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丹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丹麦Denmark

国名。 全称丹麦王国。中国清朝(近代)史籍译称丹玛、丹麻尔、嗹国、丹厄国、丹尼、丹马、丹国、丹墨、丹麻尔克等。在今北欧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其名意为丹人居住的地方。公元5世纪中叶后哥特人(即后来的丹人)迁来日德兰半岛。9世纪建国。1397年与瑞典、挪威组成卡尔玛联合。16世纪和19世纪瑞、挪两国先后脱离。首都哥本哈根。

丹麦dān mài

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的一个国家。[英] Denmark。1896年12月5日《时务报》:“谁料德能破法国,克丹麦,胜奥国,隐握欧洲霸权,俨等帝王之尊哉。”

丹麦

欧洲北部国家。全称丹麦王国。985年形成统一王国。1397年成立包括现丹麦、挪威、瑞典三国在内的卡尔马联盟,居统治地位。后因瑞典脱离、挪威割让和冰岛独立,联盟逐渐解体。1849年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国土面积43094km2。(不含格陵兰和法罗群岛),人口529.5万(1998)。首都哥本哈根。1950年5月11日与中国建交。全境地势低平,平均海拔约30m,最高点海拔173m,最低点海拔为-4m,海岸线长7314km。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1月0℃左右,7月17℃,降水量年均为622mm。是发达的工业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1998年国民生产总值11661亿丹麦克朗(约合1794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2万丹麦克朗(约合3.25万美元,居世界第6位)。1998年汇率:1美元=6.5丹麦克朗。1997年工业产值3959.86亿丹麦克朗,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9%。1997年工业从业人员约71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6%。1997年农牧业总产值(包括渔、林业)为498.72亿克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8%。其中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66%。有耕地269万hm2,农场6.3万个,从业人员12.1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4.5%。农畜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外,64.9%供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2%,猪肉、奶酪和黄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大的貂皮生产国,1997年有貂场2604个,产貂皮约1070万张。欧洲第2大(仅次于冰岛)渔业国,捕鱼量约占欧盟捕鱼总量的36%。1997年捕鱼量约173.3万t。至1997年底共有渔船2804艘,总吨位9.7万t。海、陆、空交通发达。1997年有国营铁路2349km,私营铁路495km,1997年客运量49.15亿人km,货运量17.67亿t·km。公路总长7.13万km,其中高速路786km。公路货运量为109.1亿t·km。1997年有20t以上商船1761艘,总吨位592.6万t。1996年客运量5.5亿人km,货运量27.86亿t·km。全国有港口20余个。与瑞典、挪威共建北欧航空公司,丹麦占2/7股份。1997年全国空运乘客720万人次,货运量13.3万多t。教育事业发达。1973年起实行9年制义务免费教育。1996/1997学年有中小学2532所,学生61万人;高中150所,学生7.4万人;综合性大学5所,学生6.8万人;技术、农业、商业、艺术、音乐等高等院校163所,学生10万人。2005年1月人口541.1万。国庆日4月16日。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13959亿丹麦克朗。经济增长率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8万丹麦克朗。通货膨胀率2%。失业率6.1%。工业、农牧业、服务业产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9%、4.6%、53.4%。

丹麦Denmark

北欧国家。位于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包括日德兰半岛的大部分和附近的西兰岛、菲英岛、洛兰岛和博恩岛等400多个岛屿。南同联邦德国接壤、北同挪威、瑞典隔海相望。面积43080平方公里。人口512万(1988年),98%是丹麦人,说丹麦语。首都哥本哈根。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0米左右。海岸曲折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风。二次大战后工业发展较快,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主要有食品加工、造船、炼油、化工、电子等。畜牧业、渔业发达,肉乳产品大量出口。半岛与各岛屿之间或有铁路长桥相连,或靠火车轮渡。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北大西洋公约成员国。

丹麦

北欧国家。国土包括本土及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岛。本土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 由日德兰半岛大部及其东侧的菲英岛、西兰岛、洛兰岛和博恩霍尔姆岛等480多个岛屿组成。地处北欧与西欧、中欧之间,扼波罗的海出北海通往大西洋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面积43.092平方千米(不包括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岛)。人口514万(1990年), 兵力2.94万(1991年)。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委员会和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1950年5月11日同中国建交。

丹麦

丹麦

欧洲古老的王国。位于欧洲北部波罗的海到北海的出口处。面积43,092平方公里 (不包括格陵兰和法罗群岛)。人口5,116,273人 (1986年)。丹麦人占96%以上,外国移民约占2%。官方语言为丹麦语,绝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路德宗。首都哥本哈根。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0米,最高点173米。最长河流为古曾河。最大湖泊为阿里湖。面积40.6平方公里。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1月为0℃,7月为17℃。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资源贫乏,有少量石油、天然气及褐煤。所需石油和煤炭主要靠进口。工业主要有造船、水泥、电子、化工、制药、纺织等。农牧业发达。主要产小麦、大麦等,畜养马、牛、羊。为世界十大渔业国之一。进口石油、煤、化工产品、钢铁、机械、运输设备、棉纺产品、纸和饲料等。出口肉、鱼、乳制品、化工产品、机械、仪表、电子产品、纺织品和服装等。交通发达。商船主要从事国际运输,全国有港口100余个。有铁路2,471公里。公路总长70,170公里。哥本哈根卡斯楚普机场是丹麦最大的航空港。丹麦国民生活水平在世界最高之列。公元9世纪建王国。11世纪20年代征服整个英格兰和挪威,成为强大海盗帝国。1397年在与瑞典、挪威组成的卡尔玛联合内占统治地位,16世纪和19世纪瑞、挪两国先后脱离。1721年占领格陵兰。两次世界大战中宣布中立。1940年被德国占领,1945年恢复独立。1950年5月1日同中国建交。

☚ 长城   牛津 ☛

丹麦Denmark

全称丹麦王国。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混合型的经济制度。其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500万(1998年)。首都哥本哈根。货币名称丹麦克朗。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
原为发达农业国家,二战后,工业升至主导地位。1974~1975年经济危机后,经济发展缓慢。1982年起逐步回升,1986年国家财政12年来首次出现盈余,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0年来最低点。但是,长期形成的巨额外债和国际收支逆差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1988年国际收支逆差高达345亿克朗。截至1988年底外债累计额达2960亿克朗。工农业生产均较发达。工业主要有造船、水泥、机械、电子、食品加工、医药等部门,许多产品享有世界声誉,产品约60%供出口。资源贫乏。农业居世界先进国家之列。农畜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有2/3供出口,猪肉、奶酪、黄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还是世界最大貂畜生产国和世界10大渔业生产国之一。外贸是丹麦经济命脉,所需原料和燃料主要靠进口,产品销售有赖于国际市场。1986年欧共体占其出口46.6%和进口52%。现政府奉行紧缩政策,力图消灭财政赤字,减少失业人数,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在安全和经济方面依靠北约和欧共体,同时积极发展同北欧国家合作。199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为1764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23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3260美元,在世界排名第6位。1998年,其商品出口额为470.47亿美元,进口额为457.95亿美元,1996年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3%。1997年外国直接投资27.92亿美元。1998年,其国际储备总额为158.81亿美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