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书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书淫典源出处 《北堂书钞》卷九十七晋·皇甫谧 《玄晏春秋》云:“余学或兼夜不寐,或临食忘飧,或不觉日夕,方之好色,号余为‘书淫’。”《晋书·皇甫谧传》亦载。《梁书 ·刘骏传:“ (刘峻)自谓所见不博,更求异书,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谓之‘书淫’。” 书淫shū yín形容人酷爱读书,无尽无休。晋·皇甫谧《玄晏春秋》:“余学或兼夜不寐,或临食忘飨,或不觉日夕,方之好色,号余为‘书淫’。”(引自《北堂书钞》卷九七)《梁书·刘峻传》:“(刘峻)自谓所见不博,更求异书,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谓之‘书淫’。”皮日休《奉和鲁望早秋吴体次韵》:书淫传癖穷欲死,譊譊何必频相仍。刘禹锡《乐天是月长斋鄙夫此时愁卧》:定知于佛佞,岂复向书淫?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佞佛将成缚,耽书或类淫。 书淫 典源出处 《北堂书钞》卷九十七晋·皇甫谧 《玄晏春秋》云:“余学或兼夜不寐,或临食忘飧,或不觉日夕,方之好色,号余为‘书淫’。”《晋书·皇甫谧传》亦载。《梁书 ·刘骏传:“ (刘峻)自谓所见不博,更求异书,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谓之‘书淫’。”
释义用法 晋皇甫谧等读书废寝忘食,不知日夜,苦求异书,被时人称为‘书淫’。后以此典形容人酷爱读书。 用典形式 【书淫】 唐·刘禹锡:“定知于佛佞,岂复向书淫?”唐 ·皮日休:“书淫传癖穷欲死,����何必频相仍。”清·吴伟业:“出门因酒癖,谢客为书淫。” 【淫书】 宋·陆游:“熟计淫书理白鱼,何如纵猎牵黄犬。” 【书史淫】 宋·辛弃疾:“一生不负溪山债,百药难治书史淫。” 【耽书类淫】 唐 ·李商隐:“佞佛将成缚,耽书或类淫。” 书淫《北堂书钞》卷九十七引晋.皇甫谧《玄晏春秋》:“余学或兼夜不寐,或临食忘飧,或不觉日夕,方之好色,号余为‘书淫’。”后用来指酷爱读书的人。皮日休《奉和鲁望早秋吴体次韵》:“书淫传癖穷欲死,譊譊何必频相仍。” 书淫 书淫shūyín━━ 喻指爱书入迷、好学不倦的人。唐·皮日休《奉和鲁望早秋吴体次韵》诗:“书淫传癖穷欲死,𫍢𫍢何必频相仍。”五代·刘兼《昼寝》诗:“花落青苔锦数重,书淫不觉避春慵。” ☚ 书剑 目耕 ☛ 书淫 书淫此语专指嗜书入迷的人。典出《晋书·皇甫谧传》:赋家皇甫谧“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又见《梁书·刘峻传》:“峻好学家贫,寄人庑下,自课读出,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清河崔慰祖谓之‘书淫’。” ☚ 心织笔耕 书巢 ☛ 书淫指晋人皇甫谧。《晋书·皇甫谧传》:“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比喻嗜书成癖,沉溺于读书之中的人。清吴伟业《偶值》诗:“出门因酒癖,谢客为书淫。” 书淫淫:过分,无节制。指嗜书成癖的人。晋人皇甫谧年轻时不学无术,终日游手好闲,浪荡无度。后经叔母常年不懈的劝教,终于改邪归正,立志为学。他读起书来,分秒必争,废寝忘食,即使得了风疾仍手不释卷,当时人们都称他为“书淫”。(见晋·皇甫谧《玄晏春秋》) 书淫 书淫南朝齐梁时文学家刘峻(462—521年)。字孝标,平原(今山东邹平)人。自幼家贫,寄人篱下。喜爱读书,常燃麻杆照明,通宵苦读。齐永明年间(483—493),从桑乾由山东到江南,自己觉得见识不多,四处寻求异书。听说京师有异书,就前往祈借。由于刘峻嗜书如命,因而崔慰祖称誉他是“书淫’。刘峻不愿随众沉浮,因此有时“不识时务”,为梁武帝所嫌。虽有才学而不被重用,只好著《辨命论》以寄情抒怀。 ☚ 书橱 铁猛兽 ☛ 书淫shū yín嗜书成癖的人。《晋书·皇甫谧传》:“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 书淫書淫shū yín旧时称嗜书成癖,好学不倦之人为“书淫”。《医学读书志·甲乙经》:“表借帝书,且人曰为书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