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丹青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丹青引》《丹青引》
诗歌篇名。唐杜甫作。宋张邦基《墨庄漫录》:“杜子美微意深远,考之可见,如《丹青引》,赠曹霸诗也,有云:‘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说者谓帝喜霸之能写真画马也,故催金赐之,而圉人太仆自叹其无技以蒙恩赉耳。如此说,则意短无工,殊不知此画深讥肃宗也。考是诗始云:‘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帝既见先帝之马,当轸羹墙之念,反含笑而赐金,曾不若圉仆见马能惆怅而怀先帝也。”宋洪迈《容斋续笔》:“杜子美《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云:‘先帝天马玉花骢,……圉人太仆皆惆怅。’读者或不晓其旨,以为画马夺真,圉人太仆所为不乐,是不然。圉人太仆盖牧养官曹及驭者,而黄金之赐,乃画史得之,是以惆怅。杜公之意深矣。”清浦起龙《读杜心解》:“读此诗,莫忘却‘赠曹将军霸’五字。……通篇感慨淋漓,都从此五字出。自来注家只解作题画,不知诗意却是感遇也。但其盛其衰,总从画上见,故曰《丹青引》。起四句,两层抑扬,总为下文四段作地。‘于今为庶’照到末段‘漂泊’、‘途穷’。 ‘文采尚存’照起中三段奉诏作画。而‘学书’二句乃陪笔,‘丹青’二句乃点笔也。中三段是追昔之盛,末一段是叹今之衰。析言之,则‘开元’八句,叙奉诏重画功臣,四总提,四分写、抽写也。‘先帝’八句,叙奉诏画‘玉花骢’,二衬笔,二生马,二画态,二画妙也。‘玉花’八句,再就画马申讚,‘榻上’是貌得者,‘庭前’是牵来者。写生出色,又以‘韩干’作衬,非贬韩,乃尊题法也。而三段中人略马详,章法相间。以上总言其盛,应篇首‘文采风流’句。末段‘画善’句,总笔束前。‘佳士’句,补笔引下。须知将军画不止前二项,故以写佳士补之。其前只铺排奉诏所作者,正与此处‘屡貌寻常’相照耀。见今昔异时,喧寂顿判,此则赠曹感遇本旨也。结联又推开作解譬语,而寄慨转深。此段极写其衰,与篇首‘于今为庶’应,其命意作法盖如此。”今人马茂元、赵昌平《唐诗三百首新编》:“此诗以曹霸画马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组织题材,表现丰富的内涵。环绕画马,横的方面,诗人从各个角度作陪补铺垫,所以尽管对所画之马本身仅施以点睛之笔,着墨无多,却写意传神,精彩四射。因而也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作者重视骨格气韵的文艺观。纵的方面,诗人详写曹霸以画马显名当时。文章铺张,前溯其家世,后更以飘零干戈、流落失意作反跌,这样不但使人物富于立体感,更贯串了一条时代变迁,盛衰浮沉的线索,这又是与杜甫本人’往时文彩动人主,此日饥寒驱路旁’的身世之感紧密联系的。”今人夏松凉《杜诗鉴赏》:“由于曹霸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疾苦是紧紧联系的,所以诗人即使是描写曹霸个人的辛酸遭遇,也同样体现了时代的特点,溶进了时代的血泪,感情显得同样忧愤深沉。这样一位才能非凡的画家,后来竟削籍为庶,流落街头,潦倒穷困,卖画为生。这个事实,具体说明了封建制度对人才的压抑和打击,反映出封建社会中正直而有才能的人遭遇困厄的普遍现象。……是为千百年为遭受封建制度压抑摧残的知识分子鸣不平。”今人周蒙、冯宇《杜甫诗选读》:“曹霸的不幸遭遇,是黑暗的封建社会制度造成的。但诗人认为他初为皇帝画马,后为佳士写真,直到最后‘屡貌寻常行路人’,这是步步在走下坡路,是艺术生涯的堕落,因而哀其不幸。这在今天看来,倒是他不幸中的大幸,诗人的看法错了。即如诗人自己,如果不是从当官侍奉皇帝到无官接近人民,没有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没有干戈动乱的痛苦际遇,或社会生活的深广体验,那末,他的许多好诗,恐怕也就难以问世传世了,还何谈‘诗史’?”此诗叙述了曹霸的家世、事迹,着重描写了他应诏作画时所表现了的高超的艺术才能,并对其战乱以来的漂泊境遇寄予深深的同情。全诗把深邃的现实主义画论和诗传体的特写融为一炉,既摹写画意、评画论画,又为画家立传,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将画家昔时宫廷作画的盛况与今日漂泊凄寂的境遇构成强烈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感情悲壮淋漓,文致曲折顿挫,气势充沛豪宕,为七古优秀之作。清沈德潜说:“画人画马,宾主相形,纵横跌宕,此得之于心,应之于手,有化工而无人力,观止矣!”(《唐诗别裁集》) 丹青引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学书初学魏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先帝御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须臾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干唯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将军善画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𡒄缠其身。 代宗广德二年(764)作于成都,题下原注“赠曹将军霸”。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曹霸,魏曹髦(高贵乡公)之后,髦画称于后代,霸在开元中已得名。天宝末每诏写御马及功臣,官至左武卫将军。”安史乱后,曹霸亦飘泊成都,与杜甫相遇,诗可以说是一篇绝妙的画家小传,其间亦寓诗人深深的同情。 全诗四十句,八句一韵,平仄互换,换韵处换意成为自然段落。诗中所列曹霸从艺二三事,描绘出画家一生梗概,在材料处理上颇得主次详略之法。先八句叙曹霸家世、艺事及人品。叙家世从其远祖魏武说起,谓其割据已矣、门第中落,其辞若有憾,实深许之,紧要乃在“文采风流”一句。如杜甫自诩“吾祖诗冠古”一样值得骄傲。其次赞其书艺。但这不是曹霸的强项,所以说“但恨无过王右军”,又是辞若有憾,然而乃是与书圣相比,如此地取法乎上,仍是肯定,又为以下赞其画艺留够馀地,分清主次。再次述其人品,说曹霸乃致力于绘画,乐此不疲,贫困不移。“丹青不知”二句化用《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里强调的是艺术家对艺术的热爱和献身精神,有了这个,加上先天的禀赋,即“文采风流”,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 次八句写图画凌烟功臣,在丹青事迹中又是陪笔,但较书艺的一笔带过又较详细。唐贞观十七年(643)阎立本奉诏图画功臣二十四人(文武两类)于凌烟阁,由于年久褪色,开元间又命曹霸重画一次。史称立本所画“尤工形似”,诗云曹霸所画别开生面,为笔下人物传神,使之栩栩如生。“良相头上”二句撮述人物衣饰佩服之细节,可见画家一笔不苟。然后特写褒国公段志玄、鄂国公尉迟敬德画象之威风,以概其馀。 以下十六句即两段写曹霸画马,才是诗中主笔,刘熙载论书云:“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馀笔所拱向。主笔有差,馀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这不是一般的作画,而是皇帝(玄宗)出席的当众表演。“画工如山貌(描)不同”,描不同即画不象,画不象是因不传神。既表明马的神骏,也说明国手的难得。以下写皇帝叫拂绢,要看他动笔,画家却不慌不忙——“能事不受相促逼”。他在作什么呢,“意匠惨淡经营”——是在窥伺对象,是在酝酿情绪。是草草动手,还是胸有成竹再动,这是行家与冒牌货的重要区别。所以林冲在打翻洪教头之前的一味退让,未尝不是惨淡经营;“将军欲以巧服人,盘马弯弓故不发”。所谓兴会、灵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完全是一种积累的产物,印象和素材的积累,技法的积累和情绪的积累,最后形成一种创作冲动,觉得兴会到了,便要努力创造。在这种状态下,真正的艺术品就诞生了:“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杜甫之所以能写活一个曹霸,正如曹霸能画活一匹天马一样,是在于与笔下对象达成了一种精神上的默契。盖杜甫也有过“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往日文采动人主,今日饥寒趋道旁”(《莫相疑行》),几乎完全一样的经历。然后正面说画的精彩,画马与真马难分高下,皇帝赐金,宫廷的马官们自愧不如了。突然又引入一个韩干——曹霸升堂入室的弟子来,进一步衬托曹霸的绝活之不可及。这里对韩干的批评不一定确切,因为古代包括唐代的画论著作,对韩干画马的评价都是很高的,如说他得“骨肉停匀法”(夏文彦),他有一句名言:“臣自有师,今陛下内厩之马,皆仆之师也”(《唐朝名画录》),真迹至今珍藏台湾,可驳“画肉不画骨”之说。杜甫的批评也许代表某个阶段的看法,但更是属于尊题的手法。值得注意的是,杜甫提出了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关于画骨的问题。所谓“画骨”推广到一般,就是指的传达对象的精神实质,这“骨”与“忍使骅骝气凋丧”的“气”、“将军善画贵有神”的“神”,具有同一性。相传赵子昂画马,先要对镜扮马,才能动笔,他又说过“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艺术品中总是体现着艺术家的品格的。诗中这一段主笔之妙,完全在于他写出了一个艺术家的精神。 最后八句慨叹曹霸遭逢的坎坷,并自鸣不平。作为一个敬业的艺术家,曹霸漂泊中还在画,但不再是画功臣与天马了,只偶画佳士,而更多的是为路人写真,成了个地摊画家,以画谋生了。卖艺以自食其力,正自有精神在。但同时也就是处于困窘了。古人说“诗穷而后工”,画亦如之。又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李商隐)。这是曹霸的写照,也是杜甫本人的写照。《存殁口号》也写道:“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这是对社会不重视人才,乃至埋没人才的有力控诉。 前人对此诗评价很高,如说“此七古之长江大河也,于浑浩流转中,位置详审,无一笔造次,所谓惨淡经营者,画不可见,诗独当之矣。”(乔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