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国营农作物良(原)种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国营农作物良(原)种场

二、国营农作物良(原)种场

山东省的农作物良(原)种场是在解放区开始建设的,随着全省的解放,对旧政府遗留下来的专、县农场进行接管改造,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山东省良(原)种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1949—1957年,全省完成了原专、县农场的恢复、整顿和改造,并有计划地发展了一批新场,良(原)种场由26个,发展到35个,提供良(原)种量由1949年的4.7万公斤,增加到1956年的59. 3万公斤。
1958—1965年,良种场不断增加。进入国民经济建设第二个五年计划后,良(原)种场事业继续发展。人民公社化后,良种场出现盲目扩大的趋势,良种场耕地面积由1957年的13 881亩,1962年达到33 455亩,但良种质量严重下降。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对良(原)种场在结构、规模等方面相应进行了调整,并新建了一批良(原)种场。1963年又把商业部门管理的良种棉轧花厂移交农业部门管理,使保种纯度、生产用棉种质量不断提高,到1965年全省有粮食良种场57个,棉花原种场15个。年提供良种283万公斤。
1966—1975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良种繁育体系受到严重破坏,良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鉴定、推广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农作物良种供应和使用出现了伪、乱、杂等严重局面。1972年以后通过贯彻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当前种子工作的报告》和第三次全国种子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把良种场建设作为种子工作的重点,这期间除新建了一批良(原)种繁育场外,原专、县农场、示范农场大多数改为良(原)种繁育场。
1976—1990年,良种场迅速发展。1978年国务院批转农林部报告,要求把种子基地建立起来,把国营良(原)种场整顿好,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实现以县为单位的“四化一供”,即良种繁育规范化、种植品种区域化、加工处理机械化、经营管理专业化;统一供种。1983年以后国家在建设商品粮基地投资中,又明确规定其中一部分用于包括良(原)种场在内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此期间国营良(原)种场贯彻“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经营状况有所好转,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到1978年全省国营良(原)种场做到了有盈余,结束了近30年的亏损局面。1990年国营良(原)种场实现生产经营收入15 710.2万元,经营利润1 828万元,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3 621. 6万元。各个历史时期国营良(原)种场的基本情况见表4-8-1。

表4-8-1 国营良(原)种场基本情况

年份场数
(个)
耕地面积
(亩)
职工人数
(人)
良(原)种
产量(万公斤)
累计盈亏
(万元)
1949
1952
1957
1962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26
32
35
55
72
85
126
143
142
136
5 376
8 907
13 881
33 455
29 351
35 410
54 229
66 919
66 434
56 653
408
632
907
3 383
2 224
3 573
7 473
12 352
9 918
8 469
4.71
27.99
59.30
83.03
282.99
294.47
678.08
683.9
469
568
-4.22
-25.69
-20.91
-100.74
-230.27
-571.66
-1 530.03
-2 259
-1 760
1 630
☚ (二)生产水平   三、国营畜牧场 ☛
0001781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