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乌塌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乌塌菜wuta-cai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以墨绿色叶为产品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L.) Makino var.rosularis Tsenet Lee,别名塌菜、塌棵菜等。原产中国,主要分布中国长江流域,能在春节前后收获,以经霜雪后味甜鲜美而著称。乌塌菜由芸薹进化而来。宋代、明代的有关文献中已有记载。乌塌菜的生物学特性与普通白菜接近。株丛塌地或半塌地生长,叶椭圆至倒卵形,浓绿至墨绿色,叶面平滑或皱缩。耐寒力强,耐热性较弱。由于莲座叶塌地生长,在低温季节夜间地面散热,叶丛附近温度较高,能减轻低温为害,因此在短期-10℃还不致冻死;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高,在日间温度较低时也能维持一定的光合作用而缓慢生长。 乌塌菜 乌塌菜有两种类型。塌地类型:叶丛塌地,代表品种如常州乌塌菜,叶椭圆或倒卵形,墨绿色。叶面微皱,有光泽,全缘,四周向外翻卷。叶柄浅绿色,扁平。生长期较长,单株重400克左右。半塌地类型:代表品种如南京瓢儿菜,叶丛半直立,叶圆形,墨绿色。叶面皱褶,叶脉细稀,全缘。叶柄扁平微凹,光滑、白色。半结球,叶先端外翻,翻卷部分黄色,有菊花心之称。生长期80~120天,单株重150~380克。 在长江流域,乌塌菜一般于9月播种育苗,10月移栽,12月至翌年2月随时可以收获。播后30天左右,幼苗6~7叶移栽。株行距为25~33厘米。栽植后及时浇水,促进缓苗。缓苗后追施速效肥料并经常浇水。冬季乌塌菜生长缓慢,且地温较低,浇水和施肥次数应减少。华北地区种植乌塌菜一般于8月中旬至9月上旬播种,50~60天后收获。越冬栽培,于9月下旬播种育苗,10月下旬移栽于冷床中,12月至翌年2月可随时收获。 乌塌菜wutacaiBrassica campestris L.ssp. chinensis(L.)Makino var.rosularis Tsen et Lee,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2年生草本。分为塌地和半塌地2个类型:前者的主要品种有常州乌塌菜、上海塌棵菜;后者如南京瓢儿菜。莲座叶塌地而生,叶片墨绿色,有显著的皱缩或泡状隆起,叶片肥厚而有光泽。原产中国,分布在长江流域。耐寒性很强,短期在-10~-8℃也不致冻死。长江流域一般于9月播种育苗,10月定植,12月至次年2月采收,即在春节前后上市,植株经霜雪后味更甜而鲜美。 乌塌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