。但依山傍海、平洼相间、水网密布等地貌特点,不仅使自然条件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别,而且社会经济条件也存在一定差异。天津市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明显影响着城郊农业的特点,需要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划分不同的农业区,确立相应的发展方向和途径,以促进农业生产按照市场需要,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发展。分区的原则是:在为城市人民生活服务,为开放、开发、区域发展服务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区域为单元,进行农业结构、农业布局的科学配置。“六五” 期间,首次进行了天津农业区的划分,全市划分了五个综合农业区。1993年,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又进行了新的农业区划。本着区域内农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农业生产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农业生产关键问题和建设途径的相对一致性和基本保持区县行政区划的相对完整性,全市共划分了4个一级综合农业区,即: 近郊副食品区、东部滨海渔农区、中南部平原农业区、北部山地丘陵生态农业区(各综合农业区的分区概况的数字统计至1993年底见表2-8-1)。

表2-8-1 综合农业区划分区概况

分区
项目
单位
近郊副
食品区

东部滨海
渔农区

中南部平
原农业区

北部山区
丘陵生态
农业区
合计或
平均数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
      
1.总人口
2.农业人口
(二)农村基层组织
万人
万人
126.63
92.81
91.26
24.75
222.92
197.20
75.96
68.81
516.77
383.57
1.乡政府
2.镇政府
3.村民委员会
(三)农村劳动力
1.农林牧渔劳动力
2.非农劳动力
二、总土地面积
(一)农业用地面积
其中:耕地面积
(二)非农业用地面积
三、农业生产用地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公顷
万公顷
万公顷
万公顷
26
13
569
45.61
13.89
31.72
19.108
8.244
7.469
10.865
19
3
179
10.95
4.04
6.91
22.568
3.473
3.208
10.095
96
23
2 174
87.18
49.21
37.97
59.946
34.127
33.096
25.819
37
4
949
30.56
19.34
11.22
15.904
9.126
5.748
6.778
178
43
3 871
174.30
86.48
97.82
117.527
54.971
49.521
62.557
(一)耕地面积
其中:菜地
(二)果园面积
(三)林地面积
(四)水产养殖面积
1.淡水养殖面积
2.海水养殖面积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64 356.9
11 755
4 574.9
3 464.7
10 006.3
9 966.3
40
23 000.9
1 810.7
2 189.5
1 235.1
6 648.6
3 366.3
3 282.3
279 987.3
18 391.1
10 879.5
25 822.7
7 813.6
7 437.1
376.5
54 767.6
3 382.6
10 348
43 121.2
1 135.5
1 135.5
422 112.9
35 339.3
27 992.1
73 643.6
25 604.1
21 905.3
3 698.8
(五)农业人口人均耕地
(六)农村劳动力劳均耕地
四、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一)粮食作物
(二)经济作物
(三)瓜菜作物
(四)其他作物
五、农产品产量
公顷
公顷
万公顷
万公顷
万公顷
万公顷
万公顷
0.069
0.14
7.126
4.877
0.248
1.938
0.062
0.093
0.21
2.569
2.166
0.082
0.318
0.002
0.142
0.32
38.408
30.875
2.977
4.026
0.531
0.079
0.18
7.908
6.849
0.254
0.804
0.11
0.24
56.012
44.767
3.562
7.087
0.596
(一)粮食总产量
(二)蔬菜总产量
(三)果用瓜类产量
(四)水果产量
(五)肉类总产量
1.猪出栏





265 590
1 004 777
12 174
36 380
24 036
182 597
72 511
119 844
2 865
16 654
5 868
54 718
1 325 675
1 927 868
189 400
50 059
76 545
557 829
358 736
487 494
55 397
48 943
38 000
454 116
2 022 512
3 539 983
259 836
152 027
144 449
1 249 260

(续)

分区
项目
单位
近郊副
食品区

东部滨海
渔农区

中南部平
原农业区

北部山区
丘陵生态
农业区
合计或
平均数
产肉
2.牛出栏
产肉
3.羊出栏
产肉




14 854
2 092
720
61 494
1 306
4 097
182
38
10 878
193
40 663
60 240
9 114
452 978
8 464
32 438
10 094
1 336
97 470
1 264
92 052
72 608
11 208
622 820
11 227
4.家禽出栏
产肉
(六)禽蛋产量
年末家禽存栏
其中:产蛋鸡
(七)水产品总产量
1.海水产品产量
百只


万只
万只

41 652
6 797
45 298
49 056
40 882
38 524
146
9 736
1 540
13 921
14 861
13 742
27 442
16 426
127 003
17 667
97 378
108 928
82 000
34 300
48
15 714
2 284
26 971
29 048
23 701
9 103
194 105
28 288
183 568
201 893
160 325
109 369
16 620
2.淡水产品产量
六、农业现代化水平
38 37811 01634 2529 10392 749
(一)农业机械总动力
百亩耕地拥有功率
(二)大中型拖拉机
小型拖拉机
(三)机耕面积
机耕率
(四)机播面积
机播率
万千瓦
千瓦


万公顷
%
万公顷
%
190.04
197
2 485
2 800
6.202
96.4
0.807
19.7
71.22
206
1 095
1 500
2.155
93.7
0.444
17.3
170.02
41
3 723
20 500
24.768
88.5
11.048
28.8
35.91
44
860
6 800
4.8
87.6
1.673
21.2
467.19
74
8 163
31 600
37.925
89.8
14.57
26.0
(五)机收面积
机收率
(六)农村用电量
(七)农用化肥施用量
平均每亩耕地施用化肥
七、农村社会总产值
(一)农林牧渔总产值
1.农业产值
2.林业产值
3.牧业产值
4.渔业产值
万公顷
%
万千瓦小时

千克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0.794
11.1
71 391
49 085
51
2 637 771
143 153
89 947
608
36 651
15 947
0.183
7.1
21 606
12 554
36
345 441
47 378
18 013
59
10 317
18 988
8.466
22.0
111 330
264 332
63
3 073 813
399 574
285 006
2 218
95 689
16 661
2.134
27.0
20 673
73 543
90
338 733
84 193
47 410
1 491
31 782
3 509
11.577
20.7
225 000
399 514
63
6 395 758
674 298
440 376
4 376
174 439
55 105
(二)农村工业产值
(三)农村建筑业产值
(四)农村运输业产值
(五)农村商饮业产值
八、农业商品产值
农业商品率
九、粮食耕地亩产
十、每亩耕地农业总产值
十一、劳均农业总产值
十二、农民人均收入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
千克

万元
2 192 002
91 117
151 578
59 921
124 345
86.9
416
1 483
1.03
1 866
234 237
11 360
39 713
12 753
40 162
84.8
264
1 373
1.17
1 723
2 535 575
50 037
41 941
46 686
284 156
71.1
413
951
0.81
1 456
212 516
13 213
16 926
11 885
54 584
64.8
610
1 025
0.44
1 189
5 174 330
165 727
250 158
131 245
503 247
74.6
419
1 065
0.78
1 594
☚ (二) 工作成果   (一) 近郊副食品区 ☛

二、综合农业分区

二、综合农业分区

综合农业区划是各类区划的核心和集中表现,它是在综合分析研究各专业区划的基础上,从全省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农牧业地域差异的实际出发,依据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相似性;农牧业生产的基本特点与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相似性;农业生产关键问题,重大技术改造措施与增产途径的相对一致性;保持一定的行政区域完整性和考虑与上一级农业区划衔接等分区原则,将全省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4个一级区和13个二级区(类型区)。

☚ (五)90年代   (一)东部黄土高原农林牧副区 ☛

二、综合农业分区

二、综合农业分区

根据农业资源条件、生产特点、地域内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全省划分为6个一级农业区。

☚ (四) 工作重点转移阶段   (一) 徐淮农业区 ☛

二、综合农业分区

二、综合农业分区

全省综合农业区划共划分为6个一级区、25个二级区。一级区的划分主要是在大地貌条件的基础上揭示地域差异,并反映共同特征,指出方向与途径,使之成为农业发展大的地域单元。二级区主要是以区内地貌条件、水热状况等为依据,以农村经济现状为基础,提出方向和途径,其命名根据它在一级区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加以确定。现将全省6个一级区的情况分述如下:

☚ 一、发展历程   (一)赣北鄱阳湖平原粮、棉、油、畜、水产区 ☛
0003186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