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禮尚部 > 饋禮 > 九白之貢 九白之貢 jiǔbáizhīgòng 清代外蒙古每年例貢朝廷白色駝、馬,凡九匹,故稱。《清文献通考·輿地二十四》:“[喀爾喀]爲西北强國,共爲七部,有三汗: 中曰土謝圖汗,東曰車臣汗,西曰扎薩克圖汗……崇德三年,三汗並遣使入朝,定各貢白馬八、白駝一、謂這九白之貢,歲以爲常。” 九白之贡喀尔喀蒙古朝贡的一种隆重大礼。源于成吉思汗时代。蒙古族习俗崇九尚白,以九为大,以白为吉,故进贡或赏罚均以九为单位,以九九为最高。如成吉思汗时谒见者“皆以九九为数来献”(《元朝秘史》第267节),1206年成吉思汗即汗位时建“九斿白旗”(《元史》卷六十七)。清崇德三年(1638)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遣使向清朝朝贡,以示隶属,清定九白为年贡,每年贡白马八匹、白驼一匹,岁以为常。 九白之贡 九白之贡明季,东北的后金政权迅速崛起。在皇太极执政时期,为扫清攻明道路,三次用兵察哈尔,统一了漠南蒙古。然后又对漠北蒙古喀尔喀三部施加影响。喀尔喀三部,分别为土谢图汗、扎萨克图汗和车臣汗所统治。明崇祯九年 (后金天聪十年,1636) 二月,皇太极派使臣前往喀尔喀三部,申明利害,劝其遣使赴后金谈判 “讲和事宜”。同年十一月,车臣汗遣卫征喇嘛等来沈阳朝贡。崇祯十一年 (清崇德三年,1638) 三月,喀尔喀三部遣使来朝。蒙古地处沙漠,罕有出产,惟有马匹骆驼可作贡品。皇太极规定每年向清朝各贡白马八匹,白驼一峰,称为“九白之贡”。从此,喀尔喀蒙古与清建立了臣属关系,外蒙古自此归入清朝版图。 ☚ 理事听讼五大臣 哨鹿 ☛ 九白之贡蒙古族历史上最崇高的礼仪。蒙古族自古尚白、崇九。以白色为圣洁、高贵、吉祥的象征,称岁首为“白月”、“白节”,以白色袍靴为最圣洁的服装,白色驼、马、牛、羊为贵重的牲畜;以九为神圣、吉祥、众多、富足的数字。九、白合在一起,就更为神圣、尊贵。1206年,铁木真称成吉思汗,立“九搯白旗”,显示最崇高的权威。元代,每年蒙古皇帝驾幸上都举行祭祀大典时,以牲畜九头、彩缎练绢各九匹、白羊毛九辫作为隆重的祭品。自明代开始,九、白合一的“九白之贡”成为蒙古首领向中原王朝表示的崇高礼仪。据《明实录》载,嘉靖二十五年(1546),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为表明与明朝建立通贡互市的诚意,特准备向明朝进贡“白骆驼九头、白马九匹、白牛九只”。明末,后金征服漠南蒙古,有的部落以此向后金进贡。清崇德三年(1638),清廷命喀尔喀蒙古的土谢图汗、车臣汗和札萨克图汗每年各进献白驼一、白马八,称“九白之贡”,并成为定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