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义慈惠石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雕塑部 > 建築雕塑 > 義慈惠石柱 義慈惠石柱 yìcíhuìshízhù 亦稱“北齊石柱”。北朝陵墓建築雕刻。高七米。因柱上刻有“大齊太寧二年”(公元562年)題記,故以北齊爲稱。原柱爲木製,乃當地民衆爲紀念北魏孝昌年間杜洛周、葛榮等起義失敗而建造,北齊太寧二年,官府易木爲石,并刻《石柱頌》於其上。由石屋、柱身、柱礎三部分構成。柱頂石屋爲三間殿宇模型,前後當心間刻有佛龕、佛像;柱身上爲方形,下作八角形,上刻頌文;柱礎刻覆瓣蓮花紋。石柱構思精妙,造型新穎,聳秀峭拔,重點突出,是我國古代陵墓建築中唯一用於庶民墓上之紀念柱,爲北朝陵墓石柱僅存者,亦爲我國今存最早石柱遺物。在今河北定興縣城西石柱村。 义慈惠石柱 义慈惠石柱北齐太宁二年(公元562年)立。通高665厘米。位于河北省定兴县城西北十公里的石柱村。因柱身刻有“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颂”而得名。同时,因其题刻签为“大齐太宁二年四月十七日省符下标”,亦称“北齐石柱”。石柱由柱础、柱身和石屋三部分组成。柱础作覆莲形,由方台、枭线、覆莲构成。柱身由两段浅棕色的石灰石重叠接成,下部为不等边八角形,自下而上逐渐缩小,上部为方形。其上刻铭文三千字,记载北魏孝昌元年(公元525年)至永安元年(公元528年)统治者镇压杜洛周、葛荣领导起义的经过。柱顶设一长方形石板托石屋。石板上刻满莲瓣、圆环、花果纹等。石屋为单檐庑殿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上刻屋顶、檐椽、角梁、斗拱阑额、柱子等建筑构件,恰如一座三间殿宇的模型。其前后中心还刻有佛像。义慈惠石柱造型奇特,年代久远,是遗存至今难得的北朝时期的艺术佳作,为研究北魏的历史、书法史和建筑等提供了重要资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建筑 安济桥 ☛ 义慈惠石柱 义慈惠石柱位于定兴寺石柱村。因石柱建于562年(北齐太宁 ☚ 广惠寺华塔 清远楼 ☛ 义慈惠石柱 义慈惠石柱一种仿木结构的纪念性建筑物。位于河北省定兴县西十公里的石柱村,是北齐天统五年(569年) 为集葬殁于战乱弃之四野的骸骨而建的墓表,以旌表募金筑圹并设供延僧的义行。柱高约七米,柱身有“标异乡义慈惠石柱”刻铭,底上有“大齐太宁二年”题记。柱身下部是两座方台和一层作莲瓣状而组成的基座。柱础上立有八角形断面的柱子,柱身上端为正方形,铭文镌刻于此。柱顶置方形盖板,再上是雕成一座面阔三间深两间的小佛殿。佛殿屋明间置尖形栱佛龛,内具有背光之坐佛一躯。次间开矩形窗。呈梭形而无柱础的檐柱上仅置栌斗,承之以枋,柱间连以阑额。屋顶为四面坡形式,正脊很短,四垂脊至屋角处稍微上翘。檐下施椽两层,檐椽断面为半圆形。这石柱的布局是中国建筑史中的一个孤例。其柱冠作佛殿状,为当时的建筑形象提供了一个可贵的模型。 ☚ 四川汉阙 南京萧景墓石兽石柱 ☛ 义慈惠石柱 义慈惠石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西北10公里的石柱村。建于北齐大宁二年(562),又称北齐石柱。柱以石灰石累叠而成,通高6.17米,由柱身与石屋两部分组成。柱础为覆莲状。柱身下部为八角形,上部呈四方形。柱身与石屋间有一石盖板,盖板底部镌刻古钱、花果、几何图案等。石屋建于柱顶石盖板之上,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庑殿顶。石屋结构宛似殿宇模型。石屋正背两面琢尖形拱式佛龛,龛内供佛像一尊,趺坐方台。柱身刻有“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颂”九个大字及3400余字的“颂文”,记述杜洛周、葛荣起义壮举,及关于义葬、义食和建柱的经过。按《魏书》记载,北魏孝昌元年(525)至永安元年(528),杜、葛起义军转战于幽、燕、殷、冀、相州,所向披靡,达四年之久。义军兵败后,当地人民收殓义军残骸合葬,并立木柱纪念。后北齐官府改木为石,刻上颂文,其词虽为官府歌功颂德,但客观上反映出了义军波澜壮阔的气势。石柱造型奇特,铭文粗壮有力。 ☚ 9. 定兴县 慈云阁 ☛ 义慈惠石柱全名“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颂”。位于河北省定兴县城西二十里石柱村的小山丘上。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纪念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北齐太宁二年(562)。柱高7米,颂文及功德题名计三千余字,记录该地镇压杜洛周及葛荣等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