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乌栖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乌栖曲 乌栖曲乐府歌曲名。《西曲歌》之一。现存歌辞系梁简文帝、元帝等作,多叙游乐之事。又陈后主有《栖乌曲》,实为一调。 ☚ 乌夜啼 估客乐 ☛ 乌栖曲 乌栖曲❶南朝乐府篇名。见《乐府诗集》卷四八《清商曲辞·西曲歌》。梁简文帝、梁元帝、萧子显、徐陵等人并有此题之作,内容多写男女欢爱。后唐代李白亦曾以此题为诗,讽刺古代帝王的荒淫生活。 ☚ 乌夜啼 莫愁乐 ☛ 乌栖曲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白 ←上一篇:草书歌行 下一篇: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 诗词简介: 据范传正《唐翰林李公新墓碑》和孟棨《本事诗》载:李白初至长安,诗人贺知章一见呼为“谪仙人”,吟其《乌栖曲》(一说《乌夜啼》),赞叹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知其为未入长安之作。李白未入长安前,曾漫游吴中,此诗当为李白游览苏州时的怀古之作。《乌栖曲》,是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 旧题。多写男女欢娱之情。现存南朝梁简文章萧纲、徐陵的作品,都比较绮靡。李白此诗近似纯客观地描写吴王夫差和西施的宫廷生活,表面看来似与旧题无异。然而诗中却以日升月落、时间的不断推移,与宫中寻欢作乐的无穷无已作对比。不动声色地讽刺了宫廷中荒淫无度的生活。李白七古向以诗风豪放雄肆著称。而此诗含蓄秀婉,寄兴深微,别具一格。表现了伟大诗人既有主体风格,而又风格多样的特点。
乌栖曲 白马逐朱车1,黄昏入狭斜。狭斜柳树乌争宿,争枝未得飞上屋 【校记】 1.朱,《全唐诗》一作“牛”。 【注释】: [乌栖曲] 《乐府诗集》卷四八“清商曲辞·西曲歌”:梁简文帝《乌栖曲》四首:“芙蓉作船丝作 [朱车] 红漆的车子,富贵家所乘。唐王昌龄《乌栖曲》:“白马逐朱车,黄昏入狭邪。”刘复《春游曲》:“裁衫催白纻,迎客走朱车。” [狭斜] 小街曲巷。多指妓院。《乐府诗集》卷三五“相和歌辞·清调曲”:古乐府《长安有狭斜行》:“长安有狭斜,狭斜不容车。适逢两少年,挟毂问君家。君家新市傍,易知复难忘。大子二千石,中子孝亷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三子俱入室,室中自生光。大妇织绮纻,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琴上高堂。丈夫且徐徐,调弦讵未央。”述少年冶游之事,后遂称娼妓居处为“狭斜”。沈约《丽人赋》:“狭斜才女,铜街丽人。”卢照邻《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乌啼] 唐崔令钦《教坊记》:“《乌夜啼》,宋彭城王义康、衡阳王义季弟,囚之浔阳,后宥之,使未达,衡王家人扣二王所囚院,曰:‘昨夜乌夜啼,官当有赦。’少顷,使至,故有此曲。亦入琴操。”《乐府诗集》卷四七列入“清商曲”之“吴声歌曲”,有曰:“按,史书称临川王义康为江州,而云衡阳王义季,传之误也。《古今乐录》曰:‘《乌夜啼》旧舞十六人。’《乐府解题》曰:‘亦有《乌栖曲》,不知与此同否?” 唐刘长卿《登余干古县城》:“官舍已空秋草绿,女墙犹在夜乌啼。” 乌栖曲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①,吴王宫里醉西施②。吴歌楚舞欢未毕③,青山欲衔半边日④。银箭金壶漏水多⑤,起看秋月坠江波⑥,东方渐高奈乐何⑦! 【解题】 《乌栖曲》为六朝乐府《清商曲》旧题,前人此题之作多写男女爱。 李白此诗约为开元十四年(726)东涉溟海途经苏州时有感而作。唐孟棨《本事诗· 高逸》记载,李白初至京师,贺知章见此诗,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全诗以时间为线索,从“乌栖时”到“东方渐高”,描写吴王昼夜狂欢情景,不著贬辞,而讥刺深寓其中。“乐极生悲之意写得微婉,荒宴未几而麋鹿游于姑苏矣。全不说破,可谓兴寄深微者。”(《唐宋诗醇》卷二) 【注释】 ①姑苏台: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阖闾(he lu)兴建、其子夫差增修的游乐之地,后为吴太子友所焚。乌栖时:指黄昏。②吴王:此指春秋时吴王夫差(前?—前473)。公元前494年,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勾践献美女西施求和,从此夫差骄奢淫逸,与西施昼夜饮酒作乐。二十年后,勾践举兵复仇,吴国遂亡。③吴歌楚舞:春秋时吴国与楚国疆域相接,都在南方,此泛指南方歌舞。④此句形容太阳下山时景象。意谓整天作乐又到了黄昏。⑤银箭金壶:我国古代的计时器。以铜壶盛水,水从壶底孔中缓缓滴漏。水中立一有刻度的箭,度数随着水平面逐渐下降而变化,借以标志时间。一作“金壶丁丁”。漏水多:表明夜已深。⑥此句意谓一夜又到了尽头。秋月坠江波:黎明时的景色。⑦此句意谓吴王日夜寻欢作乐,即使天亮,又有什么关系! 东方渐高:东方渐渐发白。高:读作皜(hao),白色。汉乐府《有所思》:“东方须臾高知之”,“高”字与此意同。奈乐何:一作“奈尔何”。 乌栖曲(唐)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 吴王宫里醉西施①。 姑苏台曾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豪华建筑之一,相传由吴王阖闾、夫差两代君主经营而成。越灭吴后,将姑苏台焚毁拆光,以至后人连对姑苏台的原址也说不清了。一说在苏州城西南的七子山北、连尧峰山的小紫石山(今称姑苏山);一说在苏州城西南胥口镇南濒临太湖的胥山(今称清明山);另有说在苏州城西的灵岩山。 《乌栖曲》是乐府旧题,据《乐府诗集》,梁简文帝、元帝及萧子显等所作,写的都是日落后男女的轻靡艳情。乌栖,即日落乌雀归栖之时。此曲虽然也写吴王、西施长夜欢宴,看似艳曲,但实际是一首怀古诗,对这种行径持嘲讽、批判的态度。还有人认为此诗有讽刺唐明皇杨贵妃的寓意(《唐诗训解》)。 【作者】 李白,唐诗人,生平见前山西《太原早秋》诗。 【注释】 ①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传说原为浣纱女,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将其献给吴王夫差,使夫差耽色忘政,勾践乘间兴兵灭吴复仇,事见《吴越春秋》等。②此句言又到黄昏时候。③“银箭”两句说,时间过得真快,月坠星隐,眼看又要天亮了。铜壶滴漏是古代的计时工具。铜壶贮水,底有孔滴漏,水中置银箭,其上刻度,随水平面下降而变化,以示时间。④渐高:指太阳。这句说,虽然天亮日出,吴王还是兴犹未尽,日以继夜地玩下去。 乌栖曲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歌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素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乌栖曲》是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古辞为七言四句,两句换韵,内容较为靡丽。本篇讽刺宫廷淫靡生活,在内容形式上都推陈出新。 相传吴王夫差曾筑姑苏台,旧址在今苏州西南姑苏山,上建春宵宫,与西施在宫中为长夜之饮。前四句即紧扣题面,写姑苏台之黄昏。“乌栖时”三字不仅点出时间,同时将吴宫置于昏林暮鸦的背景上,也带有几分象征色彩,使人联想到吴国已出现的没落趋势。“醉西施”既是说与西施共醉,即沉湎于酒;也是说惑溺于西施,即沉湎于色。“欢未毕”三字,可见宴乐是从日间进行到黄昏日落,这黄昏日落却又成为长夜之饮的开始。而黄昏日落本身,也是一个没落的象征。 接下来诗人跳过长夜之饮的场面,以两句写姑苏台之黎明。“起看秋月坠江波”与“青山欲衔半边日”适成照映,以“起看”二字暗示沉湎于酒色中的吴王心态,——与处于狂欢极乐中所有的人一样,他感到时间过得太快,所谓“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于是昼则望长绳系日,却依然出现了“青山欲衔半边日”的黄昏;夜则盼月驻中天,却依然出现了“起看秋月坠江波”的黎明。尽管夜以继日地行乐,然而欢乐仍然填不满精神的空虚。 于是诗的结尾有意突破《乌栖曲》古辞偶句收结的格式,变偶为奇,为诗安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东方渐高奈乐何!”通常情况人们只在穷途末路时徒呼奈何,岂有面对没完没了的欢乐而徒呼奈何之理?然而诗人通过这一不同寻常的呼告,暗示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和“乐极生悲”的意思。《唐宋诗醇》评道:“乐极生悲之意写得微婉,未几而麋鹿游于姑苏矣。全不说破,可谓寄兴深微者。(略)末缀一单句,有不尽之妙。” 李白的七古一般都写得雄奇恣肆,而本篇则偏于含蓄收敛,成为别调。前人或以为它是借吴宫荒淫来托讽唐玄宗的沉湎声色,迷恋杨妃,是完全可能的。据《本事诗》载,李白初见贺知章,贺见《乌栖曲》叹赏苦吟道:“此诗可以泣鬼神矣”,看来这话不单纯是从艺术角度着眼的。 《乌栖曲》wu qi quSong of Perching Crows→萧纲 (Xiao Ga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