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乐府二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乐府二首

 

其一
 妾心如镜面,一规秋水清;
郎心如镜背,磨杀不分明。
 其二
 郎心如纸鸢,断线随风去;
愿得上林枝,为妾萦留住。


 南朝乐府民歌大多是情歌,有不少是女子之作,“吴声歌”尤其如此。许棐此二首是拟 “吴声歌”之作。许棐以日常生活中常见之镜子和风筝作喻体,很得南朝乐府民歌 “遇景得情,任意落笔” (明曹安 《谰言长语》 ) 特点之旨。二首皆为代言体。
 第一首写诗中男女爱情之变异。隐字谐声之双关语是吴声歌之一大特点,许棐运用自如。镜面光亮、明净,正如女主人公心灵之纯洁无瑕,故用以比“妾心” 。“镜面” 是镜子之正面,又关涉隐字品行端正、信守情约之 “正”。且镜面可以照人,又喻女子善于关照他人情感,知以心去爱人,其无私之情可见。首二句有连比之关系,人心以镜面比,镜面以秋水比,女子之心即如镜面亦如秋水; 又第一句对女子内美形象进行粗略勾勒,第二句继之以细致刻画,是递进关系; 再第一句做内美描绘,第二句作外貌描绘,是对比关系。“秋水”前冠以“一规”二字很有意味。“规”是画圆之工具,这里指圆形,隐“池”字,言秋水乃池中之秋水; 亦隐“归”字,言女子出嫁; 又隐“闺”字,与“妾”字同为自指,但此则重在言己身贞洁。“一规秋水” 即“一池秋水”,说明爱情态度之严肃认真。池水是静水而非流水,“归”和“闺” 皆有其引申义,各隐字又皆与诗义相通。池水含敛、平静,正是女子对“郎”感情诚实、专一之意象。秋水深沉,明澈见底,以喻女子对“郎”感情之深挚、柔厚,态度之明确、坦率。“清”字。词面形容秋水之美,词底是谐声字“情”。“一规秋水清(情)” ,言一表清丽、文雅之外貌,又言一片含蓄诚挚之真情。此句写得很动人,使人宛如见到婷婷玉立之一闺秀。首二句写女子心灵之美、情感之美、道德之美、外貌之美。如此一位内外俱佳之钟情女子则得不到公平之回报,她倾心之人竟“心如镜背”。“背”字一语双关,言镜子之反面,亦言弃信之背约,暗示男子有伤德之举。《诗经》 曰: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大雅·抑》 ) 人之礼尚往来,并非为着物之交换得利,而是使彼此感情得到交流,倘若只有桃之投而无李之报,便是不平等之交换。当然,“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 《诗经·卫风·木瓜》 ) 这种敬一尺,回敬一丈之交换亦不平等,但前一种不平等交换只能使感情淡化,而后一种则能使感情深化。爱情往往就是在厚报之循环往复的叠加中发展、增进的。诗中这对情侣曾有过一段甜蜜的爱情生活,但男子逐渐发生了变异,他身上滋长了一种危害爱情之因素,表现出一种暖昧、模糊、游移的“不分明”之态度。“镜背”因没有琢磨光亮而不能照人,此意在喻男子没有以心爱人,没有关照女子之情感,其自私之性可见。“镜面”与“镜背”对比,清浊、美丑自见,这对情侣一多情、一薄情亦不言而喻了。多情女与薄情郎既然不能肝胆相照,两颗心之间就必然产生隔阂。没有什么比隔阂更能摧毁爱情了。“磨杀不分明”暗示了这对情侣的爱情天地已布上阴云。
 第二首承第一首之意而发,写二人爱情之悲剧。风筝体轻,有遇风即飞之特性,男子见异思迁正如风筝之轻薄,故女子以“纸鸢”比薄情郎之心。女子苦心借物相比以期男子醒悟,但男子一意孤行,终于由对女子的暧昧态度发展到断然抛弃。“断线”亦双关语,实喻感情上之线断。“风”,不言而喻是薄情郎之新欢。风固然有吹物而动之力,然若物之根基牢固,有其自重,也能抗拒风之诱力。“断线随风去”是女子惋惜情侣变心之悲叹,是对男子不珍惜爱情、轻率抛弃人的行为之痛斥。末二句描写女子之心理活动,与前二句形成情感上之对比。男子无理抛弃人,品性轻薄,行为轻率,道德鄙陋,而女子则“心如镜面”,且对男子一往情深,极为宽厚,轻飘的风筝已“随风去”,女子尚企望能“萦留住”。相比之下,一痴情,一绝情显然。风筝能随风而飞,然树枝则有阻挡之力,能在其飞程中挡住其去路,使之迫降。“上林枝”指树木,言外或许指对男子具有威慑力之人事。女子想借助强势之目的并非要中伤男子,而只想“留住”他,其愿望良好,用意亦善,男子见异思迁本属非德之举,而女子想阻止之则是德举。其情之深、意之厚、仁之至、义之尽、为人之宽容,足以表明其人格、心灵之美,正如 “镜面” 之光洁、“秋水” 之明澈。
 许棐塑造了女子美丽、痴情、善良之形象,也塑造了那个朝三暮四的感情骗子之丑恶形象,一褒一贬尽在无言之中。许棐捕捉到飘飞之风筝有被树枝截路之偶然现象,设为女子求挽回郎心之幻想,为她被损伤之心给予一点精神慰藉和感情补偿,亦含蓄地赞美了女子柔厚芳洁之行性。可见许棐构思之奇、用笔之巧。

乐府诗《乐府二首》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乐府二首

 

[宋]许棐


 妾心如镜面,一规秋水清;郎心如镜背,磨杀不分明。郎心如纸鸢,断线随风去;愿得上林枝,为妾萦留住。

 此诗题名“乐府”,表明作者有拟习古代乐府民歌的意趣。南朝乐府民歌,特别是《吴声歌》和《西曲歌》特点较为鲜明:从内容上看,多以描写男女爱情为主要题材,偏于抒情;从形式上看,多为五言四句,且善用比兴,语言清新自然。作者许棐,海盐(今属浙江)人,这里正是《西曲歌》产生之地,耳濡目染诗人精熟此体。《乐府二首》明显地体现了南朝乐府民歌的这些特点。
 第一首通过两个对比的比喻,抒发了女主人公的纯真痴情和对情郎的幽怨。 “妾心如镜面”一个比喻表现了女主人公心地单纯感情专一的品格。”一规秋水清”,“规”同“窥”,看也。”秋水清”是比中之比。前人有以“秋水”喻铜镜的,如唐诗人鲍溶《古鉴》诗云: “曾向春窗分绰约,误回秋水照蹉跎”。又有以“秋水”喻心神之清的,如杜甫《徐卿二子歌》云:”大儿九龄色清澈,秋水为神玉为骨。”这里以“秋水”作比,则把女主人公的心底和铜镜这喻体、被喻体溶为一体,赋予这个比喻以丰富的内涵,借秋水的清澈澄净,既给铜镜的明净以形象说明,又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灵纯洁。
 与“妾心”相对比的是“郎心”。古人用的铜镜正面经打磨后光亮可鉴人,镜背通常铸有镜纽和花纹。诗人以铜镜的正背一光一晦两面对照写来,通过女子的痴心反衬出了男子对待爱情的暧昧,这种暧昧甚至达到了“磨杀不分明”的程度。“磨杀”即打磨,用镜背打磨也不光亮喻男子用心不专,即使女子倾心相爱也难以感化。二句把女子亦爱亦怨的复杂感情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第二首“郎心如纸鸢”紧承“郎心如镜背”而来,从比喻上看郎心由暧昧而负心,程度更甚,从意境上说又另辟新境;那边是负情的郎心游移不定,正象飞游云天的风筝忽上忽下,亦东亦西飘忽不定;这边是痴情的妾心,仰天张望,幻想着用爱情的丝线去牵引,即使不能够并蒂连心也可以有一线在手。然而这象征着郎心的风筝终于“断线随风去”,给她留下的只有怅惘。但她还不忍心绝情,幻想他能一朝幡然悔悟,回心转意,因而她从内心深处暗自祈祷: “愿得上林枝,为妾萦留住!”“上林”即上林苑”,是汉代皇帝的花园。”上林枝”借指高大的树木。诗中女主人公根据风筝断线后常被高枝挂住的现象而产生借助某种力量为她“萦留住”郎心的奇想。至此诗情又一迥旋,如长河九曲一波三折。
 诗中的女主人公尚沉于虚无飘渺的幻想中,却给读者留下了不尽的联想。痴情女子负心郎是一个亘古的主题,而此诗中女子的痴情尤甚,郎心暧昧游疑进而情断远逝都没能使产生“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的决绝。这不仅表现了女子的纯情痴意,也从侧面反映了女子地位的可怜与可悲。

古代爱情诗词《》乐府二首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乐府二首

 

 妾心如镜面,一规秋水清;
 郎心如镜背,磨杀不分明。
 
 郎心如纸鸢,断线随风去。
 愿得上林枝,为妾萦留住。


 上面所录两首诗,作者许棐为之题名为《乐府》。其实,这并不太准确,因为乐府一般不知作者姓名,倒是应该更名为“仿乐府”,或“新乐府”似乎更为合适。诗人之所以题此名,是因为这两首从内容到手法风格都与乐府相似:题材,情歌;风格,明快;语言,口语化;手法,以比兴为主。句式则是五言四句。从整体上看,颇类南北朝时的南朝民歌。
 两首乐府诗都是被负的女性责怨变心的男人。
 诗中的女主人公对自己的意中人“郎”爱得执着,爱得纯真。诗人以青年女子最贴心的爱物“镜”作比,来表现这种神圣的爱:“妾心如镜面,一规秋水清”。妾,古时女子的谦称,用于此处,更显女主人公性格的柔旎可爱。“规”,通“窥”、“闚”,本义为“窥测”,《韩非子·制分》:“然则去微奸之奈何? 其务令之相规其情者也。”“相规其情”,互相窥测对方之情的意思。此处可释为“偷看”、“偷照(镜子)”。女主人公说,自己的那颗纯洁的爱郎之心就象镜子的正面一样,晶洁光亮,照彻肺腑,莫要说端庄认真严肃仔细地对镜相照,只要“一规”,即只要偷偷地或者说是随意地一照,便可“秋水清”了。此句数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表现了诗人的深厚匠力。女主人公爱郎心质的纯真无暇,爱照铜镜的羞涩感情,尽在这“一规”的刹那唯妙唯肖、形似神似地摄照下来。“秋水清”三字含蕴甚深。字面上似写铜镜的正面晶莹无暇,仔细玩味,却更是表白女主人公对所爱者的童贞之心。一颗少女的专一爱心突突地跳动在读者面前。
 受着社会的生理的制约的少女们总是捧着幼稚的爱情走进爱的海洋,想在这汪洋大海之中找到一朵能永远包孕她的爱的浪花,但她们得到的却常常是失望。“郎心如镜背,磨杀不分明。”自己所爱的人对自己的态度却象铜镜的背面斑驳晦暗,映象模糊。“磨杀”,磨透,磨尽。即使把镜背磨完磨透了,也照不清郎的那颗心,情郎对自己到底是爱还是不爱?是真爱还是假爱?是专爱还是滥爱,她都无从知晓,女主人公真是伤心极了!
 第二首诗作者又再作一个比喻,将“郎心”的这种“不分明”明朗化。“郎心如纸鸢,断线随风去”。情郎的心象纸做的鹞鹰一样,现在已经和她断了“线”,向他处飘去。是对她的爱已经感到厌腻?还是另有新欢?她虽然无法具体断定,但是不愿再和自己往来则是确定无疑的了。自古以来,爱的双方常是“痴情女子负心汉”,虽然情郎已决绝而去,但是,既然他(她)们过去曾经有红线系挽(可能曾经耳鬓厮磨,可能曾经山盟海誓),她就不会忘记自己的“情郎”:“愿得上林枝,为妾萦留住。”上林,汉武帝时的御花园,园中巨树无穷,高耸千尺。汉代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曾专作《上林赋》咏之。赋中说: “深林巨木,崭岩㟥嵯”,“长千仞,大连抱”,“视之无端,究之无穷”。 树木高达千仞,“视之无端”,司马相如于此使用了夸张手法是很明显的,女主人公希望在自己的情郎——这个掐断了爱情红线的纸鸢风筝飞往新欢的路途之中,能有一棵象上林苑的千仞巨木那样的大树挡住他的去路,挂住他的线和翅膀,收束住他的心。她幻想自己的情郎能迷途知返,回到身边,再续旧爱,以期百年。第二首诗可能还有意使用了一个典故。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结为伉俪后,得同乡杨得意(汉武帝的狗监)的推荐在长安做了大官,其后,他爱上了京都的另一个女子。卓文君闻知后,写了一首《白头吟》寄给司马相如,表示自己别后的痛苦和对司马相如的贞心。司马相如读诗后感动异常,遂与卓文君偕婉如初。女主人公也许是要用这二首诗来打动变了心的情郎吧!
 《乐府二首》用语平白如话,风格明快,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殷切感人。三个比喻和一个典故的使用,表现了作者想象的丰富。此诗仿南朝乐府而做,可谓得其神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