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买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买花

买花

唐诗篇名。五古。白居易作。见《白居易集》卷二。组诗《秦中吟十首》之一。题《才调集》作《牡丹》。唐李肇《国史补》曰:“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闱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此诗即写京城贵游买牡丹花事。前十句描写贵族官僚重金购买牡丹,挥金如土的情景,后六句叙写一田舍翁观看买花,末以其感叹“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作结,有力地揭露当时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和社会的不平。语浅意深,用常得奇。清潘德舆评曰:“《买花》诗‘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劲直沉痛。诗到此境,方不徒作。若概以浅率目之,则谬矣。”(《养一斋诗话》)

☚ 轻肥   新乐府五十首 ☛

买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与白居易同时的李肇在《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这首诗,通过对“京城贵游”买牡丹花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矛盾的某些本质方面,表现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买花处所发现了一位别人视而不见的“田舍翁”,从而触发了他的灵感,完成了独创性的艺术构思。
 全诗分两大段。“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写京城贵游买花:以下六句,写田舍翁看买花。
 一开头用“帝城”点地点,用“春欲暮”点时间。“春欲暮”之时,农村中青黄不接,农事又加倍繁忙,而皇帝及其臣僚所在的长安城中,却“喧喧车马度”,忙于“买花”。“喧喧”,属于听觉;“车马度”,属于视觉。以“喧喧”状“车马度”,其男颠女狂、笑语欢呼的情景与车马杂沓、填街咽巷的画面同时展现,真可谓声态并作。下面的“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是对“喧喧”的补充描写。借车中马上人同声相告的“喧喧”之声点题,用笔相当灵妙。
 这四句写“买花去”的场面,为下面写以高价买花与精心移花作好了铺垫。接着便是这些驱车走马的富贵闲人为买花、移花而挥金如土。“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一株开了百朵花的红牡丹,价值竟相当于二十五匹帛,其昂贵何等惊人! “戋戋”,形容众多。那么“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其珍惜无异珠宝,也就不言而喻了。
 以上只作客观描绘,直到“人人迷不悟”,才表露了作者的倾向性;然而那“迷不悟”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仍有待于进一步点明。白居易的有些讽谕诗,往往在结尾抽象地讲道理、发议论。这首诗却避免了这种情况。当他目睹这些狂热的买花者挥金如土,发出“人人迷不悟”的感慨之时,忽然发现了一位从啼饥号寒的农村“偶来买花处”的“田舍翁”,看见他在“低头”,听见他在“长叹”。这种极其鲜明、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本质。诗人不失时机地摄下了“低头独长叹”的特写镜头,并从“低头”的表情与“长叹”的声音中挖掘出全部潜台词:仅仅买一丛“灼灼百朵红”的深色花,就要挥霍掉十户中等人家的税粮!这一警句使读者恍然大“悟”:那位看买花的“田舍翁”,倒是买花钱的实际负担者!推而广之,这些“高贵”的买花者,衣食住行,不都来源于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赋税”!诗人借助“田舍翁”的一声“长叹”,尖锐地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敢用自己的诗歌创作谱写人民的心声,这是十分可贵的。

《买花》作者、注释和解题 - 唐诗经典 - 可可诗词网

买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解题】
 此诗约作于元和五年(810)前后,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十篇。题一作《牡丹》。据唐李肇《国史补》卷中记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此诗正是反映这种争买牡丹花的情况。诗中描写长安城中达官贵族车马喧喧争买牡丹花的情景,从一个田舍翁的长叹中揭示出,统治阶级的奢华是建立在掠夺人民的基础上的。全诗形象鲜明,对比强烈。社会意义深刻。
 【注释】
 ①帝城:京城,指长安,点明地点。春欲暮:点明时间。喧喧:声大嘈杂貌。度:过。③牡丹时:牡丹花上市的季节。
 ④无常价:没有固定的价钱。⑤此句意谓看花的品种优劣计算价钱付款。酬直:付钱。数:计算。⑥二句意谓百朵鲜艳的红花价值二十五匹绢。灼灼:鲜艳貌。《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戋(jian)戋:众多貌。束:成束物计量的单位,帛五匹为一束,五束即为二十五匹。素:白色的绢帛。⑦二句写种牡丹花者精心培植保护,意谓上面张设帷怅遮盖,周围编排篱笆保护。庇:遮蔽。⑧二句意谓移植牡丹花时,用水洒花和叶,又用泥封住根部,由于保护得好,所以迁移过来颜色依旧非常鲜美。⑨田舍翁:老农夫。⑩谕:懂得,理解。(11)二句意谓一丛深红色的牡丹花,其价要抵十户中等人家所交纳的赋税额。丛:量词,簇、束。中人:中户,中等人家。赋:田税。

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买花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白居易
←上一篇:遗爱寺 下一篇: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
诗词简介:
唐代白居易《秦中吟》 的第十首。五言古诗。唐代,京城 的达官贵人喜欢牡丹,每年暮春, 车马若狂,争相购买。本篇即写这 一事实。说在暮春时节,京城车马 喧喧,大家去买牡丹。百朵红花, 值价五匹帛。上面用帷幕遮蔽,周 围编篱笆保护,洒上水用泥封住, 移来后花色仍然很好。家家习以为 俗,人人迷恋而不觉悟。有一位老 农,偶然到了买花的地方,低头长 叹。他叹的是“一丛深色花,十户 中人赋”。这里通过对比,指斥了 贵族的豪奢生活。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买花》
    .[唐].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 《 mǎi huā 》 
    《 买 花 》 
    .[ tánɡ ]. bái jū yì.
    .[ 唐 ]. 白 居 易.
    dì chénɡ chūn yù mù , xuān xuān chē mǎ dù 。 
    帝 城 春 欲 暮 , 喧 喧 车 马 度 。 
    ɡònɡ dào mǔ dān shí , xiānɡ suí mǎi huā qù 。 
    共 道 牡 丹 时 , 相 随 买 花 去 。 
    ɡuì jiàn wú chánɡ jià , chóu zhí kàn huā shù 。 
    贵 贱 无 常 价 , 酬 直 看 花 数 。 
    zhuó zhuó bǎi duǒ hónɡ , jiān jiān wǔ shù sù 。 
    灼 灼 百 朵 红 , 戋 戋 五 束 素 。 
    shànɡ zhānɡ wò mù bì , pánɡ zhī bā lí hù 。 
    上 张 幄 幕 庇 , 旁 织 巴 篱 护 。 
    shuǐ sǎ fù ní fēnɡ , yí lái sè rú ɡù 。 
    水 洒 复 泥 封 , 移 来 色 如 故 。 
    jiā jiā xí wéi sú , rén rén mí bú wù 。 
    家 家 习 为 俗 , 人 人 迷 不 悟 。 
    yǒu yì tián shě wēnɡ , ǒu lái mǎi huā chù 。 
    有 一 田 舍 翁 , 偶 来 买 花 处 。 
    dī tóu dú chánɡ tàn , cǐ tàn wú rén yù 。 
    低 头 独 长 叹 , 此 叹 无 人 喻 。 
    yì cónɡ shēn sè huā , shí hù zhōnɡ rén fù 。 
    一 丛 深 色 花 , 十 户 中 人 赋 。 
     
  • 《買花》
    .[唐].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
    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这一年暮春,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原来是到了牡丹盛开的时节,长安城里的名门大户纷纷相随前去买花。
    牡丹花的价钱贵贱不一,价钱多少以花的品种来定。
    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叶茂,鲜红欲滴,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绢的价钱。
    它们被精心呵护着,主人还给张上了帷幕,筑起了樊篱,辛勤浇灌之余还培上了最肥沃的土,因此花的颜色还和以前一样鲜艳。
    家家习以为俗,更没有人认为是错的。有一个老农无意中也来到了买花的地方。
    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头长叹,然而此叹又有谁在意呢: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
     
  • 【注释】
     
    ①帝城:京城,指长安,点明地点。春欲暮:点明时间。 喧喧:声大嘈杂貌。度:过。

    ③牡丹时:牡丹花上市的季节。
     
    ④无常价:没有固定的价钱。

    ⑤此句意谓看花的品种优劣计算价钱付款。酬直:付钱。数:计算。

    ⑥二句意谓百朵鲜艳的红花价值二十五匹绢。灼灼:鲜艳貌。《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戋(jian)戋:众多貌。束:成束物计量的单位,帛五匹为一束,五束即为二十五匹。素:白色的绢帛。

    ⑦二句写种牡丹花者精心培植保护,意谓上面张设帷怅遮盖,周围编排篱笆保护。庇:遮蔽。

    ⑧二句意谓移植牡丹花时,用水洒花和叶,又用泥封住根部,由于保护得好,所以迁移过来颜色依旧非常鲜美。

    ⑨田舍翁:老农夫。

    ⑩谕:懂得,理解。

    (11)二句意谓一丛深红色的牡丹花,其价要抵十户中等人家所交纳的赋税额。丛:量词,簇、束。中人:中户,中等人家。赋:田税。
     
     
  •  
    与白居易同时的李肇在《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这首诗,通过对“京城贵游”买牡丹花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矛盾的某些本质方面,表现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买花处所发现了一位别人视而不见的“田舍翁”,从而触发了他的灵感,完成了独创性的艺术构思。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是《秦中吟十首》的第十篇。诗人通过对京城贵族争买牡丹花和一个老农看买牡丹花两个场景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上层统治者挥金如土的豪侈生活,揭示出这种豪侈生活正是建立在残酷剥削人民的基础上,从而由一个生活的侧面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矛盾。
     
    此诗之妙,在于巧取角度,由小见大,能从“买花”这一小事件,反映出社会矛盾这一大问题,显露出诗人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具有特别犀利的洞察力,以及对别人视而不见的细节具有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使人不能不惊叹于他那见微知著的思想深度和巧为对比的独特构思。
     
    本来长安贵族买牡丹花之事,与诗人同时的李肇就曾在《唐国史补》里客观描述过,但在诗人笔下一变而为一组高度狂热的买花、移花的特写镜头,并用“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的画外音表露诗人讽刺的倾向性。这里的“家家”、“人人”,实指李肇所说的“京城贵游”之家和人; “习为俗”、“迷不悟”,尽管还没确切点明其内在的含义,读者却已对长安豪贵这种奢靡的风气产生强烈的反感。
     
    如果诗人只写到“人人迷不悟”作结,可说已是一首有头有尾、含意深长的好诗,至少要比李肇所记更加周详细致,娓娓动人。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再从旁观者的角度,摄取一个老农“偶来买花处”的特写镜头,即绘形绘声地描写其“低头”的动作和“独长叹”的声音,又揭示其没有一个买花人能够懂得的长叹心理: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一含义深刻、用语精警的结构,不仅将啼饥号寒的农民与挥金如土的贵族作了强烈的对比,更将贵族买花所挥之金全都来于榨取人民的赋税进行深透的揭露,从而将诗的主旨推进到极深的境地。诗人这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的精妙构思,使人透过当时豪门贵族生活中一个突出而又带普遍性的现象,不禁想到统治者与劳动者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诗人对挥霍人民血汗者的抨击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尽在不言中。一个“买花”的小题目,却做出触及社会问题的大文章,诗人的胆识和才华能不令人惊叹吗?
     
  • 唐朝长安城里的豪门贵族一度崇尚踏青,一度又崇尚玩赏牡丹。李肇《国史补》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这一本牡丹的价值抵得上当时十户甚至几十户中等人家的赋税,所以这种对牡丹嗜玩成癖的风尚实际上是封建贵族生活淫靡奢侈的一种表现。《买花》就反映了这种历史的真实。
     
    为了突出玩花风气之盛,作者先声夺人,描绘了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喧嚷繁闹景象,然后以“共道”、“相随”两句呼应喧闹,如闻在耳,如见在目,并解释了喧闹的原因。然后作者大跨步地越过这车马的长河,一下子站在卖花人的面前,写出了更惊人的一笔:牡丹没有定价,随着某一品种的多少而有所不同,一百朵红花,价值二十五匹帛。价格如此之高使我们想起了白居易所写的《缭绫》:“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和《卖炭翁》中的“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换一百朵红花的帛,需要织帛女工和卖炭翁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 价格如此,买花人尚趋之若鹜,可见买花人是如何视金如土,大肆挥霍浪费的了。这就难怪卖花人如此爱惜花了:上面支起帐幕遮盖,旁边织起篱笆保护,不时地洒水,用泥封裹根部,这样移到家里都颜色依旧。这几句描写可以证明当时牡丹市场已经形成了买卖的固定方式和格局,是卖花行业长期发展和经验积累的结果,也正好证明当时长安赏玩牡丹之风正盛,和开头的喧闹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面对着如痴如狂潮水般的买花者,作者禁不住摇首浩叹:玩花之风竟然如此之盛,使人沉迷不悟。“家家”、“人人”两句及叠词的运用又一次和前文照应,并把赏玩牡丹风之盛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还表明了作者对这种风习的态度,从而开启了下文。“不悟”在何处?如果作者直接出面回答,就会使诗味淡了许多,巧妙的是作者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一下子发现了一个“田舍翁”,又用一个“偶”字极为自然轻灵地交代了老翁出现的原因。紧接着就写老翁“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也并非真的无人明白,作者就清楚:“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时我们才明白“不悟”的是什么,是老翁的长叹,是长叹里的不满和愤恨。我们终于大彻大悟:一丛深色花的价值,是十户中等人家全年的血汗。也明白了那“家家”、“人人”并不是老翁似的城乡的中等的家和人,更不是下等的家和人,而是能使用“喧喧车马”的豪门权贵。诗的这种结尾的确是有着动人心魄的力量的。
     
    老翁的出现象刮起了一股具有神奇力量的旋风,把牡丹市场上的国色天香的艳丽、公子小姐的娇媚俊俏及嘈杂之声席卷而去,只剩下一个老翁踽踽独行,随着叹息声声,满地飘落的花瓣化作农人的滴滴血泪。这确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因为诗歌的描写在几经转折之后落到这一点是出人意外的,使诗歌顿起波澜。其次,老翁的出现使读者一下子抓住了诗的中心,也使诗的思想性和深刻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俗每年春日举行的买花、赏花的集市,也是一种传统节日活动。唐代花市于暮春举行。“才喜新春已暮春,夕阳吟杀倚楼人。锦江风散霏霏雨,花市香飘漠漠尘。”韦庄的这首《长安春》描写了唐代花市的盛况。花卉欣赏热在唐代盛极一时,白居易《买花》诗云:“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国史补》记载:“长安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就玩为耻。”徐凝有诗日:“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当时不少富豪不惜重金购买花卉。司马札《卖花卉》诗反映了这类情景:“长安甲弟多,处处花堪爱。良金不惜费,竞取园中最。一蕊才占烟,歌声已高会。”真是“公室侯家列之如麻,咳唾千金买此繁华。”贵族官僚还以花卉互比高下,争妍斗奇。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贵族们为了“春时斗花,戴插以奇花,多者为胜,皆用千金市名花植于庭苑中,以备春时之斗也。”唐诗中有数百首有关花卉的佳作,其中尤以牡丹诗为多。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李白的“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都是千古名句。
     


买花

买花

唐白居易的五言古诗。《秦中吟》之一,元和五年左右作于长安。原诗是:“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李肇《唐国史补》: “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诗正反映这种现实,抨击官僚奢侈的生活,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 歌舞   胡旋女 ☛
买花

买花

唐白居易的五言古诗。《秦中吟》之一,元和五年左右作于长安。原诗是:“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李肇《唐国史补》: “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诗正反映这种现实,抨击官僚奢侈的生活,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 歌舞   胡旋女 ☛
0000644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