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书面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书面语shūmiànyǔ

用文字写出来的较规范的语言。
【反】口语

书面语

又称文字语、笔语。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交际使用的语言。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书面语的出现,打破了口语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限制,扩大了语言的交际作用。在书面语中,没有语调、停顿、身势、表情及交际场景等辅助交际手段,没有口语中常出现的不必要的语句重复,在表达上虽不及口语灵活,但语法结构比较严密完整,讲究谋篇布局,注意连贯照应。有了书面语,才有可能字斟句酌地进行推敲,才有语言的规范化和标准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更加复杂化,书面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书面语和口语不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而是同一种语言由于媒介手段不同所形成的两种形式,二者有密切的联系。书面语总要以口语为基础,如果书面语脱离了口语的基础,不能随着口语的发展而发展,那就会僵化,丧失生命力,便会被新的书面语所代替。如汉语曾经有过一种书面语,即“文言”,它是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但在发展过程中,文言越来越脱离口语,最终被白话文所代替。书面语作为口语的加工形式,对口语的发展和规范化有很大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书面语对于沟通各方言区之间的联系,对方言的集中统一有着特殊作用。如,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可以使不同方言区的人读得懂,极大地帮助了方言的统一。书面语和口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必定会丰富和提高语言的表现力,推动语言的发展。

书面语

(反)口头语

口语[口头语];书面语

○口语kǒu yǔ

(名)谈话时使用的语言:~是书面语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一般地说,~比书面语灵活简短,但不及书面语谨严|书面语同~一起成为人类社会语言交际的基本形式。也说〖口头语〗。

●书面语shū miàn yǔ

(名)用文字写出来的语言:~是文字创造以后形成的|~一经产生,便扩大了语言在时间和地域上的流传,丰富和加强了语言的交际效能| 口语和~相互影响、相互转化而共同存在、共同发展。

书面语

书面语

也叫“笔语”“文字语”。是某一人类社会进行书面交际时使用的语言。一般也是这一人类社会的文学语言。书面语产生于文字创建之后,口语是书面语的源泉和基础。但是书面语一经产生,便极大地扩大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流传,增强了语言的交际效能,并和口语一道成为人类社会交际的基本形式。书面语一般比口语精确严密,它对口语的发展和规范往往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没有书面语的语言是无法成为高度发达的语言的。
书面语和口语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有时差别很大。可是总的演变趋势是要求两者基本统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上古时期,汉语书面语和口语是基本一致的。中古以后,汉语书面语有文言和白话的分别。后者比较接近口语。前者是上古汉语的保留和模仿,跟口语有很大的距离,不能反映汉语发展的实际面貌,也不能满足汉族人民交际的实际需要。于是五四运动提出了废除文言文的口号,新中国建立后,一切书面交际不再使用文言,汉语书面语和口语就在新的基础上达到了新的统一。

☚ 标准语   笔语 ☛

书面语

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语言。亦称“笔语”、“文字语”,与“口语”相对。文字产生以后日渐形成,如今可见的最早的汉语书面语是甲骨卜辞。书面语具有结构严整、表达精确、流传持久、易于规范等特点。它打破了口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丰富和加强了语言的交际效能,与口语一道作为人类语言交际的基本形式并存于世。其产生和发展是以口语为基础和源泉,同时又不断影响口语,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书面语

书面语shumianyu

语言交际的方法或方式之一。它的英文名称是“Written language”,意思是“写下的、成文的或书面的语言”。书面语又可以叫做“笔语”或“文字语”。
人类语言产生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存在一种形式,或者是一种交际方法,那就是用口说耳听的“口语”。人们在创造了文字之后,用文字把口语记载下来,于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出现了用笔写用眼睛看的书面语。书面语虽然是文字写下来的,但文字并不等于书面语。比如用斯拉夫字母记录下来的可以是俄语书面语,也可以是保加利亚语书面语。最明显的是汉字,它记录下来的可以是汉语书面语,也可以是日语的“训读”,还可以是朝鲜语的“吏读”。
书面语的出现,打破了口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扩大了语言的交际作用。同口语相比,书面语一般是经过文字的加工和提炼的。书面语的交际对象不是面对面的,所以它通常表达不出言语的全部特征,没有重音、停顿、语调以及手势、身姿、面部表情等辅助性手段;同时也没有口语交际中的赘言和失误,因而它要求比口语更准确、更规范、更固定。这样,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又可以反过来提高和规范口语。
书面语可以刻写在各种实物上,能持久地流传;但口语是音波,一发即逝,变化比较快。有些语言书面语与口语相脱节,这原因一个是口语比书面语的变化快,另一个原因是当书面语不为大多数人掌握的时候,两者容易出现分歧。如果书面语完全脱离口语,它就会变成僵死的东西,这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但一种活着的语言的书面语的演变趋势是与口语求得统一,相互转化,共同发展。
书面语在一般情况下是标准语。在一定条件下,书面语对方言的集中与统一有着特殊的作用,不同方言区的人都可以读得懂。
书面语和口语是同一语言的不同形式,彼此关系密切,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的基础,是书面语的发展源泉。但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书面语,只靠口语继承文化,它的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 口语   同行语 ☛
书面语

书面语shumianyu

简称“书语”,也称“笔语”、“文字语”。
❶狭义:语言变体的一种。人们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不借助口语所使用的辅助手段的笔头语言,通常具有特定的语体风格特点。在书面语中,为口语所有的各种伴随因素消失,只有标点符号还可以起到有限的代替作用。书面语不得不用扩大用词范围、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注意连贯照应、讲究布局谋篇等手段来弥补不足。现代汉语书面语多用双音节词,语法和词汇还吸收古代汉语和外来语的成分。一般地说,书面语不及口语灵活、简短,但比口语周密、严谨,二者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用途。我国历史上的文言文和现代的白话文,就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汉语书面语形式。现在的普通话实际上仍然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同口语比较,书面语是在文字出现以后才产生的,口语则早在文字出现之前就产生了。书面语出现后,打破了口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有效地扩大了语言交际的范围,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书面语变化速度比口语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而也就可能出现和口语严重脱节的现象。据有关记载,早在两汉时期,汉语口语和书面语已有相当距离。到了宋代,书面语已与口语严重脱节,严重妨碍了交际的进行,最终导致了白话文对文言文的取代。不过,也应该看到另一面。书面语一旦形成,就会同口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语言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大大推动语言的发展。书面语还使语言精确化、条理化,为语言规范化准备了条件。书面语不同于文学语言。凡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几乎都可以说是书面语,但只有经过提炼加工的、有典范性的书面语才是文学语言。
❷广义:凡是用文字表达、供人看而不是供人听的语言形式都是书面语。既包括狭义的书面语,也包括诸如剧本、小说中的对话以及法庭上记录下来的证言、供词等语言形式,而后者实际上往往是书面形式的口语。

☚ 口语   普通话 ☛
书面语

书面语Shumianyu

指语言存在的书面形式,与口语相对。书面语出现得较晚,产生于文字特别是书籍出现之后,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是语言存在的第二性形式。书面语来源于口语,依存于口语;但书面语一旦产生,就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并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不同程度地脱离口语。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很明显,如一个人在会上读发言稿,离开稿子说几句话,哪怕是与文稿的内容密切相关,人们也能感觉出哪是口语,哪是书面语。书面语与口语虽有共同的语音、语法、词汇系统,但两者在这三方面并不完全一样,书面语有一套独特的读音、语法规则和词汇。书面语和口语使用的范围不同,书面语是写的,要求清楚、明白、不产生歧义。书面语不是对口语的记录,而是利用各种手段,如词汇、修辞、语法等把口语的句子加以改造。与口语相比,书面语具有如下特点:一、书面语的变化缓慢,相对来说,它创新的较少,如汉语在这方面表现比较明显:代表书面语的文言一直持续了几千年,它的语法、词汇等变化不大,有的已经成了“成语”。二、书面语比较精密,遣词造句力求准确,长句和复句用得比较多。三、书面语用于间接交际的场合,不用借助语言环境, 简化和省略的情况比较少。由于书面语用在正规、庄重的场面, 不能有歧义现象。

☚ 口语   翻译 ☛

书面语

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书面上交际使用的语言。以口语为基础和源泉,又反过来影响口语,比口语精确、严密、易于流传,扩大了语言的交际效能。汉语书面语有“文言”、“白话”之分。

书面语

written (/literary /book)language


书面语

written language

书面语

书面语

亦称“书面言语”。与“口头言语”相对。指个体借助文字形式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言语。其产生基于口头言语,文字精练、严谨、合乎逻辑的书面语更容易被理解。

☚ 口语   身体语言 ☛
0000068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