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乌栖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乌栖曲

乌栖曲

乐府歌曲名。《西曲歌》之一。现存歌辞系梁简文帝、元帝等作,多叙游乐之事。又陈后主有《栖乌曲》,实为一调。

☚ 乌夜啼   估客乐 ☛
乌栖曲

乌栖曲

❶南朝乐府篇名。见《乐府诗集》卷四八《清商曲辞·西曲歌》。梁简文帝、梁元帝、萧子显、徐陵等人并有此题之作,内容多写男女欢爱。后唐代李白亦曾以此题为诗,讽刺古代帝王的荒淫生活。
❷唐诗篇名。七古。李白作。见《李太白全集》卷三。疑为初次游苏州时所作。词曰:“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此诗描绘吴王夫差日夜欢娱情事,寓讽刺于客观叙写之中,意深词婉,不着痕迹,为李白七古中别具一格之作。孟棨《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唐宋诗醇》卷二评曰:“乐极生悲之意写得微婉,未几而麋鹿游于姑苏矣。全不说破,可谓寄兴深微者。”“末缀一单句,有不尽之妙。”

☚ 乌夜啼   莫愁乐 ☛

乌栖曲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白
←上一篇:草书歌行 下一篇: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
诗词简介:
据范传正《唐翰林李公新墓碑》和孟棨《本事诗》载:李白初至长安,诗人贺知章一见呼为“谪仙人”,吟其《乌栖曲》(一说《乌夜啼》),赞叹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知其为未入长安之作。李白未入长安前,曾漫游吴中,此诗当为李白游览苏州时的怀古之作。《乌栖曲》,是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 旧题。多写男女欢娱之情。现存南朝梁简文章萧纲、徐陵的作品,都比较绮靡。李白此诗近似纯客观地描写吴王夫差和西施的宫廷生活,表面看来似与旧题无异。然而诗中却以日升月落、时间的不断推移,与宫中寻欢作乐的无穷无已作对比。不动声色地讽刺了宫廷中荒淫无度的生活。李白七古向以诗风豪放雄肆著称。而此诗含蓄秀婉,寄兴深微,别具一格。表现了伟大诗人既有主体风格,而又风格多样的特点。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乌栖曲》
    .[唐].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 《 wū qī qǔ 》 
    《 乌 栖 曲 》 
    .[ tánɡ ]. lǐ bái.
    .[ 唐 ]. 李 白 .
    ɡū sū tái shànɡ wū qī shí , wú wánɡ ɡōnɡ lǐ zuì xī shī 。 
    姑 苏 台 上 乌 栖 时 , 吴 王 宫 里 醉 西 施 。 
    wú ɡē chǔ wǔ huān wèi bì , qīnɡ shān yù xián bàn biān rì 。 
    吴 歌 楚 舞 欢 未 毕 , 青 山 欲 衔 半 边 日 。 
    yín jiàn jīn hú lòu shuǐ duō , qǐ kàn qiū yuè zhuì jiānɡ bō 。 
    银 箭 金 壶 漏 水 多 , 起 看 秋 月 坠 江 波 。 
    dōnɡ fānɡ jiàn ɡāo nài lè hé 。 
    东 方 渐 高 奈 乐 何 。 
     
  • 《烏棲曲》
    .[唐].李白.
    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
    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
    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
    東方漸高奈樂何。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译文】 姑苏台上乌鸟欲栖的黄昏,春宵宫里吴王和西施醉熏熏。吴歌未歇楚舞如风起,西山上,看看红日嵌半轮。金壶里滴漏声声敲至明,太阳东山出,秋月西江沉。日升月落,怎能影响他贪欢作乐的人!
     
  • 【注释】

    ①姑苏台: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胥山上,吴王阖闾始建,后吴王夫差加以增筑。据《越绝书》:此台三年才建成,横广五里。台上别立春宵宫,吴王与宫嫔等在宫中彻夜饮酒。造千石酒钟,作天池,池中造青龙舟,舟中盛陈妓乐,夫差与西施整日在水上嬉戏。乌栖时:黄昏时候。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美女。

    ②吴歌楚舞:指南方乐舞。春秋时吴、楚疆域相接,都是南方的国家。

    ③银箭金壶:我国古代计时用具。金壶用铜制成,内贮水,壶底有孔,使水下漏。水中有一枝刻有度数的箭。以水平面下降露出的度数来计算时间多少。

    ④奈乐何:对吴王的贪欢作乐又能怎么办呢?一作“奈尔何”。
  •  
    【集评】 元·萧士赞:“此诗虽只乐府,然深得国风刺诗之体。盛言其美而不美者自见,观者其毋忽诸。”(《分类补注李太白集》卷二)
     
    明·朱谏:“按:白为此诗,无有讥刺之辞,旧说以为盛言其美而不美者自见,正所以刺之也,意或得之。”(《李诗选注》卷二)
     
    清·王夫之:“艳诗有述欢好者,有述怨情者,三百篇亦所不废。顾皆流览而达其定情,非沉迷不反,以身为妖冶之媒也。嗣是作者,如‘荷叶罗裙一色裁’,‘昨夜风开露井桃’,皆艳极而有所止。至如太白《乌栖曲》诸篇,则又寓意高远,尤为雅奏。”(《姜斋诗话》卷二)
     
    清·沈德潜:“末句为乐难久也。缀一单句,格奇。”(《唐诗别裁》卷六)
     
    清·爱新觉罗弘历等:“乐极悲生之意写得微婉,未几而麋鹿游于姑苏矣。全不说破,可谓寄兴深微者。胡应麟以杜之《七哀》隽永深厚,法律森然,谓此篇斤两稍轻,咏叹不足。真意为谤伤,未足与议也。末缀一单句,有不尽之妙。”(《唐宋诗醇》卷二)
     
    清·王尧衢:“此篇七句三转韵,而以首二句为根”。(《唐诗合解》卷三)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乌栖曲》是乐府旧题,据《乐府诗集》,梁代的简文帝、元帝、萧子显并有此作。乌栖,日落之时,即黄昏。梁简文帝等人的作品,写的都是日落后男女的轻靡艳情,没有多大意义。李白此作,虽然也写吴王西施长夜欢宴,貌似艳曲,但突破前人窠臼,实际是一曲姑苏怀古,诗人对吴王淫靡行径持嘲讽、批判和否定态度,含有希望统治者从中吸取教训的用意。
     
    姑苏台在今江苏吴县木渎镇附近的灵岩山(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阖闾创建。吴国击败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伺机复仇;他还献美女西施给吴王夫差,以瓦解他的斗志,夫差果然中计,增饰其台,广五里,耗费许多人力物力。台上有馆娃宫,又有春宵宫。吴王和西施常在那儿作长夜之饮,果然,“从此君王不早朝”。又作天池,造青龙舟,舟中盛陈妓乐,夫差和西施天天荡舟水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王勾践终于灭吴。吴国由一个战胜国走向覆灭,原因当然有多方面,但夫差沉溺于酒色,不能不说是个重要原因。吴国由强而亡,很引起后代有识之士的重视。李白此曲虽然作于早年漫游时期,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历史往往有某些惊人的相似之处,唐玄宗耽溺于杨贵妃,后来终于导致安史之乱,随之是仑皇幸蜀,鼎盛的唐王朝从此走向衰弱。诗人不是政治预言家,但严酷的历史现实却反证了此诗的深刻意义。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首两句即交代了时、地、事。乌栖时,西施已醉,足见酒宴不始于黄昏;从酒宴到醉酒,时间不会太短,从而暗示酒宴是从白天进行到黄昏。诗中说西施醉酒,其实吴王何尝不醉酒?“醉西施”,还有吴王醉心,醉溺于西施一层含意。成天沉醉酒色,如何有心于国事?“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下句照应 “乌栖时”,“衔”字用得生动形象。青山衔住半边日,时间不早,一转眼就黄昏了,好快。“欲衔”与“未毕”还形成对照,酒宴不散,轻歌曼舞还没完没了呢!吴王宫里唱吴歌,似无可非议;吴宫里跳的却是楚舞,就不那么寻常了。“楚舞”,泛指吴地以外之舞。“欢未毕”三字下得讲究,一方面暗示白天欢之未足,将夜以继之,并自然引出五、六两句;另一方面,又写出吴宫的荒淫,歌舞不停,必然不是少数几个宫女就能胜任的。

    这就使我们想起也是因荒淫无度而亡国的陈后主,他选宫女千余人习唱 《玉树后庭花》等曲,“分部迭进”,以供其享乐。吴王宫中不间断的歌舞,或许也采用这种“分部迭进”的方式。“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日之不足,夜又相继,而且一闹又差不多一整夜。“银箭金壶”是古代计时的工具。金壶用铜制成,中贮水,下有孔以让水点滴漏。水中有箭,上有刻度,用来表示时间。“漏水多”,说明夜已渐渐消失。吴王起看,秋月坠江,欢娱未毕,天却将破晓。白天过得快,夜晚也过得快,荒淫无度,唯恐不能毕欢尽乐。此句的“起看”及上文的“未毕”、“欲衔”,极写吴王那阴暗而荒唐的变态心理。“东方渐高奈乐何”,《唐宋诗醇》说:“末缀一单句,有不尽之妙”。前人作此曲,都以偶句作结,李白突破这种模式,仅一句就戛然而止,显得更为古朴。“高”,同 “”皜、发白、发亮之意。东方渐渐发白,天亮了,对吴王的寻欢作乐又能怎么办呢?新的一天开始了,吴王当然照样日以继夜贪欢寻乐。
     
     由 “乌栖时”、山衔日而秋月坠波、“东方渐高”,明写吴王宫中由黄昏至天明的荒淫,实则还暗示白昼也同样荒淫。白昼而黑夜,黑夜而白昼,何日不是如此?至于荒淫的后果,只在末句稍稍点到即止。《唐宋诗醇》 说:“乐极悲生之意写得微婉,未几而糜鹿游于姑苏矣。全不说破,可谓寄兴深微者。”王夫之的 《薑斋诗话》 也说它“寓意高远”。全曲的背景是暮鸦栖林,是日衔半山,是漏刻水多,是秋月坠波,虽然欢乐,但色调昏暗,气氛低沉。同样写宫中夜宴,李后主的 《玉楼春》 是春殿笙箫,高堂华烛,风飘香屑,色调明艳,气氛热烈,洋洋自得的神采溢于纸表。两相比较,此曲所写的种种物象则有一定象征性,暗示着吴国的没落,西山日暮,甚至悲剧性的结局。据《本事诗》 载,李白当初由蜀至京,前辈诗人贺知章见到这首诗叹赏苦吟,称赞道:“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吴王耽于酒色而终于导致吴国覆灭的教训,经过李白大手笔的点染,照理应引起统治者加倍的重视,遗憾的是它最终未能惊破早年励精图治,晚年沉迷于杨贵妃的唐玄宗的霓裳羽衣之梦。
  •  《乌栖曲》为南朝乐府《西曲歌》旧题,《乐府诗集》中所收《清 商曲辞·西曲歌》,内容多写男女欢情。姑苏台在今江苏苏州西南。据 《述异记》载:“吴王夫差筑姑苏之台,三年乃成。周旋诘屈,横亘五里,崇 饰土木,殚耗人力。宫妓数千人。上别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造千石酒 钟。夫差作天池,池中造青龙舟,舟中盛陈妓乐,日与西施为水嬉。”此诗 即取材于此,描写吴王夫差与西施昼夜饮酒作乐之事。
     
     日落时分,姑苏台上,吴王宫里肆筵设席。皓齿慢发,轻舞飞扬,宫中 美人西施醉态朦胧。歌舞尚未停息,西边山峰已经吞没半轮红日,不知不 觉暮色即将降临。正沉醉之时,欢娱未已,于是夜以继日。铜壶漏水渐渐 增多,银箭刻度不断上升,漫漫秋夜也就在酣歌曼舞中迎来黎明,一轮秋 月,划过长空,坠入江波。太阳升起来了,东方已经发白,黎明已经来临, 新的一天会怎样度过呢?依然纵情欢娱,还是戛然而止?
     
     李白此诗,虽然表面上是写吴宫昼夜相继的荒淫,写吴王醉生梦死的 堕落,但历来人们都认为是借以讽刺唐玄宗与杨贵妃夜饮的时事。“此太 白借吴王以讽明皇之于贵妃也。夫山衔日而欢未毕,月坠波而乐无极,吴 王将此日月,浸淫乎歌舞之场,以至亡国,世主可不以之为戒哉。”(《古唐 诗合解》卷三)李白虽有讽谏之意,却出语极为含蓄委婉,无一语涉及时 事,即使在曲终情浓之时,也只是缀一单句,“东方渐高奈乐何!”将警醒之 意留待后人去想象。“乐极悲生之意写得微婉,荒宴未几而麋鹿游于姑苏 矣。全不说破,可谓兴寄深微者……末缀一单句,有不尽之妙。”(《唐宋诗 醇》)此诗句句隐含规劝讽刺之意,句句却只是客观叙述,纯粹通过语句的 锻造与氛围的渲染来传达幽情别思。诗中写“乌栖时”,写日落时分,自然 会使人联想到吴宫的幽暗,联系到吴国的没落趋势。“青山衔日”、“秋月 坠波”,不仅借山借水从动态角度写日月之行,写出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营 造出悲凉寂寥的氛围,写出了享乐者难以名状的怅恨和无可奈何的颓废 心理。故前人说:“起看秋月二句,意思委婉,反复讽诵,为之泪下。”(桂天 祥《批点唐诗正声》)
     



乌栖曲 - 可可诗词网

乌栖曲

白马逐朱车1,黄昏入狭斜。狭斜柳树乌争宿,争枝未得飞上屋(此没紧要处,最得乐府神理)东房少妇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

太白后又得此妙制。

【校记】

1.朱,《全唐诗》一作“牛”。

【注释】

[乌栖曲] 《乐府诗集》卷四八“清商曲辞·西曲歌”:梁简文帝《乌栖曲》四首:“芙蓉作船丝作,北斗横天月将落。采莲渡头碍黄河,郎今欲渡畏风波。”“浮云似帐月如钩,那能夜夜南陌头。宜城投泊今行熟,停鞍系马暂栖宿。”“青牛丹毂七香车,可怜今夜宿倡家。倡家高树乌欲栖,罗帷翠被任君低。”“织成屏风金屈膝,朱唇玉面灯前出。相看气息望君怜,谁能含羞不自前。”又,《乐府诗集》卷四七“清商曲·吴声歌曲”:“《乌夜啼》八曲……《乐府解题》曰:‘亦有《乌栖曲》,不知与此同否?”

[朱车] 红漆的车子,富贵家所乘。唐王昌龄《乌栖曲》:“白马逐朱车,黄昏入狭邪。”刘复《春游曲》:“裁衫催白纻,迎客走朱车。”

[狭斜] 小街曲巷。多指妓院。《乐府诗集》卷三五“相和歌辞·清调曲”:古乐府《长安有狭斜行》:“长安有狭斜,狭斜不容车。适逢两少年,挟毂问君家。君家新市傍,易知复难忘。大子二千石,中子孝亷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三子俱入室,室中自生光。大妇织绮纻,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琴上高堂。丈夫且徐徐,调弦讵未央。”述少年冶游之事,后遂称娼妓居处为“狭斜”。沈约《丽人赋》:“狭斜才女,铜街丽人。”卢照邻《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乌啼] 唐崔令钦《教坊记》:“《乌夜啼》,宋彭城王义康、衡阳王义季弟,囚之浔阳,后宥之,使未达,衡王家人扣二王所囚院,曰:‘昨夜乌夜啼,官当有赦。’少顷,使至,故有此曲。亦入琴操。”《乐府诗集》卷四七列入“清商曲”之“吴声歌曲”,有曰:“按,史书称临川王义康为江州,而云衡阳王义季,传之误也。《古今乐录》曰:‘《乌夜啼》旧舞十六人。’《乐府解题》曰:‘亦有《乌栖曲》,不知与此同否?” 唐刘长卿《登余干古县城》:“官舍已空秋草绿,女墙犹在夜乌啼。”


《乌栖曲》作者、注释和解题 - 唐诗经典 - 可可诗词网

乌栖曲

 

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解题】
 《乌栖曲》为六朝乐府《清商曲》旧题,前人此题之作多写男女爱。 李白此诗约为开元十四年(726)东涉溟海途经苏州时有感而作。唐孟棨《本事诗· 高逸》记载,李白初至京师,贺知章见此诗,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全诗以时间为线索,从“乌栖时”到“东方渐高”,描写吴王昼夜狂欢情景,不著贬辞,而讥刺深寓其中。“乐极生悲之意写得微婉,荒宴未几而麋鹿游于姑苏矣。全不说破,可谓兴寄深微者。”(《唐宋诗醇》卷二)
 【注释】
 ①姑苏台: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阖闾(he lu)兴建、其子夫差增修的游乐之地,后为吴太子友所焚。乌栖时:指黄昏。②吴王:此指春秋时吴王夫差(前?—前473)。公元前494年,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勾践献美女西施求和,从此夫差骄奢淫逸,与西施昼夜饮酒作乐。二十年后,勾践举兵复仇,吴国遂亡。③吴歌楚舞:春秋时吴国与楚国疆域相接,都在南方,此泛指南方歌舞。④此句形容太阳下山时景象。意谓整天作乐又到了黄昏。⑤银箭金壶:我国古代的计时器。以铜壶盛水,水从壶底孔中缓缓滴漏。水中立一有刻度的箭,度数随着水平面逐渐下降而变化,借以标志时间。一作“金壶丁丁”。漏水多:表明夜已深。⑥此句意谓一夜又到了尽头。秋月坠江波:黎明时的景色。⑦此句意谓吴王日夜寻欢作乐,即使天亮,又有什么关系! 东方渐高:东方渐渐发白。高:读作皜(hao),白色。汉乐府《有所思》:“东方须臾高知之”,“高”字与此意同。奈乐何:一作“奈尔何”。

山水名胜诗之《乌栖曲》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 可可诗词网

乌栖曲

 

(唐)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 吴王宫里醉西施①。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②。
 银箭金壶漏水多, 起看秋月坠江波③。
 东方渐高奈乐何④!
 

【题解】
 姑苏台曾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豪华建筑之一,相传由吴王阖闾、夫差两代君主经营而成。越灭吴后,将姑苏台焚毁拆光,以至后人连对姑苏台的原址也说不清了。一说在苏州城西南的七子山北、连尧峰山的小紫石山(今称姑苏山);一说在苏州城西南胥口镇南濒临太湖的胥山(今称清明山);另有说在苏州城西的灵岩山。 《乌栖曲》是乐府旧题,据《乐府诗集》,梁简文帝、元帝及萧子显等所作,写的都是日落后男女的轻靡艳情。乌栖,即日落乌雀归栖之时。此曲虽然也写吴王、西施长夜欢宴,看似艳曲,但实际是一首怀古诗,对这种行径持嘲讽、批判的态度。还有人认为此诗有讽刺唐明皇杨贵妃的寓意(《唐诗训解》)。
 【作者】
 李白,唐诗人,生平见前山西《太原早秋》诗。
 【注释】
 ①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传说原为浣纱女,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将其献给吴王夫差,使夫差耽色忘政,勾践乘间兴兵灭吴复仇,事见《吴越春秋》等。②此句言又到黄昏时候。③“银箭”两句说,时间过得真快,月坠星隐,眼看又要天亮了。铜壶滴漏是古代的计时工具。铜壶贮水,底有孔滴漏,水中置银箭,其上刻度,随水平面下降而变化,以示时间。④渐高:指太阳。这句说,虽然天亮日出,吴王还是兴犹未尽,日以继夜地玩下去。

历代诗词精品之《乌栖曲》鉴赏 - 可可诗词网

乌栖曲

 

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歌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素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乌栖曲》是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古辞为七言四句,两句换韵,内容较为靡丽。本篇讽刺宫廷淫靡生活,在内容形式上都推陈出新。
 相传吴王夫差曾筑姑苏台,旧址在今苏州西南姑苏山,上建春宵宫,与西施在宫中为长夜之饮。前四句即紧扣题面,写姑苏台之黄昏。“乌栖时”三字不仅点出时间,同时将吴宫置于昏林暮鸦的背景上,也带有几分象征色彩,使人联想到吴国已出现的没落趋势。“醉西施”既是说与西施共醉,即沉湎于酒;也是说惑溺于西施,即沉湎于色。“欢未毕”三字,可见宴乐是从日间进行到黄昏日落,这黄昏日落却又成为长夜之饮的开始。而黄昏日落本身,也是一个没落的象征。
 接下来诗人跳过长夜之饮的场面,以两句写姑苏台之黎明。“起看秋月坠江波”与“青山欲衔半边日”适成照映,以“起看”二字暗示沉湎于酒色中的吴王心态,——与处于狂欢极乐中所有的人一样,他感到时间过得太快,所谓“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于是昼则望长绳系日,却依然出现了“青山欲衔半边日”的黄昏;夜则盼月驻中天,却依然出现了“起看秋月坠江波”的黎明。尽管夜以继日地行乐,然而欢乐仍然填不满精神的空虚。
 于是诗的结尾有意突破《乌栖曲》古辞偶句收结的格式,变偶为奇,为诗安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东方渐高奈乐何!”通常情况人们只在穷途末路时徒呼奈何,岂有面对没完没了的欢乐而徒呼奈何之理?然而诗人通过这一不同寻常的呼告,暗示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和“乐极生悲”的意思。《唐宋诗醇》评道:“乐极生悲之意写得微婉,未几而麋鹿游于姑苏矣。全不说破,可谓寄兴深微者。(略)末缀一单句,有不尽之妙。”
 李白的七古一般都写得雄奇恣肆,而本篇则偏于含蓄收敛,成为别调。前人或以为它是借吴宫荒淫来托讽唐玄宗的沉湎声色,迷恋杨妃,是完全可能的。据《本事诗》载,李白初见贺知章,贺见《乌栖曲》叹赏苦吟道:“此诗可以泣鬼神矣”,看来这话不单纯是从艺术角度着眼的。

《乌栖曲》wu qi qu

Song of Perching Crows→萧纲 (Xiao Ga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