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抽样shijian chouyang
抽样观察法之一。指观察某些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并记录在观察者事先制定的观察记录表中的研究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只要事件一发生,便开始记录,一直到事件结束才停止记录。在记录方法上它既可采用行为分类表记录,又可将这种分类记录与对事件的前因后果及情景变化的描述性记录结合起来使用。
事件抽样的优点是观察前有计划和准备,能获取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行为的连续性、完整性,以及事件发生的背景材料。事件抽样的缺点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差,同样的行为表现可因场合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在运用事件抽样时应记录与分析事件发生的背景。
下面是美国研究者道(H. C. Dawe)在用事件抽样法研究保育学校中幼儿的争执行为事件时使用的记录表。
幼儿争执事件记录表
儿童 | 年龄 | 性别 | 争执持 续时间 | 发生 背景 | 行为 性质 | 做什么 说什么 | 结果 | 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该表摘自王坚红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版的《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88页。原表引自《学前儿童争执200例分析》,《儿童发展》1984年第五期,第139~157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