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土保持防治
河北省山区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由于历史原因,原始植被渐遭破坏,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森林覆被率仅3%,水土流失面积6.8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非常关怀山区人民。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筑坝垒堰,整治河山。邢台县寺沟、灵寿县瓦房台等都是那个时期涌现出来的水土保持先进典型。在1963年特大暴雨袭击下,水土保持工程发挥了防护效益,这些典型安然无恙。60年代,山区人民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积极整修梯田、改河造地、建库筑坝、兴修水利,取得显著成绩。在恢复山区植被方面,广大山区群众总结出了封山育林育草的经验,配合人工造林种草,使全省山区植被覆被率明显提高。70年代后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水利部及 《河北省 〈水土保持工作条例〉 实施细则》要求,开始比较系统地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实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做到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现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田间工程与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治理与生产利用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实现治一沟、成一沟,受益一沟。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