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为袁绍檄豫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为袁绍檄豫州

 题解
 这篇《为袁绍檄豫州》是陈琳代袁绍写的一篇征讨曹操的檄文。文中多方面揭露了曹操的凶残暴虐,目的在于让人们不要依附曹操,而应归顺袁绍。该文作于建安五年初。该文的题目当是后人所加。
 原文
 左将军领豫州刺史、郡国相守: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故非常人之所拟也。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持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梁赵,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凌上替,海内寒心。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丐携养,因脏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慓狡锋协,好乱乐祸。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操同咨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领兖州刺史。被以虎文,奖蹙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而操遂承资跋扈,肆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震,布众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
 后会鸾驾反旆,群虏寇攻,时冀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曹,使缮修郊庙,翌卫动主。操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受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寮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国极位。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搒楚参并,五毒备至,触情任忒,不顾宪纲。又议郎赵彦,忠谏直言,义有可纳,是以圣朝含听,改容加饰。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今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位,面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细政苛惨,科防互设,罾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是以兖、豫有无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
 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操为甚。幕府方诘外奸,未及整训,加绪含容,冀可弥缝。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汉室,除灭忠正,专为枭雄。往者伐鼓北征,公孙瓒强寇桀逆,拒围一年。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外助王师,内相掩袭,故引兵造河,方舟北济。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尔乃大军过荡西山,屠各左校,皆束手奉质,争为前登,犬羊残丑,消沦山谷。于是操师震慴,晨夜逋遁,屯居敖仓,阻河为固,欲以螳螂之斧御隆车之隧。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奋中黄、育、获之士,聘良弓劲弩之势,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济、漯,大军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雷霆虎步,并集虏庭,若举炎火以炳飞蓬,覆沧海以沃熛炭,有何不灭者哉?
 


 又操军吏士,其可战者,皆出自幽、冀,或故营部曲,咸怨旷思归,流涕北顾。其余兖、豫之民,及吕布、张扬遗众,覆亡迫胁,权时苟从,各被创痍,人为仇敌。若回旆方徂,登高岗而击鼓吹,扬素挥以启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方今汉室陵迟,纲维弛绝,圣朝无一介之辅,股肱无折冲之势。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搨翼,莫所凭恃,虽有忠义之佐,胁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节!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托宿卫,内实拘执。惧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此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可不勗哉!
 操又矫命称制,遣使发兵,恐边远州郡,过听而给与,强寇弱主,违众旅叛。举以丧名,为天下笑,则明哲不取也。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进。书到荆州,便勒见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州郡各整戎马,罗落境界,举师扬威,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著。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宣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难。如律令。
 译文
 左将军兼豫州刺史、郡国相守:我听说英明的国君考虑危难以制定应变的措施,忠臣仔细分析灾难以找出解决的办法。所以不同于一般的人才能做出不同于一般的事,有不同于一般的事然后才能建立不同于一般的功业。所谓非常,也就是不是平常人所能比拟的意思。过去,秦国一度非常强大,秦二世却昏弱无能,造成了赵高专权,任凭赵高发号施令,大臣不敢随便劝谏的局面。终于引发了秦二世在望夷宫被杀,祖宗的功业毁于一旦的事情。这种大耻大辱,将永远成为后世为国者的教训。在吕后晚年,她的侄儿吕产、吕禄专权,在内总领南北二军,在外统治梁赵之地,权势倾国,无人能与之抗衡。他们犯上又欺下,使得朝廷内外,人人寒心。周勃和刘章因不能忍受吕氏的专权,便发兵讨逆,重新尊立刘氏。所以才有今天的王道兴隆,光明显融。这是大臣图危制变的最好的例证。
 司空曹操,他的祖父是宦官曹腾,曾与左悺、徐璜等人恃宠作孽,横行霸道,残害百姓。父亲曹嵩,从外人讨要来孩子自己带养,用不义之财来买官职,用车子装着黄金宝玉,送给那些掌权者,以致能窃据高位。曹操是赘于宦官家的人遗留下来的丑类,本来就没有好的品德,轻浮锐躁,好生祸端。袁幕府督导军队如鹰之奋扬,欲起兵扫除奸孽,恰遇董卓侵犯他人的职守,祸乱国家。于是袁幕府挥军东进,广泛收罗天下英才,弃瑕录用。所以就与曹操共同商量退敌,并交给他一支部队击敌,原以为他颇具才干,可委以重任。无奈他愚昧轻佻,缺乏谋略。轻率进军,却很快便败下阵来,损兵折将,自己也受了伤,只得如丧家之犬似地逃遁。幕府再一次分拔精锐部队给他,希望他能补救自己的失败,并上表推荐担任东郡的地方官,兼任兖州刺史,之所以让他拥有实权,实在是希望他有一个克敌制胜的机会。可没有想到曹操竟以此为资本、横行霸道,任意胡作非为。残害百姓,谋诛贤能。已故的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敢仗义直言,结果被曹操杀害,家族一并遭殃,从此,知识阶层愤怒嫉恨,老百姓怨气冲天,一人奋臂高呼,全州齐声响应。所以,他自己在徐州被击败,接着又受到了吕布的重创。进退无奈,失去凭据。袁幕府出于加强中央政权,削弱地方力量的考虑,不但没有成为吕布等人中的一员,反而起兵帮助他讨伐吕布,打得吕布狼狈逃窜,把曹操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并恢复了他一方诸侯的地位。从这件事上来看,袁幕府对兖州的老百姓没有功德,对曹操个人而言却是有恩德的。


 后恰逢皇上返回洛阳,众多军阀互相厮杀,当时冀州又遭到公孙瓒的进攻,幕府无暇离开自己的岗位。所以派从事中郎徐勋到曹操那儿去,劝他好好维修被战争损坏了的宫殿及祖宗的庙宇,并担负起保卫皇上的重担。曹操却肆意胡为,胁持皇上迁到许昌,自己总领省禁,冒犯皇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内外专权。赏与罚凭自己的心意,杀戮只凭自己的一张嘴说了算。他所喜爱的人则连五服内的亲戚也跟着沾光,他所恨的三族皆不能幸免于难。聚在一起谈论者则公然杀戮,心怀不满者则在暗中除掉。百官受压制不敢讲话,国人慑于暴政,敢怒不敢言。尚书的职责只剩下记朝会这一件事,百官也只是充数而已。太尉杨彪,曾历任司空、司徒二职,在百姓中很有名望。只因与曹操有一点小小的过节,曹操便对他用尽了刑罚,根本无视朝纲国法。还有议郎赵彦,忠言直谏,很多有益的建议均被皇上采纳,并受到皇上的奖励。曹操为了达到迷惑皇上的目的,杜绝大臣的进谏之路,就擅自将赵彦除死,而不向皇上请示。再有梁孝王是先帝的同母兄弟,陵寝十分尊贵,对他陵墓上的树木都应持肃穆恭谨的态度。可曹操则不然,他竟派人去挖掘梁王的坟墓,敲破棺材,掠夺里面的财宝。直到现在皇上及百官一想到这件事就止不住眼泪纵横,甚至老百姓也忍不住长吁短叹。曹操又设置了挖坟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两个官职,所过之处,陵墓毁坏无遗,使得骸骨遍野。曹操虽自处三公之位,却施行暴政,玷污国家,凌辱百姓,人鬼皆不免于他的毒害。加上他的苛刻残酷,严刑峻法,到处充满了陷井,一举手一投足都有被他致罪的可能。所以兖、豫二州有无法生存的百姓,帝都有切齿的怨恨。
 纵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酷烈无道之臣,没有超过曹操的。袁幕府正在讨伐公孙瓒,还没有来得及休整,且他宽宏大量,希望曹操能够改正前恶,悔过自新。可是曹操豺狼野心,图谋不轨,妄想摧折国家栋梁,使汉室孤弱,且除灭忠正之人,充分暴露出其凶残的品性。当初讨伐公孙瓒时,公孙瓒凭险抵抗,与我军整整相持了一年,曹操则趁火打劫,表面上说发兵助袁幕府,暗中却与公孙瓒勾结。袁幕府对曹操怀抱信任,竟听信曹操引兵至黄河,恰逢曹操派往公孙瓒处的使者被发现,而公孙瓒亦已被诛。致使曹操的阴谋未能实现。接着,我大军扫荡西山,屠各和左校皆认输,且送来人质和贡品,并争当前锋,致使我军很快荡除了这一山贼寇。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不敢贸然行动,只能连夜逃跑,占据敖仓,并妄图以黄河作为第一道防线,不自量力地与袁幕府一较高低。袁幕府托当今皇上的福,英武无比,拥有兵卒百万,匈奴的铁骑数千,战士骁勇,弓强弩劲,转眼间越过太行山,渡过济河、漯河。现有黄河作为屏障,宛、叶二县为后盾,且士气高涨,大有不可遏止之势,有这样一支军队,何战不胜?
 另外,曹操的将士中,有作战能力的都是来自幽、冀二州,好多都是袁幕府的老部下。由于久离故乡,他们的思家之情越来越浓,以至于眼泪纵横,向北遥望故乡。其余从兖、豫二州来的将士及从吕布、张扬处俘虏来的部下,都是被迫跟着曹操,是一时的权宜之策,其实他们心中是很痛恨曹操的。只要我大军一到,进军的鼓声一响,并为来降者留条生路,我相信不需动一刀一枪,曹军即会土崩瓦解。当今汉室软弱,国家政纲松懈,朝廷没有一个得力的辅佐之臣,将帅中也无英勇善断之人。皇城之内,由于曹操的高压政策,使一些贤能之士皆垂头丧气,委靡不振。即使有人想为汉室效忠,也不能有所作为。加上曹操在皇宫周围设了七百精兵,名义上是保卫皇上,其实是把皇上囚禁起来,我恐怕曹操篡逆的念头,就是在此时产生的。这正是忠臣肝胆涂地,为国效忠的大好时机,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曹操又假托皇帝的命令,发派军队威胁边远州郡,这实在是一种使敌寇强,使天子弱,违背众人心意的做法。名义效忠汉室,实则相反,成为天下人的笑柄,如果是明智的根本就不会这么做。过几天幽、并、青、冀四州的大军就要出发,荆州的刘表和建忠将军张绣见到我们的信后,也会协同作战。各州郡也都在整顿军马,罗列在各自的边境,都将奋其英勇,共同匡扶汉室,伟大的功业就要建成了。谁能得到曹操的首级,将获得五千户侯的封号,加上五千万钱的奖赏,曹操的部将及士兵有愿意投降的,一概宽恕。广泛宣扬我们的恩德信义,布告天下,使天下人皆知道当今皇上危难的处境。务必按照法律执行。
 赏读
 此文笔锋犀利,辞彩飞扬,文气豪壮,是陈琳的代表作品。文章集中体现了声讨檄文的特点。一开头即以秦毁于赵高的历史事实,来引起人们对曹操专权的警惕,而且把曹操跟赵高类比,其贬抑之意尽出。接下来作者又以曹操的祖父曹腾开始,连带曹操的父亲,将曹氏家门骂了个狗血淋头,最后矛头直指曹操本人,先说他出身不好,再说他连吃败仗,又数落曹操忘恩负义,专权欺主,挟天子以令诸侯,以血统到人品到行为都骂了个不亦乐乎。比起祢衡骂曹,此文别有一番痛快淋漓之感。据说曹操也很欣赏这篇文章,但也觉得陈琳人太过,责其不该把自己的祖宗也骂在里边。

《为袁绍檄豫州》原文、注释、赏析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为袁绍檄豫州》

左将军领豫州刺史郡国相守: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故非常人所拟也。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梁、赵,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凌上替,海内寒心。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 腾,与左悺、徐璜 并作妖孽,饕餮 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 遗丑,本无懿德, 𤡑狡锋协,好乱乐祸。幕府 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操同咨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 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领兖州刺史,被以虎文,奖䠞 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而操遂承资跋扈,肆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 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 之位,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

后会鸾驾反旆,群虏寇攻,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翊卫幼主。操便放志专行,胁迁 当御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僚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国极位。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触情任忒,不顾宪网。又议郎赵彦,忠谏直言,义有可纳,是以圣朝含听,改容加饰。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

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 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细政苛惨,科防 互设,罾缴 充蹊,坑阱 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是以兖、豫有无聊 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

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操为甚。幕府方诘 外奸,未及整训,加绪 含容,冀可弥缝。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汉室,除灭忠正,专为枭雄。往者伐鼓,北征公孙瓒〔51〕,强寇桀逆,拒围一年,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外助王师,内相掩袭。故引兵造河,方舟北济,会其行人〔52〕 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尔乃大军过荡西山〔53〕,屠各左校〔54〕,皆束手奉质,争为前登,犬羊残丑,消沦山谷。于是操师震慑,晨夜逋遁,屯据敖仓〔55〕,阻河为固,欲以螳螂之斧,御隆车之隧〔56〕。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57〕,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奋中黄育获之士〔58〕,骋良弓劲弩之势,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济、漯〔59〕,大军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60〕 而掎其后,雷霆虎步,并集虏庭,若举炎火以焫〔61〕 飞蓬,覆沧海以沃熛〔62〕 炭,有何不灭者哉。又操军吏士,其可战者,皆自出幽、冀,或故营部曲,咸怨旷〔63〕 思归,流涕北顾;其馀兖、豫之民,及吕布、张扬之遗众〔64〕,覆亡迫胁,权时苟从,各被创夷,人为仇敌。若回旆方徂,登高冈而击鼓吹,扬素挥〔65〕 以启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

方今汉室陵迟〔66〕,纲维弛绝,圣朝无一介〔67〕 之辅,股肱〔68〕 无折冲之势,方畿〔69〕 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搨翼〔70〕,莫所凭恃,虽有忠义之佐,胁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节!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托宿卫,内实拘执,惧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此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可不勖哉!

操又矫命称制,遣使发兵。恐边远州郡,过听而给与,强寇弱主,违众旅叛,举以丧名,为天下笑,则明哲不取也。

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进。书到,荆州便勒见兵,与建忠将军〔71〕 协同声势。州郡各整戎马,罗落〔72〕 境界,举师扬威,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著。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宣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难。如律令〔73〕

〔注〕 ① 赵高: 秦二世时任丞相,专断朝廷,指鹿为马,后杀秦二世,立子婴,不久被子婴所杀。 ② 望夷之败: 指赵高逼秦二世自杀于望夷宫。望夷宫以临泾水,可望北夷而命名。故址在今陕西泾阳县东南。 ③ 吕后: 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刘邦死后曾临朝执政。 ④ 产、禄: 指吕后的侄儿吕产、吕禄。 ⑤ 二军: 指汉代南、北军。南军负责未央宫等处的守卫,北军担任京师的守卫。吕后临朝后,吕产、吕禄掌握南、北军。 ⑥ 外统梁、赵: 吕后封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 ⑦ 省禁: 宫禁之中。 ⑧ 绛侯、朱虚: 绛侯名周勃,官太尉,平定诸吕作乱,建立殊功。朱虚侯名刘章,协助周勃消灭诸吕。 ⑨ 太宗: 指汉文帝刘恒,本封代王,平定吕产等人作乱后,大臣拥戴为帝。 ⑩ 司空: 官名,为汉朝廷三公之一。 ⑪ 中常侍: 官名,东汉时由宦官充任。 ⑫ 左悺、徐璜: 人名,皆宦者。左悺曾为小黄门,徐璜曾为中常侍。 ⑬ 饕(tāo 滔)餮(tiè): 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恶兽,比喻贪婪凶恶的人。 ⑭ “父嵩”二句: 曹嵩字巨高,曹腾的养子,因不知曹嵩本父姓名,来路不清,所以称之为乞丐携养。匄,同“丐”。 ⑮ 鼎司: 鼎古以为三公的象征,鼎司指三公的职位。曹嵩官至太尉,为三公之一,故称之为鼎司。 ⑯ 赘阉: 指曹操父曹嵩为曹腾的养子。阉,指宦者。 ⑰ 幕府: 借指将帅,此指袁绍。 ⑱ 扫除凶逆: 公元189年汉灵帝死,少帝即位,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谋泄,何进反被宦官张让等所杀。袁绍引兵大杀宦官,不论老小,一律处死。此句即言此事。 ⑲ 董卓: 陇西人,字仲颖,灵帝时任并州牧。昭宁元年(189),他入据京师,废少帝,立献帝,独揽朝政。袁绍等起兵讨伐,他挟持献帝迁都长安,自为太师,将京都洛阳焚毁。后为王允、吕布所杀。 ⑳ 发命东夏: 袁绍以渤海太守为讨董卓盟军首领。渤海在中国东部,故称东夏。 ㉑ 裨师: 偏师。 ㉒ 佻(tiāo 挑): 轻佻。 ㉓ 伤夷折衄(nǜ): 伤夷,即伤痍,创伤。折衄,损伤,挫败。 ㉔ “表行”二句: 袁绍曾举荐曹操为东郡太守、刘公山为兖州,后公山为黄巾军所杀,又举荐曹操为兖州刺史。 ㉕ 䠞: 《文选》李善注: “䠞,成也。” ㉖ 秦师一克之报: 春秋时晋国伏兵崤山,大败秦军袭郑的部队,并俘获秦军统帅孟明。孟明被晋释放回国,继续为秦穆公所重用,终于复仇,战胜晋国。 ㉗ 元元: 民众。 ㉘ 躬破于徐方: 徐方,指徐州。兴平元年(194),曹操征讨徐州牧陶谦,刘备率兵来援,曹操因粮乏撤军。 ㉙ 地夺于吕布: 当时曹操与吕布战于濮阳(今属河南),曹操战败。陈宫叛变,迎吕布,曹操所属郡县都响应。 ㉚ 登: 加强、增大。叛人: 指吕布。 ㉛ 擐(huàn 患): 穿。 ㉜ 席卷起征: 史载无袁绍亲征吕布之事。 ㉝ 拯其死亡之患: 《文选》李善注引谢承《后汉书》: “操围吕布于濮阳,为布所破。投绍,绍哀之,乃给兵五千人,还取兖州。” ㉞ 方伯: 泛称地方长官,此指刺史。 ㉟ 鸾驾反旆: 指汉献帝从长安返回洛阳。旆(pèi 配),旌旗。 ㊱ 冀州方有北鄙之警: 指公孙瓒率众攻打袁绍北面疆土。 ㊲ 胁迁: 指建安元年(196)曹操迎献帝由洛阳迁都于许事。 ㊳ 典历二司: 杨彪曾代董卓为司空,又代黄琬为司徒。 ㊴ 被以非罪: 曹操以杨彪图谋更立天子,劾以大逆。 ㊵ “又梁孝王”二句: 先帝指汉景帝刘启。梁孝王(刘武)与汉景帝为同母兄弟。母昆,同母昆弟。 ㊶ 桑梓: 为古代住宅旁常栽的两种树木,后用以喻故乡。松柏: 古人墓地种松柏作为标识。㊷ 隳(huī 灰)突: 冲撞毁坏。 ㊸ 桀虏: 凶暴虏掠。 ㊹ 科防: 条律禁令。 ㊺ 罾缴(zēng zhuó 增酌): 罾,捕鸟兽用的网。缴,系在箭上的生丝绳,射鸟用。这里比喻到处都有危险,即下文“举手挂网罗”之意。 ㊻ 坑阱: 陷阱。 ㊼ 无聊: 生活穷困,无所依赖。㊽ 诘: 问罪。 ㊾ 绪: 思。 ㊿ 栋梁: 隐指袁绍。 〔51〕 北征公孙瓒: 公孙瓒,字伯珪,汉末辽西令支人,曾任辽东属国长史,后割据幽州,与袁绍连年混战。袁绍北征公孙瓒,事在建安三、四年间。 〔52〕 行人: 使者。 〔53〕 大军过荡西山: 大军,指袁绍部队。荡西山,指平定黑山军于毒等。 〔54〕 屠各左校: 屠各,匈奴部族名。左校,指左校郭太贤。 〔55〕 敖仓: 敖,地名,在今河南荥阳西北。秦代筑谷仓于敖,故称敖仓。 〔56〕 隆车之隧: 隆车,很多车。隧,旋转,此言车队前进。 〔57〕 折冲宇宙: 折冲,本为挫败敌方战车。冲为一种战车。此言抵御、抗击。宇宙,天地。 〔58〕 中黄育获: 指中黄伯、夏育、乌获,都是古代大力勇猛之士。 〔59〕 “并州”二句: 袁绍以其外甥高幹为并州刺史,以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此言高幹将越太行起兵,袁谭将率兵渡过济水和漯水来会合。济漯(tà 榻),指济水和漯水。 〔60〕 荆州下宛、叶: 刘表时为荆州刺史,与袁绍结盟。言刘表部队从宛、叶出发。宛,地名,在今河南南阳。叶,地名,在今河南叶县南。 〔61〕 焫(ruò 又读rè): 烧。 〔62〕 熛(biāo 标): 燃烧。 〔63〕 怨旷: 怨恨离别之久。 〔64〕 吕布张扬之遗众: 曹操于建安三年(198)杀吕布并其军。张扬,字稚叔,云中人,董卓以为建义将军,建安四年,为属将杨丑所杀,眭固又杀丑,曹操杀眭固并其军。 〔65〕 素挥: 即白旗。挥,通“徽”,旗、幡。 〔66〕 陵迟: 衰颓。 〔67〕 一介: 一个。 〔68〕 股肱: 本为大腿和上臂,此以喻帝王左右辅助得力的臣子。 〔69〕 方畿: 指皇帝直接统治区。 〔70〕 搨翼: 谓鸟垂翅,表现垂头丧气的神态。 〔71〕 建忠将军: 即张绣。他以功封建忠将军,时投靠刘表,在宛与曹操对抗。 〔72〕 罗落: 分布排列。 〔73〕 如律令: 按法令执行。汉代诏书或檄文结尾多用此语。

《三国志·王粲传》载: “(陈)琳避难冀州,袁绍使典文章。袁氏败,琳归太祖。太祖谓曰: ‘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太祖爱其才而不咎。”险些给陈琳带来杀身之祸的移书,就是这篇《为袁绍檄豫州》;而使陈琳显露才华,获得曹操赏识的檄文,也是这篇《为袁绍檄豫州》。

建安四年(199),袁绍统领十余万大军攻汉献帝的都城许(今河南许昌),起兵时让陈琳起草这篇檄文晓谕当时任左将军豫州刺史的刘备,希望他反曹,与己联合。

檄文一开头就气宇不凡,陈琳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先立本文的总纲,即“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在国家危难之时,要采取权变的方法,一切都不能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是成就不了大事业的。当时曹操已据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形势,所以陈琳就将袁绍这次征讨称为挽救危难、粉碎篡逆的非常之举,以此作为号召。

为了使这一总纲有根有据,有说服力,有号召力,陈琳引用了历史上一反一正两件历史事实。一是赵高挟持秦二世,“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于酿成了二世被迫自杀的望夷宫事件,并导致秦朝的覆亡。这是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二是吕后末年,吕产、吕禄等专权,汉代几至易姓,但在周勃、刘章等人“兴兵奋怒”的努力下,终于诛诸吕,立文帝,安定了汉室。这是一个成功的例证,“大臣立权之明表也”,希望刘备来效法。选取这一历史事例,可以说十分贴切地联系着当时的现实: 周勃诛诸吕时身为太尉,而袁绍当时“为太尉转为大将军”,相当周勃的地位。朱虚侯刘章是汉代的宗室,而刘备正好也是汉宗室。陈琳正是通过这一历史事件希望袁绍、刘备携手,重演灭贼扶汉这幕剧。

檄文的第一段以赵高、诸吕影射曹操,提出中心论点;从第二段开始,则展开对曹操的实质性揭露和公开声讨。《文心雕龙·檄移》谈到檄移这种文体时说: “奋其武怒,总其罪人;惩其恶稔之时,显其贯盈之数;摇奸宄之胆,订信慎之心”。要求将敌人的恶贯满盈进行彻底的揭露,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使他陷于孤立,闻风丧胆。陈琳抓住对曹操的揭露和声讨这一重点,由曹操的出身、参加讨董卓义军、作兖州刺史、擅权朝纲等重要时期从纵的方面进行揭露,显示他“承资跋扈,肆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是一贯的;而且,随着权力的增强,地位的提高,为害亦越演越烈,竟至“擅收立杀,不俟报闻”,发掘梁孝王的陵墓,怀有不臣之心;又“持部曲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托宿卫,内实拘执,惧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凡所言都有事实为据,十分有说服力,将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面目揭露无余。在揭露曹操残暴、不忠的同时,也揭露他的不义。檄文历叙袁绍和曹操的关系: 曹操是由袁绍提携起来的,在以后的多次战争中,每当曹操遭遇危险,莫不由于袁绍的救助,才得以转危为安,恢复实力,袁绍是曹操的大恩人。但曹操不仅知恩不报,反而恩将仇报,当袁绍代表朝廷征讨公孙瓒时,曹操竟暗中与公孙瓒相勾结,企图危害袁绍,削弱汉室。通过对曹操不忠、不义、不道的深刻揭露,袁绍此举为君、为国、为民的正义性就显示出来了,这正是檄文所要达到的客观效果。

《文心雕龙·檄移》评论本文“抗辞书衅,皦然露骨”,就是指对曹操的无情揭露,但同时又批评本文所称“奸阉携养,章密太甚;发丘摸金,诬过其虐”,认为陈琳对曹操父祖的揭露有点多余,说曹操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专门从事挖墓掘坟是夸大不实之词。那么,檄文中该不该写曹操的出身,暴露其“赘阉遗丑”呢?如结合当时的背景,还是应该写的。东汉末年,宦官、外戚的斗争几经翻覆,当时士大夫中的清流差不多都是反对宦官专权的。汉末又是一个极讲究门第出身的社会,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家庭,门生故吏遍天下,在汉末的政治动乱中袁绍又扮演了诛杀宦官的急先锋角色,陈琳这样写对于争取士大夫中清流的支持应该说是有作用的。究竟曹操有没有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史无记载,但以情理推测,当有过此举。因为檄文是写给刘备的,曹、刘是同时代的人,如果无中生有,不仅达不到揭露曹操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刘备的反感,所以还不能因史无记载,就断言陈琳“诬过其虐”。

为了达到让刘备弃曹从袁的目的,仅指出孰为正义并不够,还需对双方实力、军事情势进行分析,使之明其利害,专一从己。檄文指出袁绍是乘胜之师,兵多将广。幽州、青州刺史都是袁绍的儿子,并州刺史是袁绍的外甥,他们一定会与袁绍本部冀州军团结一致,奋勇作战。荆州刘表是袁绍的同盟,形成对曹军的前后夹击。而曹操的部队,嫡系军队“怨旷思归,流涕北顾”;收编吕布、张扬的部队则人心尚未归顺,“人为仇敌”,强弱之势十分明显,最后希望刘备“举师扬威,并匡社稷”,并公布立功的奖赏及投降不问的优待政策。作者对刘备可以说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利害。

本文大都以骈偶句构成,齐整凝练,不仅有着形式整饬之美,且能增加文章的气势,便于口耳相传,扩大影响。语言丰富,全文二千多字,除称谓之外,基本上没有重复使用的语词;叙述也很形象,如表示袁绍军队的威力,用“若举炎火以焫飞蓬,覆沧海以沃熛炭”等,给人极深印象。

字数:6594
叶晨晖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古代兵法之《为袁绍檄豫州》原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为袁绍檄豫州

 [原文]
 左将军领豫州刺史郡国相守,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 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故非常人所拟也。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梁赵,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凌上替,海内寒心,于是绛候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脏假位,舆金辇璧,输贷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剽狡锋协,好乱乐祸。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操同谘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领兖州刺史。被以虎文, 奖䠞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而操遂承资跋扈,肆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谀,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帷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后会鸾驾反旆,群虏寇攻。时冀州方有北鄙之惊,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翊卫幼主。操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戳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 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僚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贡品而已。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国极位。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触情任忒,不顾宪纲。又议朗赵彦,忠谏直言,义有可纳,是以圣朝含听,改容加饰。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史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今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细政苛惨,科防互设,罾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是以兖豫有无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操为甚。
 幕府方诘外奸,未及整训,加绪含容,冀可弥缝。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汉室,除灭忠正,专为枭雄。往者伐鼓北征公孙瓒,强寇桀逆,拒围一年。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外助王师,内相掩袭。故引兵造河,方舟北济。会其行人发露,瓒亦袅夷。故使𧧭芒挫缩,厥图不果。 尔乃大军过荡西山,屠各左校, 皆束手奉质, 争为前登, 犬羊残丑, 消沦山谷。于是操师震慑 晨夜逋遁,屯据敖仓,阻河为固。欲以螳螂之斧,御隆车之隧。
 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奋中黄育获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济漯。大军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雷霆虎步,并集虏庭,若举炎火以满飞蓬,覆沧海以沃熛炭,有何不灭者哉! 又操军吏士,其可战者,皆自出幽冀,或故营部曲,咸怨旷思归,流涕北顾。其余兖豫之民,及吕布张扬之遗众,覆亡迫胁,权时苟从,各被创夷,人为仇敌。若回旆方阻,登高冈而击鼓吹,扬素挥以启降路。必士崩瓦解,不俟血刃。
 方今汉室陵迟,纲维弛绝,圣朝无一介之辅,股肱无折冲之势。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塌翼。莫所凭恃。虽有忠义之佐,胁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节?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托宿卫,内实拘执,惧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此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可不助哉!操又矫命称制,遣使发兵。恐边远州郡,过听而给与,强寇弱主,违众旅叛。举以丧名,为天下笑,则明哲不取也。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进。书到,荆州便勒见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州郡各整戎马,罗落境界,举师扬威,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著!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宣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难。如律令。

 [鉴赏]
 陈琳(?—公元217年),汉未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今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袁绍檄豫州》是“琳避难冀州,袁绍使典文章”(《三国志·魏书·陈琳传》)时,替袁绍写的檄文。
 古人很早就懂得,震雷开始于闪电,出师必先发声威。凡有征伐,须师出有名。即使无缘无故地侵犯了别人,也总要历数对方几大罪状,寻找一些出师的理由。如齐桓公伐楚,实怒少姬,而管仲却责之以苞茅不入贡之类。所以檄文这种文体,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出现了,但内容却未必每篇都是其实可信的。
 陈琳这篇檄文《文心雕龙·檄移》篇说:“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鲠。”张溥也说这篇文章“奋其怒气,词若江河”(《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气势磅礴,如咆哮的江河,如奔腾的骏马,有一股不可阻挡的气势和一种震慑人心的威力,是这篇檄文最大的特色。
 当时刘备新败,暂依曹操;袁绍正强,将欲伐许。檄文历数曹操无德,不可依附,劝说刘备归附袁绍。但开头既不说刘备,也不说曹操。从大道理讲起:“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高屋建瓴,震慑人心。然后列举两例,点出“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全文结束时又落到“罗落境界”,“共匡社稷”。指出“则非常之功,于是乎著”。文章从高处立论,主旨明确,一气贯注,完整无缝。这就避免了文章单纯攻击曹操和劝说刘备归依袁绍的嫌疑。这是一个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正义与邪恶之间,必须作出抉择的问题,对刘备来说,则是判断他是不是“非常之人”、要不要“立非常之功”的大问题。
 作者站在袁绍方面,从几个方面历数曹操的恶德劣行,反复说明不堪依附。先说曹操父、祖,本是阉宦,非清正名门,次说曹操本人赘阉遗丑,实无懿德;再说操本袁绍部下,只是当时收罗天下英雄,泥沙俱下,弃瑕并用,希望他能获秦师一克之报;四说操却趁机跋扈,残贤害善;五说操当今坐领三台,专制朝政,无恶不作,污国虐民。结论是“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以操为甚”。而曹操之所以有今日的地位,以及古今未有之酷烈,完全是袁绍一手所造成。因此,袁绍今日之伐许都,讨曹贼,不仅完全必要,而且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者每提出一个论点,都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来作证,论据确凿,论证有力,夹叙夹议,富有极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比较起来,说到袁绍奉汉威灵,折冲宇宙,大军到处,操军必定土崩瓦解,不俟血刃,就显得贫乏无力,只是恐吓而已。但在行文中,运用了两两比较的笔法,仍使文章内容饱满,结构完整。且在运用事例论证观点时,概括扼要,驭繁以简,同样收到了气韵生动、淋漓畅快的效果。
 文章也有不足之处。要历数操之恶德劣行,言词之中有辱骂之嫌,且骂到了祖宗三代,诬蔑之词也说得过于厉害了。“袁氏败,琳归太祖。太祖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太祖爱其才而不咎。”(《三国志·魏书·陈琳传》)在这里曹操不计前嫌,陈琳在袁绍兵败投归后,仍委以重任,“太祖以琳、瑀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表现了一个胸怀坦荡、爱才惜才的政治家风度,予今人也多有教益。
为袁绍檄豫州

《为袁绍檄豫州》

魏陈琳撰。陈琳为“建安七子”之一,在归附曹操之前,曾为袁绍掌管书记。陈琳擅长草拟公事文书,文笔雄健,称隽于时。建安五年(200),袁绍从河北率大军南攻曹操,陈琳为袁绍拟此檄文,意在动摇曹操控制之下的豫州士众的抵抗意志。文章揭露曹操卑微的家世,历数曹操种种政治罪状,指斥曹操为“无道之”,有“篡逆”之谋。因此,袁绍的讨伐曹操行动便被渲染为“奉汉威灵”的正义之举。文章夸张袁绍军力的强大,指出曹操部众的弱点,张扬袁军必胜的声势,以明确的号召争取环邻豫州的其它州、郡的响应。这篇檄文引古证今,纵横骋辞,铺张扬厉,气势夺人,极富攻击与鼓动的力量。官渡之战,曹操以劣势兵力战胜了强敌袁绍。陈琳归附曹操后,曹操“爱其才而不咎”,并以陈琳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后陈琳又为曹操草拟了不少军国书檄。

☚ 遗令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
0000659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