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乙醇中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乙醇中毒

即酒精中毒。酒精(学名乙醇)的主要毒性是严重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首先抑制大脑皮层功能,继而皮层下中枢和小脑活动受累,最后因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麻痹而导致死亡。其症状先为兴奋,运动失调,后为嗜眠,严重者昏迷,虚脱,最后呼吸麻痹而死。酒精是各种酒类饮料中的主要成份。乙醇的中毒量、致死量因个人耐受量而异,一般致死量约为200- — 300毫升。酒类饮料的致死量视所含乙醇浓度而异。一般认为,血液中乙醇浓度为250毫克/100毫升血液或高于此浓度时,即产生严重中毒,400~500毫克/100毫升血液时即能致死。

乙醇中毒

又称“酒精中毒”。一般属于意外事故,其中多因酗酒所致,偶见于医疗事故。乙醇的中毒量与致死量因个体不同而有很大差别,通常认为血液内浓度达400~500毫克%时,即可致死。乙醇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首先抑制大脑的最高级功能,使皮层下中枢失去控制而处于兴奋状态,中毒者表现为感情冲动、性欲增强、面红耳赤等。当毒性作用增强时,皮层下中枢 (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及小脑功能也受到抑制,出现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同时意志力、判断力及辨别能力也减弱。严重时发生昏睡、昏迷、呼吸浅慢、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持续数小时后可死于呼吸衰竭。死者胃内容物有酒味,心、肝、脑充血、水肿。应取周围静脉血、呕吐物及胃内容物检测。

乙醇中毒

乙醇中毒

乙醇(C2H5OH)又称酒精,为无色、易燃、易挥发的液体,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分子量46.07,比重0.7893,沸点78.4℃。能与水及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其蒸气和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医疗工作中用于皮肤消毒。日常酒类饮料中均含不同份量的乙醇。用作工业溶剂、防冻剂和燃料; 用于化工、制药、合成橡胶、塑料、树脂、合成纤维、炸药、粘合剂、化妆品等工业,
乙醇可经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在体内经氧化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体内蓄积较少,其毒性主要为麻醉作用。
乙醇蒸气对眼和上呼吸道粘模有轻度刺激作用。反复长期接触可使皮肤干燥、脱屑、皲裂和发生皮炎。急性职业中毒未见报道。长期接触高浓度乙醇可发生头痛、头晕、易激动、乏力、恶心等症状。口服急性中毒时表现为酩酊状态,其病程分为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和昏睡期。严重者深度昏迷,呼吸浅表或呈潮式呼吸。血中乙醇浓度达0.4~0.5%时,可致死亡。长期酗酒者可见面部血管扩张、皮肤营养障碍、腓肠肌压痛、多发性神经炎、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以及精神病等表现。
一般酒醉可不必治疗。严重者用1%碳酸氢钠或盐水洗胃,同时给予必要的急救、对症和支持疗法。
车间空气中乙醇阈限值为1,900mg/m3 (TLV-TWA,美,1980),最高容许浓度为1,000mg/m3(苏,1972)。

☚ 甲醇中毒   乙二醇中毒 ☛

乙醇中毒

乙醇中毒

乙醇又称酒精。纯乙醇为无色易燃易挥发的液体,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在各种酒类饮料中,所含乙醇量如表。

各种酒类饮料的乙醇含量

酒 名乙醇含量(%)
白 酒
黄 酒
果 酒
啤 酒
50~65
16~20
16~48
3~5

酒精中毒大多数由于饮多量酒精类饮料或嗜酒所致。酗酒成风的国家,急性或慢性乙醇中毒者很多,占中毒的首位,成为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酒精自杀者不多,但有用酒或医用酒精加服其他药物(如催眠药、安定剂、乌头等)自杀者;也有将毒物掺入酒类饮料中他杀者。极少数乙醇中毒是由于医疗上的误用,有将乙醇误作生理盐水输液引起小儿中毒死亡的报道。酒精中毒后使判断能力减退,动作失灵,技术操作的精确度减退,可能在操纵机器时肇祸,特别是驾驶机动车时发生交通事故,引起法律问题。乙醇致死量约为200~300ml,酒类饮料的致死量视所含乙醇浓度而定。一般认为血中乙醇浓度达400~500mg/100ml(或用0.4~0.5%方式表达)即能致死。

血中乙醇浓度与症状的关系

乙醇浓度mg/100ml反 应
50面红、飘然感,无饮酒经验者开车
可能发生意外
50~150话多、激动、自我评论,吵闹,控
制机动车可能发生危险
150~250动作不协调,意识混乱,舌重口吃,
不能开车
250~300
300~400
400~500
眼发亮,开始进入昏迷
昏迷、呼吸有鼾声、体温下降
麻醉、深度昏迷、死亡

从血液中乙醇浓度可推定饮酒量。饮酒后,乙醇广泛分布到体内各内脏组织,根据组织含水量多少,其浓度有所不同。脂肪组织含量少,约为血中浓度的1/4。根据Widmark所设r值,可列公式如下: A为所饮乙醇量,P为体重(g),C为血中乙醇浓度。r值有个体差异,但在同一人基本是一定的。上式中设r为0.75,体重60kg的人,血中浓度为1‰,则求得体内乙醇总量因乙醇的比重为0.789,1g相当于1.2ml,故45克相当于57ml,折合成啤酒(4%)则为1425ml,折合成果酒(15%)则为360ml。
乙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大脑功能。呼吸中枢抑制是重症中毒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中毒者直接死因还可以是酒醉时跌倒引起脑外伤或吸入呕吐物所致的窒息。因乙醇能使血管扩张,体热发散很快,加之乙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如酒醉后卧倒野外死亡,外界低温亦为参予因素。乙醇与催眠药、安定药、抗组织胺药、吗啡及其衍生物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均有协同作用,可加大中毒死亡的危险。饮进的乙醇约80%由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其余由胃吸收。胃内情况对吸收影响很大,空腹时快,脂肪类食物可减慢吸收。由于乙醇的弥散性,吸收后几乎均匀地迅速分布于身体各部组织中,在平衡状态时,脑中含量稍高于血液。一次饮酒后,血中乙醇量于1小时内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吸收的乙醇绝大部分(90%)经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再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小部分乙醇(不到10%) 未经改变随尿液、呼吸、汗液、唾液排泄。由尿排出的乙醇,其总量不超过饮量的3%。
急性酒精中毒者面色大多发红,呼吸有酒味,多言,有失常态,有时举止粗野,每易感情用事,或怒或愠,或悲或喜,有的有夸大狂和盲目冒险的反常行为。有的发生性欲冲动,容易犯罪。兴奋状态消逝后,随着出现动作不协调、舌重口吃、呕吐、步履蹒跚、精神错乱。严重者进入昏睡、昏迷,呼吸浅慢、紫绀,10小时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慢性酒精中毒者由于脑部损害可引起神经精神的改变,某些病人可出现震颤性谵妄。部分病人可能有肝硬化、慢性胃炎、内分泌和代谢紊乱及周围神经炎等。
尸体检查 消化道有刺激征象,所有器官特别是脑及脑膜充血、水肿明显,肺水肿、肝、肾浊肿,膀胱尿潴留。具有特殊意义的是体腔发出酒味。乙醇中毒者容易摔倒,身上可有多数擦伤或挫伤,甚至有脑外伤。有的可见呼吸道被呕吐物堵塞。昏迷时间较长者,往往合并支气管肺炎。慢性酒精中毒者,全身营养不良。主要病变为明显脂肪肝,或已发展为肝硬变,心肌脂肪浸润及萎缩,有的有慢性软脑膜炎、慢性胃炎、肾上腺萎缩。慢性胰腺炎及肾脂肪变性亦非少见。对急性乙醇中毒者,一定要采血测定乙醇浓度。由于死后乙醇可自胃弥散至附近的器官,所以心血不适宜作为检材,应自周围静脉(如股静脉)采血。呕吐物、胃内容物、尿液亦可作为检材,内脏器官中以脑为最好,其次是肺和肝。
毒物鉴定 见“甲醇中毒”。
☚ 毒扁豆碱中毒   甲醇中毒 ☛
0000781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