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产品产量和生产能力
1992年安徽省冶金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为:铁矿石888.95万吨,生铁306.6万吨,钢261.3万吨,钢材223.83万吨,粗铜6.52万吨,电解铜5.86万吨,电解铝10972吨,焦炭210.92万吨,电解铅4700吨,黄金产量也创历史最好水平。安徽省冶金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14年中,铁矿石净增275万吨,生铁净增104万吨;钢产量净增174.5万吨,钢材产量净增151万吨;电解铜增长220%;电解铝增长188%。矿产黄金几次翻番,居全国第14位。
至1992年末安徽省冶金工业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为:铁矿石1000万吨,生铁300万吨,钢322万吨,钢材325万吨,铸管7万吨,金属制品7万吨。铜采出矿能力3.07万吨(金属量),选矿能力4.30万吨(金属量);铅锌采出矿能力0.27万吨(金属量),选矿能力0.35万吨(金属量);有色金属电解冶炼能力10万吨(其中电解铜7.5万吨,电解铝1.5万吨,电解铅1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生产能力:铜材1.61万吨,铜盘条3.5万吨,铝材0.18万吨,铝盘条1.06万吨。
在改革开放的14年间,安徽省冶金工业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发展后劲大大增强。马鞍山钢铁公司完成了由100万吨规模跨入200万吨规模配套,并已实施400万吨规模的建设;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建成了年产万吨铜(金属量)、附产40万吨铁精矿能力的安庆铜矿;金光钢厂搬迁调整及轮网钢工程竣工投产,以及合肥铝厂炭素生产扩建工程、马鞍山铸管厂4万吨球墨铸管引进项目、芜湖冶炼厂引进的年产3万吨无氧光亮铜杆等重大建设项目的建成投产,使安徽冶金工业的生产规模、装备技术水平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安徽冶金工业已完成了高速线材、H型钢、公路用护栏钢丝、稀土球铁管、无氧铜杆、光亮铜杆、高功率石墨电极、高精度冷拨管等60多个新品种的开发并投入工业化批量生产。建成现代化生产线14条。创国优金奖产品1个、银奖产品5个,部优产品26个。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冶金行业共完成重大科技成果300多项。仅1992年,就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8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1992年确定省技术开发项目12项,上报确认省级新产品11项,其中高精度冷拨管被列为国家级新产品。科技进步对开发新品种、提高质量、降低能耗、增加效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企业管理上等级活动,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马鞍山钢铁公司、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冶金部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进入国家二级企业行列,铜陵焦化厂、芜湖冶炼厂等9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全省冶金环保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仅“七五”期间就投入资金1亿元,建成环保项目255项,治理“三废”资源综合利用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分别有21个企业获国家和部级文明工厂、矿山称号。全省人民关注的马鞍山钢铁公司平炉和合肥钢铁公司转炉的“黄龙”烟尘得到了治理。
1979年以来,安徽冶金产品出口创汇累计超过2亿美元。车轮轮箍、高速线材、鱼网用钢丝、铁合金、钼加工产品等数10个产品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