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文
辞赋名篇。唐代柳宗元作。《柳河东集》、《全唐文》见载。赋分三层,先写妇女七夕乞巧;再以对比手法写出人们之“巧”和自己之“拙”,故仿效妇女乞巧;最后写天孙之示梦劝戒,醒出本意。全文的中心意思在“他人有身,动必得宜,周旋获笑,颠倒逢嘻”,而作者自己“有大拙,智所不化”,故仿妇女而乞巧,但并不见效,只好“抱拙终身”了。此文名为“乞巧”,实则是“伐巧”,人们的“巧”,实际上是投机、虚伪、欺骗、狡诈,借一“巧”字,痛骂一场。作者以正言若反的讽刺手法,描绘了一幅上层社会巧伪的人情世态的漫画,把世人的“变情徇势,射利抵”,善嘲工媚,谄事权门,摇唇鼓舌,眩耀华词等丑态显露无遗。文章“巧”“拙”对比,一正一反,道理自深,立意自明,人品自高。全文吸取了奏章的写法,但以描写为主,并多用反语牢骚,晁补之称此文为“变骚”,是很有道理的。自是之后,仿效者极多,孙樵、梅尧臣、杨维桢等,多继承其精神,学习其构思与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