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乡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乡贡古代科举制度。隋朝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应试者先由州郡考试及格而后贡之于朝,称为“乡贡”。唐代科举取士,出自学馆的称“生徒”,出自州县的称“乡贡”。宋代以方州贡士,自元代以后皆以行省选贡士,也通称乡贡。《新唐书·选举志上》:“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 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生于有司而进退之。……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 乡贡 乡贡唐代取士之法,出自学馆者称“生徒”,出自州县者称“乡贡”,由天子自诏者称“制举”。宋以方州贡士,自元以后皆以行省选贡士,亦通称“乡贡”。白居易《泛渭赋》:“右丞相高公之掌贡举也,予以乡贡进士举及第。”——右丞相高郢先生主持进士考试时,我以乡贡进士举应试中选。 ☚ 湘浦燕飞 祥烟郁霭 ☛ 乡贡xiāng gòng〖名词〗 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举(贡举;试举) 闱(文闱;琐闱) 较文 场事 大比 奏名鹿鸣 锁院 科考 科试 科第 鱼龙阵 ☚ 考试 应考 ☛ 乡贡❶科场称谓。亦称“乡贡士”。唐代指由州县选出来应科举的士子。亦作为参加贡举的一种身份。《新唐书·选举志》:“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凡不在馆学者,均需自己向州县报名,州县考试合格后举送到尚书省,经户部集中审阅各种档案材料后,由主考机关主持考试。这种身份的举人称为乡贡。乡贡在唐代有严格的规定,是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途径。后因乡贡益盛,国子学渐衰。天宝十二载(753),罢乡贡,未经国子监及郡县学者,不准举选。十四载,又复置乡贡。 乡贡 乡贡隋唐时由州县推荐到京师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称乡贡。《新唐书·选举志》: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3: 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 ☚ 乡试 乡元 ☛ 乡贡唐代凡不属于国子监和各学馆的学生,而自行向官府报名要求参加科举考试,在通过县州两级考试后,被选送长安参加尚书省省试的人,称为乡贡。天宝十二年(753)曾一度废除此制,十四年便又恢复。 乡贡唐代由府州荐举士人应礼部考试的制度。唐制,凡不属官学生徒的士人,如欲应礼部的考试,须先带着身份、履历证书,到县报名,经县考试合格,升于州,州再加以考试,称为“解试”。解试合格后,即取得了参加礼部举行的省试的资格,由府州解送到尚书省。其初每州根据人口多少限贡一至三人,而事实上人数并无严格限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