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乐书要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乐书要录 乐书要录乐律学著作。唐代元万顷等人奉武则天命编撰。共十卷,现存五、六、七三卷。第五卷有“辨音声”、“论二变义”等十一篇,第六卷有“纪律吕”等四篇,第七卷有“律吕旋宫法”、“识声律法”、“论一律有七声义”等三篇。文中强调“二变”的运用,阐明七声的起源,论述了旋宫之法。常见版本有《佚存丛书》本及《丛书集成》本。 ☚ 琴操 乐府古题要解 ☛ 乐书要录 《乐书要录》唐代乐律学著作,武则天时元万顷等奉敕撰。《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乐书要录》十卷,大圣天后撰。”原书在国内早佚,现存一本保存在日本。日本灵龟二年(716)遣唐使吉备真备于天平七年归国时携去此本,经辗转相传,残存其中的第五卷至第七卷。后经翻刻,有《丛书集成》等本。残本第五卷有“辨音声审声源”、“论二变义”等十目,表现了唐代人用律重视实际、轻视教条的特点。第六卷记述律吕之学,大略因袭旧说。第七卷有“律吕旋宫法”等三目,论及顺旋、逆旋两种旋宫法,是现存最早的阐明古代旋宫真义的文献。这两种旋宫法在宋代被称为右旋、左旋,后人又称之为“为调”“之调”,在词乐的宫调名中可以看到它们的应用。 ☚ 《隋书·音乐志》 《通典·乐典》 ☛ 乐书要录三卷。撰者名氏不详。日本天瀑山人刊入所辑《佚存丛书》,题曰:史称天平七年日本遣唐留学生归,献《唐礼》一百三十卷,《大衍历经》一卷,《大衍历立成》十二卷及《乐书要录》十卷等,此书始在日本流传。《乐书要录》在中国久已失传,《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并载作十卷,云武后撰,似为官纂性质之书。今此本仅存第五、第六、第七三卷,然唐代乐书尚流传彼邦至今,已弥足珍贵。书中每卷之首载有子目,卷五为述辨音声、审声源、七声相生、论二变义等;卷六述纪律吕、谨权量、审飞候等,多据《礼记》、《国语》、《汉书·律历志》等书,其中审飞候一节,载汉律室图,引据司马彪《续汉书志》、信都芳《乐书》、苏夔《乐志》以为之解,记叙甚详。此书所收候气之法最为详尽,足备参考。另外《乐书》、《乐志》二书,均见于唐志,今已久佚,但由此书所引尚可窥见其大概。卷七为述律吕旋宫、识声律法等。今存《佚存丛书》本。 《乐书要录》通俗性的乐律理论专著。成书于唐代久视元年(700年),由著作郎元万顷等人奉敕而撰。原有10卷,国内已失传。日本尚存3卷,系日本遣唐使团留学生吉备真备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4年)归国时带走全书的残部,即第五、六、七卷。卷五有“七声相生法”、“论二变义”、“辨音声审声源”等共11个小题;卷六有“记律吕”、“乾坤唱和义”等4篇;卷七有“律吕旋宫法”、“识声律法”、“论一律有七声义”等3题。书中对于变声的强调,顺逆两种旋宫法的论述,及附带的“十二律相生图”等。对于了解唐代音乐实践与乐律宫调相结合的情况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