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科指古时候考试科目的名称。汉代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补郎中,乙科补太子舍人。《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唐宋以后进士都有甲乙科。《文献通考·选举一》:“自武德以来,明经唯丁第,进士唯有乙科而已。”明清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 乙科❶汉代考试录用官员的等级。西汉自武帝始,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岁末考试,其高等为甲科,次为乙科、丙科。据《汉书·儒林传》,平帝时,岁课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东汉沿袭此制。顺帝时又增设甲、乙科员各十人。 ❷科举考试用语。唐代明经分为甲、乙、丙、丁四第,进士分为甲、乙两第。辽代分甲、乙科。明清时称举人为乙科,一名乙榜。初,考中举人谓之一榜,后以进士有甲榜之称,遂以一为乙。 乙科古代一时考试科目的名称,进士考试分为甲科、乙科。 乙科指科目的第二等,明清时作为举人的代称。参见“甲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