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叶状囊肉瘤
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特殊肿瘤, 与一般肉瘤概念不同。Miller(1838年)首先描述并命名为叶状囊肉瘤。以后命名繁多,如巨大纤维腺瘤、巨大管内型粘液瘤和叶状纤维腺瘤等。此瘤大多属良性,少数因细胞分化不良,可发生远处转移,称为恶性叶状囊肉瘤。体内雌激素调节紊乱,可能与此瘤发生有关。
临床发病以40岁以上占多数,其平均年龄较纤维腺瘤晚10余年。病程一般较长,初起时肿物较小,以后缓慢生长,从发病到就医可延搁几年至几十年之久。也有肿物缓慢生长多年后突然迅速长大,这种情况发生于绝经期前后的病人较多。还有少数病例肿瘤开始就迅速增大,几个月内形成巨大瘤体。肿瘤大小差别很大,直径由3~40cm不等,通常较大。肿瘤越大分叶外形越明显,且硬度不均匀,部位是实性,部位是囊性。乳腺内肿物虽然很大,但仍可移动,不与皮肤或筋膜粘连。由于肿瘤的膨胀性生长方式,使皮肤变薄,有光泽,表面静脉曲张充盈。少数病例的皮肤可被肿瘤压迫发生坏死,肿瘤自该处向外生长,伴有继发感染。腋窝淋巴结一般不受累。上述各种临床特征性表现,与乳癌是完全不同的。临床上极少见到巨块性乳癌占满整个乳腺,既不侵犯皮肤和胸肌筋膜,又不累及腋淋巴结的情况。肉眼观察肿瘤标本,外形呈结节状,凹凸不平,剖面质地柔软,色灰白或杂有棕红色区域,并有许多裂隙和囊腔,内含澄清或粉红色液体。低倍镜下很似管内型纤维腺瘤,所不同的是其中间质成份增生极为明显。肿瘤含纤维组织和腺导管两种成份,前者是肿瘤主要成份,它的分化程度决定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肿瘤与正常组织间无包膜。增生的纤维组织压挤腺管使其伸长变形,形成裂隙。裂隙内有息肉样组织伸入。导管上皮一般仅1~2层,增生时可有多层,偶见鳞状上皮化生。有的切片不含有腺导管组织,致密增生的间质细胞很象低度恶性的纤维肉瘤,容易漏诊,须在肿瘤不同部位多作切片。纤维组织可呈粘液变性,钙化、软骨或骨化现象。恶性叶状囊肉瘤的间质细胞形状大小不一,排列紊乱,核染色深,分裂相易见。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和血管可见浸润现象。晚期出现肺、骨等远处血行性转移。淋巴转移较少见。
治疗应根据肿物大小、生长速度、病人年龄及全身情况而定。肿瘤小于5cm时,可做局部楔形切除,包括周围正常组织。当肿瘤较大或是复发性肿瘤,最好做单纯乳房切除术,包括胸大肌筋膜在内。恶性叶状囊肉瘤很少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一般不主张做根治手术。如果肿瘤生长迅速,体积较大,怀疑有恶性的可能,仍以单纯乳房切除术和植皮术为宜。无论是良性或恶性,术后都可能复发,可能由于手术切除不净或肿瘤多源中心生长所致,因此不能将复发的肿瘤看作是恶性的,需要以病理检查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