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乌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 ![]() 乌拉(一)wūlā (二)wùla(一)wūlā 〈名〉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足衣部 > 鞋 > 烏拉 烏拉 wùlà 亦作“兀剌”、“護臘”。滿語譯音。靴名。以牛皮製成,中置烏拉草,故名。元代已見之,達於今。元·高安道《哨遍·皮匠說謊》套曲:“新靴子投至能够完備,舊兀剌先磨了半截底。”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直等的蛇叫三聲狗拽車,蚊子穿着兀剌靴。”《格致鏡原》卷十八引《事物原始》:“今遼東軍人著靴,名曰護臘。” 乌拉wū lā旧时卖西洋镜行谓打鼓。《切口·卖西洋镜》:“乌拉: 击鼓也。” 奴隶 奴隶奴(奴仆;奴虏;驱奴) 隶(隶汉;舆隶) 奚 生口 虏役 十里鼻 ☚ 女仆 某种地位的人 ☛ 乌拉在藏区封建农奴制度下,农奴为农奴主提供的无偿劳役,包括人役和畜役。蒙古语、满语和藏语中都意为差徭,源于突厥语。被征派的牛叫乌拉牛,被征派的马叫乌拉马,照料牛、马的人叫乌拉娃,是农奴的一项极沉重的负担。民主改革后废除。 乌拉❶一作“兀剌”。满语音译,意为“江河”。古部落名。明代海西女真四部之一。因分布于乌拉河(即今松花江)畔,故名。初驻于今呼兰河流域,嗣后南迁至乌拉河一带。万历四十年(1612)为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齐所并。 乌拉又写作靰鞡,满族冬季靴鞋之一种。详见 “靰鞡”条。 乌拉 乌拉源于突厥语。藏语、蒙古语、满语都作差役解。西藏地区农奴向地方政府或各级领主所支应的各种差役, 包括人役和畜役, 总称乌拉差, 是农奴的一项十分繁重的负担。 ☚ 哈米以丝 图斯哈林阿勒巴 ☛ 乌拉藏语、蒙语、满语都作“差役”解。源于突厥语。在藏族地区,指旧时农奴向地方政府或各级领主所支应的各种差役,包括人役和畜役,总称乌拉差,是农奴一项十分繁重的负担。民主改革后,已废除。在蒙古地区,元朝已有此种差役。参见“兀剌”或“铺马”(2233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