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乌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乌巾

 

·张邦基·


 荆公退居金陵。蒋山学佛者,俗姓吴,日供洒扫,山下田家子也。一日风堕挂壁旧乌巾,吴举之,复置于壁。公适见之,谓曰:“乞汝,归遗父。”数日,公问:“幞头安在?”吴曰:“父,村老,无用,货于市中,尝卖得钱三百千,供父,感相公之赐也。”公叹息之,因呼一仆同吴以原价往赎,旦戒苟已转售,即不须访索。果以弊恶犹存,乃赎以归。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乃复遗吴。吴后潦倒,竟不能视发,以竹工居真州。政和丙申年,予尝令造竹器,亲说如此。时已年六十余,贫穷之甚,亦命也。
 

〔选自《墨庄漫录》〕

●●
 这则笔记通过乌巾的辗转经历表现了大政治家王安石生活中的另一个侧面。作为后人,尽可以对王安石变法评头品足,因为历史是无情的;然而同是血肉之躯的人,读了这则笔记,却不能不为笔记中所塑造的荆公形象而心动。
 做为主人赏赐仆佣钱财衣物是常有的事,然而能如王安石这样的周到和细心者却绝无仅有。笔记作者紧紧抓住了这一事件的独具特点精雕细琢,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大人物乐于助人而又平易可亲的形象。
 “蒋山学佛者”,吴姓田家子到王安石身边,“日供洒扫”,自然无暇侍奉自己的父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这种情况王安石一直记挂在心。“一日风堕挂壁旧乌巾,吴举之,复置于壁。”公适见之,谓曰:“乞汝,归遗父。”(乞,音qi,遗,音wei,都是“给”义。)于是,这件“禁中所赐”的宝物就赏给了吴姓田家子。由此便开始了乌巾的辗转经历,而王安石对乌巾的下落关心备至,直到让吴姓田家子认识到这乌巾是黄金织成的宝物。这就是笔记描写的重心所在。
 恩格斯说过:“我觉得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这则笔记的作者正是在王安石怎样做这一点上展开细致的描写。“数日,公问:‘幞头安在?’”幞头,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即指前文乌巾。当王安石听说乌巾“货于市中,尝卖得三百千”时,王安石“叹息之,因呼一仆,同吴以原价往赎。”赎归之后,“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然后“复遗吴”。这一段,作者在细微处着墨,突出了细节描写,不仅写王安石对乌巾的下落一问二叹,而且写他派人“往赎”,并写他亲自动手于巾脚刮磨,形象地刻画了王安石在这件事情上的细心和周到。由于作者对“怎样做”描写得成功,所以王安石这个平易近人,可亲可敬的人物形象产生了感人的力量。虽然笔记中没有一个字提到王安石关心吴姓田家子及其老父的命运,然而却在王安石的言谈和行动中处处体现了这种好心。于细微描写中现真情,正是这篇文章的独具特色。
 另外,这则笔记还采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王安石对待乌巾,前后两种态度,判若两人。“禁中所赐之物”,又是“粲然黄金”织就,乌巾的价值自然不容置疑。王安石对此却从未放在心上,乌巾随便挂在墙上,任风吹尘落,外形已“弊恶”。(弊恶,破旧貌。)这样的描写表现了王安石于金钱财宝上的淡漠,的确是忧国忧民大政治家的本色。而一旦王安石把乌巾给了吴姓田家子,便时时惦记,处处关心,深恐吴姓田家不识其价值,如此不厌其烦。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鲜明的对比展现了王安石这个人物的性格光采:对己是淡泊以明志,对人是救助以为乐。
 最后,笔记的作者交代了吴姓田家子的晚年情况,并说明这个故事是吴“亲说如此。”这样增强了这则笔记的真实性。而这则笔记中塑造的王安石形象,成为历史人物王安石形象的必要补充,给刚毅、果断,善于驾驭政治风云的荆公,涂上温和的人性色彩,使人们更尊敬中国封建社会这个伟大的改革家。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首服部 > 巾幘帽 > 烏巾
烏巾  wǔjīn

亦稱“烏角巾”。黑色折角之巾。多爲隱者所服。唐·張彦遠《法書要録·采古來能書人名》:“吴時張弘好學不仕,常著烏巾,時號張烏巾。”唐·杜甫《南鄰》詩:“錦里先生烏角巾,園收芋栗不全貧。”唐·許惲《贈王處士》詩:“歸卧養天真,鹿裘烏角巾。”唐·陳羽《送李德輿歸穿石洞山居》詩:“烏巾年少歸何處,一片綵霞仙洞中。”宋·陸游《小憩長生觀飯已遂行》詩:“道士青精飯,先生烏角巾。”

乌巾

黑头巾。多为隐居者所戴。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之一:“何时占丛竹,头戴小~。”

乌巾wūjīn

黑色折巾,多为隐居不仕者所戴。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吴时张弘好学不仕,常著乌巾,时人号为张乌巾。”唐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诗之一:“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清仇兆鳌注:“《南史》:‘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宋张孝祥《念奴娇·欲雪再和呈朱漕元顺》词:“忍冻推敲清兴满,风里乌巾猎猎。”清孔尚任《桃花扇·侦戏》:“草堂图里乌巾岸,好指点银筝红板。”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