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主体和客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主体和客体

主体和客体

认识论中的一对范畴。主体是指从事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人。客体是指与主体相对的、主体所从事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或客观事物。在主体和客体关系问题上,历来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唯心主义把主体看做是第一性的、本原的东西; 客体是主体派生物,根本颠倒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片面夸大主体的能动作用。旧唯物主义虽然认为客体是第一性的,是不依赖于主体而独立存在,但看不到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解释了它们的关系问题,认为主体和客体只是在认识论范围内才构成对立统一的关系,同时指出,客体是不依赖于主体而独立存在,但主体又不是消极地适应客体,而是通过实践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

☚ 不可知论   主观和客观 ☛
主体和客体

主体和客体

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主体指认识者,即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人。人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人作为认识主体,既可以个体面貌出现,也可以群体一员面貌出现,还可以人类整体一员面貌出现。因此,主体的存在形式可区分为个人主体、群体主体和人类整体主体。个人主体是认识主体的基础和细胞,任何认识活动总是通过每个个人的认识活动去实现的。恩格斯说:人的思维“仅仅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个人思维而存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5页)群体主体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进行认识活动的社会共同体。如民族、阶级、政党、国家等组织和群体。人类整体主体,是将整个人类作为认识主体,人对整个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实现于整个人类的不断延续过程中的。主体的基本特征是能动性和创造性。客体指被认识者,是与主体相对应的客观事物、外部世界,是主体认识和改造的一切对象。原则上说,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作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只能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即只有进入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范围,同主体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那部分事物,才是现实的客体和对象。客体主要包括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客体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和对象性。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与哲学基本问题紧密联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体是不依赖主体而独立存在的;主体不是消极地适应客观世界,而是在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和改造世界。唯心主义颠倒主客体关系,认为客体依赖主体而存在,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主观唯心主义者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贝克莱说:“物是感觉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认为,主体是“绝对观念”,自然界和社会是绝对观念的外化。机械唯物主义承认客体不依赖主体,但不懂得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他们都没有正确说明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主体的能动作用日益增强,客体的范围逐渐扩大,认识手段的中介作用日益突出,主客体关系日益复杂,成为当代认识论的一大重要研究课题。

☚ 主体形态   主体的个体形态 ☛
0000338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